皇叔玄德(1/2)
皇叔玄德
之前那场针对万年长公主的风波就像是一场闹剧,匆匆收场,草草落幕。
万年长公主不但在此事中毫发无伤,而且又添了一波威望。那些整日作妖的世家贵族一时也不敢再轻举妄动,生怕刘晞腾出手来收拾自个儿。
刘晞本人倒暂时没有秋后算账的意思。此时的她正在与自己的亲信商议司空的接任人选。
坐于上首的万年长公主轻轻搁下茶盏,轻声说道:“我刚刚收到了卢太尉的上疏,其欲征召幽州刺史刘虞刘伯安担任三公之位,几位以为如何?”
荀彧当下便拱手应道:“因前些年张纯叛乱及乌桓作乱的缘故,幽州一直不太安定。直到刘幽州出镇之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善。”
“臣以为,若将刘使君征召入朝,幽州恐再生动乱。如此,则得不偿失也。”
郭嘉同样反对刘虞升任三公,不过,他所考虑的角度与荀彧并不同。或者换句话说,行事不羁的郭嘉将话说得更露骨了些。
“刘伯安少有令名,出仕后的政绩也十分卓著,本就不俗的名声在安定幽州之后更甚。太尉此时征召其入朝,或许……”
郭嘉声音微凛,继续道:“或许太尉已对主公有了猜忌之意,欲借刘伯安之手牵制于您。”
郭嘉的话落下后,荀彧无声地叹了口气,暗含担忧地望了一眼上首的人,俄而又飞快垂下眼眸。
刘晞倒没什么神情变化,颔首沉吟道:“二位所言有理。幽州位处边疆,情况复杂,不可无能臣坐镇。我也以为,不宜将刘伯安召回。”
“至于司空之位……”她默了默,接着道:“我看伯喈公便极为合适。”
蔡邕之名响彻四海,不会辱没了三公的位子。且其不擅权术,一心钻研学问,不仅不会胡乱掺和进朝堂倾轧,还能顺势为鸿都门学提高一波影响力。
最主要的是,蔡家父女与刘晞的关系向来不错。
“奉孝,着你台中的侍郎拟份征召旨意,再以公车、重礼请蔡伯喈入朝。”
“唯。”
而在同一时间的太尉府里,病中的卢植在听见侍从的回禀后,艰难地坐起了身。
“刘玄德来了?”
“回太尉,刘君已侯在府外了。”
“扶我起来更衣束发,我要亲自待客。”
侍从面有不忍,低声劝道:“太尉尚在病中,何必折腾这一遭?将刘君请进来便好了。若真让师长这般操劳,想必做弟子的心中也过意不去。”
卢植早年曾在涿县授课教书,后来又以太学博士一职入仕,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说一句桃李满天下也不为过。
此时在外求见的这位刘备刘玄德,便是他曾经的学生之一。
“礼,身之干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为人师长,更该自矜礼节,起表率作用,岂能失礼于弟子面前呢?”
侍从不敢再劝,按照卢植的吩咐为其净面束发,又换上一套干净整洁的常服之后,这才搀扶着人到了会客的正厅。
来拜访的客人早已恭恭敬敬地侯在了厅中,见到此间主人后,忙起身行至堂中,结结实实地行了一个大礼,伏拜于地。
卢植撇开侍从的手,亲自拄着手杖上前,扶起这位学生,正声道:“劳君久侯了。”
“学生也是刚到,未曾久侯。”刘备的态度很是恭谨守礼。但在这份对师长的恭敬之中,又有着恰到好处的亲和,让人十分受用。
周围的侍从在见到来客这样不卑不亢的气度之后,不约而同地对其高看了几分,不再因为其素朴的衣着而怠慢。
“听闻老师近来染恙,近来可好些了?”
卢植道一声无碍,伸手请人坐下,随即关怀道:“入京途中,可还顺利?”
“托老师洪福,万事皆顺意。路上唯一的担忧也就是误了行程,让老师久等。”
刘备近几年都在幽州辽东,即同窗公孙瓒的辖地待着,若非收到恩师卢植的书信,是万万不会轻易入雒的。
“如此……”卢植掩袖轻轻咳了一声,“便好。”
师生经年再见,自然少不了一番叙旧。在卢植的问询下,刘备仔细地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复述了一遍。
听完刘备自集义兵抵抗黄巾的始末之后,卢植颇有些感慨地叹了口气,温声道:“经年重逢,玄德沉稳了不少,我心甚慰。”
刘备少年拜卢植为师时,颇有些纨绔子弟般的习性:不但不喜读书,且好狗马、喜音乐、爱美服。
刘备也因卢植的话忆起了少年时的时光,微微垂首道一声惭愧,满怀歉意地拱手行礼,告罪道:“年少顽劣,让老师见笑了。”
“无妨。”卢植轻轻抿唇,憔悴的脸上有了些微笑意,道:“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从前那些事何可道也?只是不知,玄德今后有何打算?”
刘备忙起身离席,趋步行至庭中,顿首而拜:“大丈夫既立于世间,岂可做个庸庸碌碌的闲人?备只愿定倾安邦,济世安邦,仅以此身报效于朝廷,立业于四海。”
“好。”卢植抚掌赞了一句,脸上的笑意更甚,欣慰道:“玄德果有大志,我从前便知你不是那等庸碌之辈。”
“从前有宦官迷惑君主扰乱朝纲,方才会使玄德这样身怀韬略的士人流落于乡野之间。当今陛下与公主皆是贤德之辈,定不会再让你苦于门第出身,而不得录用。”
刘备顿时大喜,再拜曰:“某谢老师提携之恩。”
“何足言谢也?”卢植说话的语气复杂极了,似叹似忧,似悲似喜,“我只愿玄德此后能尽心辅佐陛下,匡扶社稷。”
“谨遵老师教诲。”
卢植仔细地安顿好刘备之后,便撑着病体,亲身执笔为这位学生写了封举荐信,并着亲信代为转呈给万年长公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