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计之事(已补全)(2/2)
可惜了……刘晞微微一叹,又想起了刚刚那名唤作仲长统的少年。
他倒是顶好的,只是年纪太小。正如蔡邕所说,这块璞玉还得好好打磨几年,才能散发出真正的风采。
罢罢罢,如今时机本就还未成熟,像他这样的利剑,也远没到出鞘的时候。
刘晞轻轻一哂,彻底将那位名为仲长统的少年压在心底,而后又在那几份优秀答卷中择选了一番,挑了几人进入少府担任郎官。
在评卷完毕之后,夜色已十分深重,寂静的夜晚中,只有寥寥几道鸟鸣。
刘晞起身同众人告辞,可在即将离开之际,蔡邕忽而出言挽留,“公主请留步。”
刘晞欣然回身,温声问道:“伯喈公,可有何事需要刘晞代劳?”
蔡邕躬身再揖,朗笑着行礼道:“某恭贺公主生辰之喜。”
“这是小女备下的薄礼,托某转交于您。些许心意,还请您一定要收下。”
儒雅的老者欠身将礼物奉上时,面色仿佛有些不自在——看来是没遭住爱女的软磨硬泡,才会亲自来转交礼物。
刘晞轻笑,“多谢伯喈公,也请您为我向阿琰转达谢意。”
渐至凛冬时,刘晞又收到了曹操的回信。
这位济南相先是花了极大的篇幅表达了一番自己的谢意。
而后又在信中郑重地提到造纸术之事。称若非刘晞不计个人得失地以秘法相赠,济南的雪纸坊必不可能办成。
所以他愿意将纸坊所得的利润让出,往后济南衙门与公主府五五分。
——果然是没让自己吃亏的。
刘晞早有预料地弯了弯唇,却并没接受这笔为数不小的利润。
她提笔给曹操写了一封言辞极殷切的信,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这笔钱财,并且十分坚定地在末尾注明:
若君坚持要让出利润,那么她愿意将公主府所得尽数用于抚孤恤弱、养老扶病,请孟德为我促成此事,略尽拳拳心意。
回完曹操的私信后,刘晞便带着满身倦意入了睡。她并没歇息多久,便重新起了身,马不停蹄地进了宫。
年末的朝廷总是繁忙的。
因为每到这个时候,各郡各县、各州各府便要将自己所辖区域的人口变动、库存粮数、垦田数、治安等各方面的情况编成册子,再派身份较高的掾吏送到中央。
这些册子又被称为“上计簿”,是中央考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标准。
这些册子本是由尚书台受理,刘晞不需掺和进去。
但这么一个了解各地情况、了解天下地方郡官的良机在面前,她又怎么会放过呢?
所以今年的上计簿,是由尚书台与中书台一同受理的。
当刘晞抵达中书台与尚书台暂时理政的楼阁时,里面已经有了谈话的声音。
她的老师卢植紧皱双眉,面色严肃地抛出一连串问题;而底下那位着玄色袍服的小吏则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前言不搭后语地答着上首那人的问题。
这语焉不详的样子,简直满脸都写着做贼心虚。
刘晞自然知道里面在干什么,卢植这是在审问各郡前来的上计吏。这种事情,她近日也干了不少。
就是不知道,里边儿这位又是来自哪个地方的掾吏了。看卢植这颇为恼火的样子,估计……这个地方交上来的上计簿,水分不是一般的多。
在以上计簿衡量地方长官的政绩的政策下,免不了会有人耍小聪明,想把这本册子做得漂亮些——这也是上计工作繁重的原因。
因为你不仅需要仔细地阅读完各郡各州的上计簿,并由此做出对该地政绩的衡量。你还需要从那些花团锦簇的文字中,找出真正真实的、有用的信息。
刘晞轻轻叹息,若这天下真的像这些上计簿所写的一样美好,这世间又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无家可归的流民,怎么会有那么多走投无路的百姓?
叹息声落下时,坐在殿末的小吏终于发现了刘晞的到来,连忙起身行礼。
刘晞示意他免礼,又悄悄朝他比了个噤声的动作。小吏顿时会意,安静地坐下来,继续伏案写着文书。
等里面的声音彻底结束,那名上计吏被厉声喝退时,刘晞方才理了理衣袖踏进殿中。
她率先向卢植行了一礼,“卢师辛苦。”
卢植还礼,脸上似乎还带着淡淡的疲惫之意,道:“臣忝居朝堂,本该为国尽心,岂敢言辛苦?”
“所幸今岁的上计之事,即将接近尾声了。待此事一了,公主与臣也能稍稍歇下来了。”
语罢他又稍稍展眉,露出些许笑意,“虽有乘伪行诈之恶吏,但大汉天下还是有许多公忠体国之官吏的。臣以为,济南相曹操,政绩可为天下最。”
刘晞温和颔首,“然也。卢师所言自然无错。”
“公主莫要擡举臣了。”卢植失笑,轻轻摇了摇头,接着道:“我等当尽心竭力,早日将结果呈给陛下。”
刘晞笑着称是,一同与他投入到繁重的案牍之中。
两日后,二人联袂前往德阳殿,将经过重重筛选的结果交到皇帝刘宏手中。
刘宏对此兴趣缺缺,随意翻看了几下,便全盘准了卢植与刘晞两人呈上的奏议,自然也就没有发现,政绩被评为“最”的地方官中,包含着一位令他深恶痛绝的上党太守。
上计之事终了,但刘晞和卢植两人并没像先前预料的那样清闲下来。
不过三日,来自凉州的传讯官,便披星戴月地将战报传到了雒阳。
群逆未除,而主帅先死……老将军张温,竟以身殉国了。
满城皆惊。
而就在众人手忙脚乱的时候,司徒崔烈又上了一封天惊石破的奏疏。
——他竟向皇帝建言,要舍弃凉州!
[1]为引用
另外,为剧情需要,本文对仲长统的出生年岁做了更改(首章作话已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