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永诀(2/2)
罗幕低垂,空气微寒,从前那些喜欢站在枝丫上欢欢喜喜吟唱的鸟儿,似乎也受不了这样愁惨的气氛,远远地避开了这座清幽的宅子。
内室里的床榻上,正躺着一位病骨支离的青年。原本俊朗的容貌满是病容,憔悴不堪,灿若星子的眼眸也逐渐黯淡了下去。
鲜活的生机正在缓缓流逝,沉重又微弱的呼吸声在安静的房间里响起。
其实病床上的青年,自己也知道大限已至……他甚至没有力气擡起自己的手了啊。
一直困扰他的疼痛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毫无知觉的麻木。
明亮的眼睛好像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雾,让他看什么也看不真切。
但他还是努力地,努力地控制着自己仅剩的意志,目不转睛地用浑浊的眼睛朝门外的方向望去。
在室内送他最后一程的两位好友,都清楚地知道他在等谁。
荀彧握着好友冰凉的手,哀哀地乞求道:“志才,志才,再等等,我已经派人去请明公了,她马上就要到了……马上就要到了,别睡,先别睡过去。”
谁又能想到,倍受士人赞誉的王佐之才也会有这样语无伦次的样子。
荀彧从前也不相信那些鬼神之说,甚至对此嗤之以鼻。但当人们被命运逼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大都又忍不住背弃自己之前的想法,卑微又无奈祈求神佛的保佑。
荀家的王佐之才好像也不能免俗。
当他握着戏志才冷若寒冰的手,清晰地感觉他的生命正在一点点流逝时,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谨以此心祈求上苍。
请不要这么让志才就这么离开,再等等,再等等……志才与明公相交一场,若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那该有多遗憾啊。
志才会抱憾离去,明公也会愧悔终生,这对两个相知相惜的君臣挚友来说,实在太残忍了一些。
太残忍了……
或许是上苍垂怜,到底对他的祈祷做出回应了。
在令人心颤的寂静中,急促如鼓点的脚步声终于如愿响起。看到那个形色匆匆的熟悉身影时,荀彧险些喜极而泣,飞速从床前离开,给两人让出最后诀别的空间。
刘晞神色含悲,再也顾不上什么失礼,轻轻地握住了她最忠诚的臣子,最知心的好友,轻轻地握住了自黄巾之乱时,就开始相携而行的同道者。
“昔年你我初遇,志才分明说要永远追随于我,与我共同清除奸佞,开创盛世山河……今日却是要弃我而去了吗?”
她没有哭,也不会哭。但任谁也能听出她话中的悲意。
“抱歉啊……”戏志才极吃力地笑了一下,用尽全身的力气回握住女子那双常年执剑执笔的手。
“我知道……主公不会怪我毁约的。”
他尽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些,一字一句,力求咬字清晰,“此生得遇主公,已无憾矣……若是,若是您功成之时,能遣人来我坟前告知一声,便更好……更好了。”
“好。”刘晞也努力抚平自己的声调,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和往常一样,“待天下海晏河清之时,我一定带着你最爱的佳酿去寻你。”
病榻上的瘦削青年闻言开心极了。即便是满脸的病容,也不能掩盖他脸上的笑意。
“主公……当无戏言。”
“一言为定。”
风乍起,将庭阶下的君子兰吹得委落在地。与此同时,房中的病弱青年也心满意足地阖上眸子,永远地,永远地离开了这个残酷又美好的世间。
房间里宁静极了,只有寒冷的风穿堂而过。
不知过了多久,守在一旁的太医才战战兢兢地开了口,提醒道:“公主……仆射已然辞世了。”
刘晞还是没说话,安安静静地跪坐在床前,安安静静地看着病榻上的人。
医官只好求救似的看向旁边的两位。荀彧轻轻无声叹息,朝他轻轻摇了摇头。于是医官也安静下来,一语不发地坐在原处。
还是仓促来送军情的虎贲卫打破了僵局。
披坚执锐的甲士急匆匆地跨过重重门槛,满脸肃然地跪在屋外。
“启禀公主,前方使者传来急报。”
“有何事急需通禀?”除了比往常冷淡点,她的声音听起来没有半点异样。
而这名虎贲卫绝不可能辩出这样细微的差别,如实答道:“青州黄巾攻入兖州,斩杀了刺史刘岱。王将军遍寻您不得,故而派属下来请您回宫主持大局。”
“传我命令,去召三公九卿,三台长官,及司隶校尉火速进宫议事。”
“唯。”
她最后望了一眼床上的人,而后便毫无异色地起身,看着室内的荀氏叔侄。
荀攸拱手道:“国事为重,公主与叔父且放心入宫议事吧,攸会仔细料理好志才的后事。”
刘晞道一句有劳,便长揖一礼离开。荀彧眉间含忧,在心中无声叹了口气,也跟在刘晞身后离开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