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公主她只想登基 > 均输之法

均输之法(2/2)

目录

荀彧有些失神地望着漫天的雪花。人言瑞雪兆丰年,可若是雪势太大……会有很多屋舍被雪压塌,会有许多缺衣少粮的百姓冻死在寂寂无依的寒夜之中……

“荀侍中?公主请您进去。”

去而复返的小黄门唤回了荀彧的思绪,他拱手道了声谢,垂眸踏入殿中。

他此行是来禀报今年关于赋税的各种情况,顺便请示请示年末的上计之事。

“……至于上计之事,今年依旧由中书台、尚书台共同受计。只是如今中书台暂缺主事的长官,要劳文若多担待几分了。”

“臣领命。”荀彧躬身作揖,擡头时不意瞥见了刘晞案上摆着的书本,是一本装订精美的《盐铁论》。

荀彧了然,顿时明白刘晞这是在为国库空虚之事发愁。

冰清玉润的青年在心中无声叹息,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再行一礼,拱手告退。

“坐下吧。”刘晞从案牍中擡首,出言阻了他的动作,温声道:“我刚刚派人去请了诸公来此议事。文若要是再来得慢些,说不准就能看见我派到尚书台的小黄门了。”

她眉眼含笑,声调也很温柔,清莹的目光在他身上微微顿了顿,旋即又飞快别开眼。

“再等片刻,其余人也差不多要到了。”

“唯。”

刘晞轻声唤来身边的宫人,与她耳语几句后,便兀自低头,继续提笔批奏章。

不一会儿,那名宫人便在荀彧略有些不解的眼神中,十分自然地给他加了层坐席。

荀彧微微侧头,反射性地望向上首的人,俄而垂了眉眼,安静地等着同僚们的到来。

对于朝廷们的诸位大臣来说,受召往崇德殿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即便是心中再懒散、再不满的臣子,也只能在这种时候昧着良心夸赞长公主真是勤于政事,尽瘁事国。

这种不满在看到宫人们搬上来的火盆之后,总算稍稍消除了些。几个怕冷的臣子几乎热泪盈眶,真心实意地赞扬长公主体恤臣子的美德。

刘晞没管这些人的闲话,擡手让众人安静下来后,便开门见山地抛出了今日的话题。

“国库空虚,财政捉襟见肘,诸位可有何良策?”

国库空虚已经是朝廷的老毛病了。当年刘晞大刀阔斧地将少府整顿了一番后,这种情况虽得到了缓解,到底不曾根治。

如今并州、青州又都在打仗,每日耗费的军粮军饷不尽其数。再加上官府用于安定流民的巨大费用……这么一番消耗下来,国库里的钱便愈发捉襟见肘了。

“臣以为……”掌控国库的大司农擦了把冷汗,支支吾吾地回道:“臣以为,当开源节流,克勤克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在刘晞似笑非笑的目光之下,大司农讪讪一笑,将后面那一大堆无用的废话和套话咽了回去,乖巧万分地坐了回去。

开源节流,开源节流,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又该怎么开源节流呢?

从前还能拿先帝后宫中的那群莺莺燕燕说两嘴,指责皇帝奢侈浮华、荒淫无度,只知道一味地享受而不知体恤下情。

……可,可众所周知,自先帝去世之后,后宫里那帮美人、嫔妃就被长公主驱散离宫。如今皇家的几位贵人,也素来节俭朴素,没干什么耗费钱财的荒诞事情。

问题再次回到原点,该从何处开源,该从何处节流?底下议论纷纷的众臣,谁也拿不出准话。

于是有人跳开这个话题,建议刘晞增加赋税,“为今之计,只能增加赋税了。”

如今的民生是什么状况,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若再次增加赋税,来年不知又会有多少百姓或落草为寇,或聚众起义。

卢植、荀彧、陈群及陈琳几人相继开口,毫不留情地否决了这个荒谬的提议。

刘晞甚至不曾亲自开口,提议加税的人就已经被骂了个狗血淋头,灰溜溜地称自己一时失言。

无奈的叹息声,低沉的议论声,与殿外的漫天飞雪交织在了一起,构成一副特别的雒阳冬景。

上首的刘晞忽而一笑,弯唇道:“我倒是……”

一直用眼角余光观察着刘晞的荀彧见状微愣,倏然想起那本被搁置在刘晞书案上的《盐铁论》。

电光火石之间,他好似明白了刘晞的打算,忙打断道:“臣有一言!”

与尚书仆射打过交道的,大都知道荀家王佐是个翩翩君子,最是温和敦厚。众人何时见过他这样失礼的样子,闻言便都不约而同地看了过去,目露探究之色。

刘晞眸光微动,心中也有些纳罕,出言道:“荀侍中但说无妨。”

荀彧歉意地朝她做了一揖,又朝殿中人环施一礼,这才趋步行至堂中,在众人或好奇或探究的视线下说道:“臣请复均输法。”

小小的石子落入湖泊之后,掀起了惊天骇地的巨浪!

有人惊叹于这个新奇的思路,甚至因此豁然开朗;也有人因此大骇,既惊且怒地盯着堂中的年轻人——荀彧,出身世家的荀彧,为何会提出这样的方法?

何为均输法?

这是汉武帝时期的一项国策,由当时的财政大臣桑弘羊提出并完善。

均输的主体是各郡国向中央上贡的贡物。简单来说,是指各郡国长官不再需要将贡物运往中央,转而交给各地的均输官。

除了一些特异的贡品,会由均输官继续运往中央之外。其他贡品会由当地均输官运往邻近的高价地区售卖。

或者将这些贡品按当地售价折成现金,再另行在当地购买一些廉价且数量众多的商品,运往邻近的高价地区出售,从而赚取差价,为中央政府赢取财政收入。

这项国策在汉武帝时期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效果,为武帝提供了攻打匈奴的军费、加强国防军备的费用,以及巡视出游的巨额花费。

没过多久,这项政策便被废除。章帝时的尚书张林倒是曾提议恢复此制,然而遭到了当时朱晖等人的严重阻拦,未能成行。

在场的众人大概都没有想到,时隔一百多年后,又有人在朝堂上重提此议。

“实为无稽之谈!我大汉朝廷,岂能与民争利?”当即便有人站了出来高声反对,脸上满是忿忿之色。

均输法不能使现有的物资变多,却能使朝廷获得不匪的收入,那么显而易见,这部分收入是从其他群体身上抢过来的。

——是从靠贩运物品、赚取差价的商人手中抢过来的。

可商人真的只是纯粹的商人吗?恐怕不然。

刘晞清楚地知道,这些鄙视商人为末业、为贱役的世家贵族,家族中一定有着各自的商队。

“臣附议!我等为官之人,就算不能为百姓造福,也不该与民争利?”

“臣附议!荀侍中饱读圣贤之书,为何却提出了这等荒谬不仁的建议?”

反对的声音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寥寥几个支持的声音很快就淹没在其中。

刘晞昨日敲定此事时,便已经料到了此时的局面。唯一让她意外的是,荀彧竟猜到了她的想法,并先一步在众人面前提了出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