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公主她只想登基 > 诸般部署

诸般部署(2/2)

目录

殿中人皆是猜测纷纷,有人觉得为前者,有人觉得为后者,但也有人觉得,以刘晞素来老谋深算的德行,定然是兼而有之。

然而来自边地的青年将军心中并没这么多弯弯绕绕,闻言只是从容再施一礼,回道:“自然。朝廷但有所命,臣等甘愿效死。”

“好!人言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以我观之,并州亦不遑多让!”

刘晞神色微凛,朗声道:“今青州黄巾余孽几番作乱,流毒千里,君可愿率义士为国除贼,为民除乱?”

张辽毅然伏地叩首:“义之所趋,百死无悔。臣必然率军平定黄巾,解生民于倒悬,救百姓于水火。”

刘晞脸上的神情就和她身上的玄色袍服一样肃穆。在众人各异的猜测与打量之下,她略一招手,唤来身边的侍女。

“取酒来!”

训练有素的侍女很快就折返,将刘晞想要的东西带到她身边。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万年长公主未曾多言,却亲自太擡手斟了杯酒,稳稳当当地递到张辽面前。

“如此,这杯酒便算是刘晞预先为将军准备的贺酒。”

“谢公主。”张辽的姿态毫不扭捏,大大方方地接过刘晞手中的美酒,仰头将其一饮而尽。

一炷香还未燃尽,刘晞已经敲定了三件大事。而这三件事无论哪一件,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值得公卿大臣们拎到朝堂上吵个三天三夜的大事。

可刘晞就这样视在座的公卿于无物,肚独自决定了所有的事情。

不假思索,一气呵成。

有人在暗骂她独断专行,有人在赞叹她处事雷厉风行,廷尉陈群无疑属于后者。

他微微颔首,与不远处的同乡荀彧交换了一个目光,又忍不住望向了居重驭轻的万年长公主。

他第一次如此直白地感受到:这是大汉最锋利的宝剑,这是大汉最牢固的镇石。朝中若没有这位长公主坐镇,定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安稳的形势。

“诸君皆是身负要职的栋梁之臣,一直在我这个小小的崇德殿耽搁下去,恐怕不太妥当,便各自离去,完成手上的差事吧。”

众人识趣地起身行礼,告辞离开。

刘晞一言不发地受了众人的礼,只对太尉卢植稍稍点了点头,以示致意。

当殿中的臣子三三俩俩地离开之后,刘晞便也敛了刻意显露于人前的冷意,像从前一样,温和又端方地坐在书案前。

这种平静在看到之前那封给郭嘉的回信后,猝不及防地有了些裂缝。

她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提起笔,在信的末尾一笔一划地加了句话。

[光熹元年六月廿四,中书仆射戏志才病笃,溘然长逝,望节哀。]

短短的一句话,从刘晞的手上写下来,又彻底压进了她的心里。

刘晞还从来没有哪一刻,会像现在这样觉得,手中的狼毫是如此烫手,像是被裹上了一层厚厚的岩浆,炽热的温度直击人心。

她逃避似地将笔搁下,闭着眼睛在信中加上万年长公主印,以及骠骑将军鉴。

“快马送往并州,务必要送到军师将军郭奉孝的手中。”

“唯。”

当信使接过书信,转身离去时,刘晞在心中告诉自己:此事应当结束了。

你还有很多很多的事要做。

各郡国重新举荐上来的各科人才虽然良莠不齐,但已然比之前好了很多。

你应该好好利用这些人,去替补被司隶、廷尉二府打下来的贪官污吏、不法之人,去替换那些靠买官上位的庸才;

郭嘉对南匈奴的建议很好,但若是品行有缺、贪婪无耻的人做了监视匈奴各部的司马,非但于国无益,反倒会使汉胡之间的关系越发恶化。你必须要挑选清正有德的人前往;

张辽率军出击青州黄巾,需要数目不小的军粮与军费。你该及时督促有司去筹措这些物资,以免耽搁战事……

这里的每一桩,每一件,都是不可轻忽的要务,都比你心中的那些无用的私人情感来得重要……她这样告诫着自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