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公主她只想登基 > 帝加元服

帝加元服(1/2)

目录

帝加元服

光熙三年初春,大汉朝廷正式发布诏令,将先前在司隶、凉州、并州三州施行的均输法面向四海推广。

之前受命往青州平定叛乱的张辽、孙坚二人,也双双班师回朝。受了朝廷的封赏之后,分别屯兵于雒阳附近的都亭、平县。

也是在这个春天,以司徒杨彪为首的许多臣子纷纷上表,请求为皇帝加元服。

所谓“加元服”,即给皇帝举办冠礼。

虽说男子二十及冠,可就算是寻常的世家子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加冠,更何况是皇帝呢?自古以来,以稚龄加元服的天子比比皆是。

而当今皇帝刘辩已然十八岁,于情于理,也该举行冠礼了。

刘晞并没拒绝这些臣子的要求,但也没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退居二线,还政天子。

她以时局未稳而天子刚刚亲政为原因,继续牢牢地把持着军政大权。

皇帝本人对此并无意见,因为那些被移交到御案上的琐务已然让他焦头烂额,他一点儿也不想做乾坤独断的天子……他掌握不了国之兴衰,他没有把握、没有勇气去决断千万人的生死。

然而这绝不是世家愿意看到的情景。

他们不想要一个杀伐决断、步步急逼的摄政长公主,他们只想要一个懦弱甚至软弱的天子。

世家与皇权是相生相克的两株花木——皇权强盛,世家便要遭到掣肘,遭到压制;皇权旁落,世家才能充分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于是,弹劾刘晞专权的奏疏像雪花一样飘进了禁中。

在有心之人的操纵下,太常甚至放言“有星孛于北斗,致使天子临危,国将生乱”,明里暗里地将矛头指向执掌大权的摄政长公主。

许多人都为此捏了把汗,但深陷于流言之中的万年长公主闻言只是微微一笑,派人去查了太常那一大家子的黑料。

太常实在是个很识相的人。

当自家儿子大肆占用良田、仗势强抢良家女郎的种种罪证摆到他书案之前时,他就知道那些随风倒的盟友必不可能再保住自己。

次日清晨,他便携太常府里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再次上奏,言星辰各安其位,且帝星与辅星共生共荣,来年必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刘晞似乎将这当成了笑话,不以为意地与当朝尚书令荀彧提起。

末了稍稍弯眉,意有所指地叹道:

“可见星辰各有其序,即便一时相交,也终要回到自己的轨道上。”

她言笑晏晏地望向隽逸的青年,字正腔圆地问道:“文若以为呢?”

端正坐在一旁的荀彧闻言浅浅地勾起了唇角,仿佛想像寻常那样露出一个温和的笑,但如今的他到底是笑不出来的。

那双澄莹的眼眸就像是浮在水潭中的星子一样,不由自主地随着飘拂的风晃动了起来。

“是……”他的声音不复往日清亮,细听时仿佛还能听到些隐隐的颤音,“主公……所言甚是。”

清晰可闻的声音莫名缥缈了几分,冷而清,好似带着幽州风雪的气息。

刘晞整理衣襟的手微微僵了一瞬,瞳孔微睁,愕然回望过去。

殿中一时无言。两个同样温和克制的人,不约而同地垂下了眉眼,整理自己刚刚的失态。

良久之后,坐于上首的万年长公主弯眸而笑,挥退殿中宫人后,款款望向朱衣玉冠的荀彧,淡声道:“文若,可是有话要同我说?”

“是。”荀彧振袖拱手,俯身而拜。

额头贴在冰冷的地面上时,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瑟缩了一下,声音却已然稳稳当当。

“公主所愿即臣所愿,公主所思即臣所思,公主是臣唯一的主君。臣会永远追随您的脚步,惟愿吾主……”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如不尔或承[1]。”

时至今日,不需系统刻意查探,刘晞也能确认:眼前人亦是旧时人。

他像自己一样,拥有了前四世的完整记忆。

……这似乎是件好事。因为此世的荀文若,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向她俯首,奉她为主。

登顶帝位的助力再次增加,她本该为此高兴。

刘晞也确实笑了,只是那笑容无论怎么看,俨然都带着几分自嘲之意——枉她自诩洞察人心,却还是免不了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局之中。

诗经中的《小雅·天保》,是臣子祝颂人君之辞。

彼时的自己若是能意识到这点,后来也就不会再纠结于荀彧对自己的态度了……

刘晞深深吸了口气,含笑道:“得君助力,刘晞之幸也。”

“愿为主公效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