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农场主的科技之路 > 第100章

第100章(2/2)

目录

1963年,沪城,春。

从过完春节以后,南方稀稀拉拉的小雨就没断过,此刻沪城电子管厂接到了一个新任务——秘密生产一种大功率磁控管。

“杨厂长,这技术是绝密,必须要找可靠人员生产。”

送来资料的人神色很凝重,这一回他出来时立过军令状,两个月内必须把这种实验室研究出来的大功率磁控管技术转入研制实物突破。

刚看完部分资料的杨厂长,无奈道:“我们会尽全力。”

这可真是要难为死个人哦,这哪里是大功率磁控管技术的问题,这是要把整个现有电子管生产技术全套革新啊。

Z省,某实验基地。

“咔哒”“咔哒”。

拿着把剪刀正在给大院里几棵果树修剪枝芽的南曼,不紧不慢和旁边两位小战士传授果树管理技巧。

“南曼同志,今年这果树真可以结出不一样的果子吗?”小战士刚入伍一年多,脸上还带着点稚嫩,看上去比南岳也大不了几岁。

“当然可以,等到夏秋时节,所有人都能吃到水果。”在南曼眼里,都是些十七八岁的孩子,“你们俩好好学,以后这基地的果树就交给你们打理,好好养护它们,咱们基地所有人就都有水果吃了。”

“好嘞,我们肯定好好学。”在这个年头,修剪果树的技巧其实也是很珍贵的知识,他们俩能有机会学,连队也很支持。

“南曼同志,我们俩学会了能教给我们其他战友吗?”部队大多数战士都来自农村,像这种技术学会了可以教给自己家人,说不准就能指望这个吃口饭。

“当然可以啊,你们学会了的知识就是自己的,想教给谁都可以,对了,你们连队想不想学机械维护,想学的话也可以跟我们小组一起上课。”

最近微波设备关键技术大家都学完了,但基础操作还要继续学习,冬天维护设备时除了南曼,就是她的小组最顶用,战士们体力活做得好,但技术上就不太行。

这也是因为受文化程度和部队装备限制,南曼觉得基础性维护技术也可以考虑给战士们培训一下。

大型设备在恶劣环境中维护工作是指望不上这群搞科研的,一场风雪就能倒下,还不够添乱的呢。

“我们也能学科学技术?”

小战士的眼睛都亮了,大队长说过基地里所有科学家们都很厉害,大家都从事着最崇高的事业,身为战士就要努力保护他们。

“努力学习文化,大家都可以学习科学技术。”

这件事春节前南曼就和童教授提过,冬季过去还有夏季,如果她不在,爬高去排查线路的人就找不出,与其等着项目组同事身体的锻炼,还不如指望给战士们的技术培训。

这其实也算是帮着部队解决一些问题,学会了线路排查和维修技术,部队也算是多了技术兵种。

在任何时代,能拥有一门当时吃香的技术都算是幸运的事。

“组长,小型电台组装基本完成,你要不要检查一下?”

数字技术小组远远的呼喊声,打断了三人对话,南曼站在矮梯子上,转头回了一句:“先放着吧,一会儿咱们编码研究会议,休息下。”

听听,一个负责研究数字技术的小组,开数字编码研究的会议竟然算“休息”,这说的是人话吗?

然而此时小组成员听到组长这话,心里已经没了吐槽的欲望,这小半年他们已经吐槽过太多次,现在已经彻底麻木了。

组长“变态”的事又不止这一件,习惯就好,反正编码和解码研究工作进度又没落下,他们小组成员的工作嘉奖也一次不少,抱怨什么呢。

别人还羡慕他们这种饱受“摧残”的待遇呢,毕竟现在基地的人没人再把组长当后辈看,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又或者是研究能力,都是让人竖大拇指的存在。

负责警卫工作的连队他们上级,显然也清楚项目组这根橄榄枝的价值,所以童教授提出来这件事后,很快就有一批上过初中和高中的战士被选了出来。

跟着数字技术小组,两小时一节课,风雨无阻,回去后还要写学习总结笔记和战友交流。

气温回暖,基地的生活环境也舒适了起来,随着最近几项技术的攻克,整个气氛也是越来越好。

唯一带心事的人大概就是童教授了。

“地上的设备天线,夏天到来前要做个遮阳罩。”

对这些东西他比南曼还熟悉,所以关于夏天降温的防控准备工作,是要亲自指挥的。

气温对于天线的影响,在这个时代其实很要命,不是冻裂就是起火,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提心吊胆。

这也是他同意把维护队伍扩大的原因,有时候夏天抢险比冬天还要紧急,万一线路出问题,那就要立刻解决,不然很可能出很大的问题。

时光飞逝,苹果树开出了苹果花,花朵又变成了青色的迷你小苹果,转眼到了五月底。

“叮铃铃~”

刚解决好遮阳罩问题的童教授,心情很是愉悦地接起了这一通电话。

打电话的人,是他亲爱的师兄,叶结同志。

挂上电话,童教授神色就带了几分颓色。

叶结要带走南曼,是他有心理准备的,可关于南曼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和师兄在后来明显有了分歧。

一开始他们都认为南曼很适合搞纯粹的研究,所以去叶结那里算是个“过渡”,但显然叶结在去年就不这么认为了。

他觉得南曼就应该去投入第一线建设工作,才可以实现她最大的价值。

对此童教授却很难下决心,南曼当然是可以创造很大的价值,但这不能说明她未来在理论研究上未必不能走得更远。

可如果现在选择了师兄和他俩曾经选择的道路,以后南曼就很难再抽身出去搞理论了。

错过南曼这个苗子,或许未来种花家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缺乏理论领域的科学家,技术是以理论方向为依托的,在这一块如果不能追上,那他们以后就只能追着人家跑了。

可这大半年和南曼一起搞科研项目,童教授自己也陷入纠结,抛开老师的身份,仅以同事和同行的身份看,搞应用研究中有南曼这样的同事,那可真是太棒了!

一个人顶十个人用都是低估她,理论和操作包括带团队,她哪哪都让人省心,童教授搞了半辈子科研,还没有哪一回像这半年如此省心省力过。

效率太高了!

这回师兄那边已经弄好调令了,童教授也不用再纠结,但他心情是没法好起来的。

为理论科研可惜的同时,也为自己可惜。

这么省心能干的“同事”马上就要不属于自己了,搁谁谁能高兴?

这也就是知道师兄那里是个更好的去处,不然他肯定不会这么容易放人。

南曼应该有更广阔的天空,他不能成为绊脚石,而是应该给她再推一把,让她飞得更稳当。

想通这些,童教授再次拿起了电话,这回是打给京城的。

有些东西他和南曼其实都不在意,但人生在世谁能免俗,南曼这么年轻,想要走得更好,就必须在资历上不拖后腿。

该有的荣誉和地位,他这个做老师的得给她争取,只有在履历表中的分量越重,她才不会因为年纪资历问题,让别人有借口使绊子。

关于要被调走的事,南曼一点风声都没听到,童教授这段时间的“保密工作”那是相当到位。

直到看到自己的“调令”,南曼都是有些懵:“现在就走吗?”

还有这个职称是不是弄错了,她一个研究生还没毕业的学生,怎么能叫“副研究员”?

这个时代研人员职称评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

一般来说,初级职称为助理研究员、实验员、技术员等,中级职称为副研究员、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为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等。

初级职称的评定通常需要获得本科学位或以上学位,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中级职称的评定通常需要获得硕士学位或以上学位,并有较为丰富的科研或教学经验。

高级职称的评定则需要拥有博士学位,并取得较为突出的科研或教学成果,并在学术或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时科研人员职称评定以学位、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以及个人成就为评价标准,具体评定标准和程序则由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医疗机构制定并执行。

按照南曼的资历,她到毕业时应该会先给一个“技术员”的职称,然后攒一下资历才能评“副研究员”,这还得运气不错的时候。

很多人工作半辈子,哪怕资历满足也很难往上走一步,像张老师估计这辈子只能停在“副教授”的职称上。

再参考师兄师姐的经历,南曼觉得自己毕业的时候只有个“实验员”的职称,这还是看他们有过几年科研助理的经验,不然很可能就要从“助理研究员”做起,

南曼知道自己资历比师兄师姐强些,所以她认为能有个“技术员”职称就很好了,哪能想到这一下就直接拉到了“副研究员”的程度。

“这是你该得的,不用有心理负担。”

事实上,要不是有学位和年纪限制,凭借南曼在化肥项目和冶金改造的贡献,但凡是个上年纪有资历的人都能评研究员了。

不过童教授也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南曼还很年轻,过几年再有成果,把“副”字去掉也是很容易的。

明天换地图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