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公主她只想登基 > 灵帝死因

灵帝死因(2/2)

目录

若非今日遇上,袁槐甚至已经快忘了,今日是太常给灵帝占卜的下葬之日。

既是先帝的送葬队伍,那自然不能与其发生冲突,以免落人口舌。

袁槐让御者停了车驾,静待送葬队伍彻底出城。

没了马车碾过路面的声音及鸾铃的碰撞声之后,周围百姓的议论声便逐渐变得明显了。

那些称赞万年公主孝行的声音,稀稀疏疏地传进了袁槐和袁绍的耳朵里。

“公主真乃至纯至孝之人也……”

“自先帝死后,长公主便哀毁骨立、病魔缠身,如今刚刚病愈,竟又不顾艰苦,毅然为先帝守陵……”

“万年公主之德,犹胜古之子路,堪比曾子啊……”

袁槐刚刚舒展开的眉头再次皱上,低声问士身边的袁绍:“刘……万年公主,当真为先帝守陵去了?”

“确实如此。”

“愚蠢!”袁槐颇为自得地骂道:“有谋士、有宿将、又有重兵,先帝还给了她监国的权利,竟还让自己落到了守皇陵的地步。”

“妇人果然短视。”

外头称赞公主的孝行的声音又传入车中,“……公主此举,实为天下表率啊。”

袁槐的声音一顿,随即更加尖刻地讽刺道:“也只会沽名钓誉的勾当了。”

袁绍这回没接话。袁本初的美名之所以能广为流传,与他遵照古礼为父母服丧的孝行息息相关。

若跟着骂刘晞此举沽名钓誉、收买人心,岂不是将自己也骂进去了?

袁槐没注意到自家侄儿心中百转千回的小心思,犹自愤愤不平地抨击刘晞欺世盗名,末了又看向同乘一车的侄儿。

袁绍只好出言附和道:“叔父所言甚是。”

所幸为先帝送葬的队伍很快便出了城,负责清场的士兵也相继离去。轺车再次启程,缓缓回到袁府。

袁槐下了马车,正打算让下人去传歌舞佳肴,便见府上的管家神神秘秘地凑了上来,道:“主公,今日我们在府外救下了一名女子。”

袁槐大感奇怪,不满地瞥了他一眼,道:“我竟不知,这袁府何时成了善堂?”

管家躬身施礼,低声道:“主公息怒,这其中,可大有玄机呢。”

袁槐半信半疑地打量了他一遍,最终还是暂且信了他的话,快步进入内室。

管家关了房门,拱手道:“那女子今日遭人追杀,这才慌不择路逃到了府门之处,请侍卫出手搭救。”

“侍卫告知于仆时,我本无意搭救,但那女子自称出自长秋宫,且只要救下她,她定然结草衔环以报。”

袁槐不以为意,“一个小小的宫女罢了,即便出自太后宫中,又有什么特殊之处?能拿出什么回报?”

管家将声音压得更低,“那宫人倒确实说了不少宫中秘闻,最后还称先帝之死……另有奥秘。”

“嗯?此言非虚?”袁槐的眼神陡然锐利了起来。

“仆几番试探,发现她所言并无错漏,这才斗胆禀报于您。”

“去传过来瞧瞧。”

“唯。”

一名纤弱的妇人很快便被引至堂中,盈盈拜下,“妾拜见贵人。”

袁槐倨傲低头,漫不经心地瞥她一眼,问道:“堂下何人?”

“妾唤红英。”

“听管家说,你知道先帝之死的真正原因?”

“正是。”红英又是一礼,惶然道:“是何太后与大将军……二人密谋杀害了先帝陛下,他们……”

袁槐面带审视,厉声打断道:“你出自长秋宫?”

“妾正是长秋宫的宫人,已贴身服侍何太后数年。”

袁太尉面如寒冰,高声质问道:“既如此,你与何氏之间的情谊应当不错,为何今日却出言陷害旧主?”

女子眼眶通红,潸然泪下,哽咽道:“贵人明鉴,妾之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之所以泄露太后之秘密,实是因为何氏不仁不义!”

她哭得越来越伤心,字字带血地控诉道:“何家恐妾泄露他们的秘闻,故而欲在妾归家探亲时彻底铲除我。妾虽茍全了性命,可小妹却遭我无辜牵连,死于非命。”

“妾呼告无门,只好再次上京,求救于有司,然被何氏爪牙发觉,朝不保夕、四处逃亡。若非贵府相救,今日已然命丧黄泉矣。”

话音落下后,女子便伏在地上,断断续续地开始啜泣。

袁槐一番试探下来,并没发现红英的话有什么疏漏,心中已然是信了大半。

先帝死于何家之手——乍然听闻此事时,确实会有些错愕,可仔细思之,便觉理固宜然。

当初蹇硕在灵堂前大斥何进悖逆、何皇后不臣时,他便觉得蹇硕所言恐怕并非空xue来风。

若非蹇硕鲁莽无知,又拿不出证人证物,今日朝堂的局面定然大相径庭。

思及此处,袁槐那张儒雅端方的脸上尽是讥诮之色。

屠沽之家罢了,竟还真想一步登天不成?当初他之所以愿意帮助何进站稳脚跟,可不就是想借此让家族再进一步吗?

可如今何进已然得意忘形,丝毫不顾念往日的襄助情分,那么,他又有何必要再手下留情?

没了何太后与大将军,他便能顺理成章地以三公之名录尚书事,从而掌控朝政大权。

小皇帝懦弱又无能,难道还会是汝南袁氏的对手?皆时还不是任他袁槐拿捏?

刚刚的郁气霎时间一扫而空,已近知天命之年的袁槐觉得自己全身都是用不完的精力,仿佛又回到了意气风发的壮年时期。

他有些鄙夷地瞧了眼伏地哭泣的女子,但片刻后,还是努力放缓了声调,安慰道:

“国家有律法,朝廷有纲纪,若何氏果真如此草芥人命,我定会为你讨回公道。”

“你只需将此事始末细细道来即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