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农场主的科技之路 > 第59章

第59章(1/2)

目录

第 59 章

“叮,养殖场的母鸡已产蛋,请及时收集。”

刚送走张老师还没上楼,南曼就听到系统提醒她收鸡蛋。

这二十只母鸡是之前发布农场养殖任务,南曼选择的,买的时候图便宜买了十只才一个月的小鸡,喂了这两个多月,今天还是第一回听到下蛋的消息。

因为自动投喂机已经安装到位,所以不管是之前的家猪还是母鸡,都不用操心投喂问题,只要及时去买饲料就可以。

收完鸡蛋,南曼坐在寝室里把今天听到的消息仔细捋了一下。

首先,奋斗大队今年的饥荒问题应该基本解决。

第二,通过老家种南瓜进行测试,可证明这个时代粮食产量过低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肥力不行。

第三,H省上层似乎已经开始注意到作物增产不仅仅是普通化肥的缘故,叶面肥的效果也引起了注意。

第四,拖拉机厂的新品检测结果似乎初见成效,所以要开表彰大会。

总的来说,都是不错的消息。

心情好了,南曼干脆也不再偷懒,趁着“午睡”进入农场把那种完南瓜空出的五亩地又重新播种,继续种南瓜。

之前五亩南瓜卖了一百多积分,南曼顿时就明白搞种植业只种普通粮食是发不了“大财”的。

从农场出来,外面的时间没有流动,但她身体和精神力的疲惫却是货真价实,南曼真正闭上眼睛睡了大约半小时,被寝室“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

“师姐,你这是要出去?”

迷迷瞪瞪看着钱秋已经重新穿好衣服鞋袜,南曼好奇地问了一下,毕竟之前俩人说好今天下午不出门的。

钱秋指了指门外:“刚才刘师姐过来了一趟,说教授找研二研三的开会,应该是要讨论后面的论文选题。”

这时候研究生们发个论文是学校很重视的大事儿,所以这也是读研究生的任务之一。

“那你去吧,我再眯一会儿。”

研一生·南曼此刻还不需要完成这些学习任务。

钱秋离开寝室,南曼闭上眼睛却又感觉睡不着了,于是干脆就起床开始刷题,最近童教授时间很多,所以这周开始她的化学课又重新续上。

唯一不同的是,这回是一对一授课。

酸爽啊!

傍晚时候,钱秋才抱着一堆书回来,目测这场会开得有些久啊。

“南曼,有你的信。”

南曼接过信看地址就知道是家里来的,但她没急着拆,反而问道:“你去收发室了?”

新学期A大成立“收发室”,目的是方便全校师生的通信和订阅杂志报刊。

“我刚才开完会直接写了封信把毛线票寄回家去了。”

刚才刘师姐过来告诉她要去开新论文课题研讨会时,她就意识到自己很可能没法再给父亲织毛裤,开会时听到童教授定的课题范围,她放弃最后一丝侥幸,很干脆地当场写了一封简单的家书寄出去。

坏了一年多的邮筒也终于又能用了,借着弄收发室的事情学校总算想起来让邮局的人来把邮筒重新弄好,A大师生总算结束了寄一封信要跑好几条街去邮局的悲催生涯。

钱秋寄完信,习惯性地就想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来信,却不想看到了南曼的信,干脆就给她带回来了。

说实话这时候的信件丢失相当严重,收发室只管存放却不怎么管取信人的身份核查,只要报上名字就可以把信拿走。

南曼这封信的信封是南和平写的,可几张信纸却是三个不同的笔迹,准确来说这应该算是三封信。

一封是父母的家书,无外乎嘘寒问暖和叮咛嘱咐。

一封是南二叔让南燕代笔,这是来跟她报喜和表达感激,家里的南瓜大丰收不但替自己家解决了好几个月粮食问题,同时拿去卖了一点换了十几块钱,然后又跟同村人以十斤南瓜换一斤粮食的交换方式换了几百斤粮食,总之一句话,家里今年又不缺粮了,最后是简单说了点南川参加工作很受厂里重视,再次又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云云。

最后一封是张喜来大队长写的,信的内容没有南二叔那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琐碎,但透露出来的信息却最为详细。

除了把上面过来考察奋斗大队的事大致说了一些,同时也透露出因着这次化肥使用效果显著,现在整个公社的化肥票一票难求的现状。

最后又提了一下,上面考虑明年让兰城农业研究所和省城农业研究所合作一个农业研究项目,新的项目会在兰城

从县里到公社里都觉得是个表现的好机会,所以很多公社都纷纷争着报名,光明公社最大的砝码就是出来个“先进典型”的奋斗大队,所以公社书记就想着拉上奋斗大队一起去使劲。

但张喜来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先问问南曼,他不敢大意,想问一下南曼,这选入试验区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说实话南曼也不知道这算好事还是坏事。

但她可以去问问明白的人,学校的老师们都是很有阅历的人精,这种事到底有没有好处,他们哪怕不是亲身经历,却也可以看出门道。

身为系主任的张老师是南曼最好的咨询对象。

“自然是要争取,不说别的,就冲这化肥和机械指标的偏向性那也是尽力争取。”

这话很直白也很现实。

张老师是陵城县人,他觉得如果自己在老家,为了乡土情也得去走动关系帮着家乡争取这个机会。

南曼和张老师还不一样,她的老家准确来说是陵城县光明公社奋斗大队,想到那试验区怕是规模也大不到哪去,她当即决定打电话给家里,写信回去时间线拉得实在太长,况且还有丢信的可能。

“老师,我能借你这里的电话用下吗?”

这自然是可以的,这件事上南曼说话要比自己好使。

电话是打给纺织厂的,具体说了什么只有通电话的父女俩还有“旁听”的张老师知道。

扣上电话,南曼看到张老师一脸欲言又止的表情,她奇怪地问道:“老师,怎么了?”

难不成自己刚才不应该说让老家尽力争取,如果需要她也可以帮忙的话?

张老师运了运气,最终神色复杂的道:“没什么事。”

就是我突然发现我把自己埋坑里了而已。

“奥,那我就先走了,今天多谢您。”

南曼觉得张老师显然是有事的,难不成他后悔让自己打这个电话了?

也是,虽然知道张老师和她是一个县的,但到底不是一个公社的,更不用说这很有可能是大家之间的竞争,听到自己可以给老家“走关系”,张老师是不是才意识到他自己也可以帮他的老家“找关系”?

哎呀呀,人类社会好复杂,这么和谐的师生关系转眼就能变成竞争关系了。

同室操戈,祸起萧墙的戏码即将到来吗?

张老师自然不知道南曼脑补了些什么乱七八糟,否则他一定会喷她一脸,郑重告诉自己这个小同乡,他没那么小心眼,而且他老家就在县城,土生土长的“城里人”,而且那两个成语也不是这么用的!

南和平这边接到电话后,当即就骑车回了老家,他其实一周前刚回去过,家里好些南瓜吃不了,他帮着联系厂子食堂以大队名义送去七八百斤换了十几块钱。

看到南和平突然回来,二老第一反应就是让他进屋一起吃午饭,老宅饭桌上完全不出意外地摆着南瓜做的饭食。

“有大酱和咸菜就够了。”

炖南瓜什么的,他不是很想吃,南和平自己家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吃南瓜,蒸着吃、煮着吃、炒着吃,甚至还琢磨着和玉米面一起做饼子吃,估计等吃完这些存货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想再吃南瓜。

“你咋这时候回来了?”南老爷子觉得这大半年大儿子回家的频率比过去两年加起来还多。

“曼曼打电话给我,让我跟喜来说点儿事儿。”

南老爷子一听立刻道:“那你快吃,吃完抓紧去,曼曼嘱咐的事可不能耽误。”

经过奋斗大队今年秋收的验证,此刻南曼的话在这里说是“金科玉律”一般也不为过,老老小小就没有不信服她的,也就是南曼此时还不在家,她要是在村里此刻估计大家伙儿能为了她杀头猪做谢礼!

张喜来见到南和平听完他带来的话,当天下午就去了公社,上面要弄新型合作试验田,奋斗大队的优势很明显。

因为他们有“人”,南曼这个特殊的存在和她代表的能力与资源会让上面优先考虑他们,当然前提是光明公社这边的自然条件合格。

办完事儿南和平就想当天下午回去,临走前南奶奶又弄上一筐南瓜让他带回去吃。

“妈,真不用了,家里还有呢。”

南奶奶表示不可以拒绝:“这玩意儿放俩月都行,慢慢吃呗。”

南和平:真快吃不动了啊……

南家这次八千多斤南瓜除了卖出去小一千斤,跟人家换粮食换出去三千多斤,还有四千斤那真是全家一起上阵消化。

除了本家亲戚送了些,儿媳妇孙媳妇的娘家也各送了十个,然后张喜来家这种关系好的人家也每家送了几个,林林总总消耗下来,老家这边还是剩两院子的南瓜亟待解决。

这要是往年哪里能舍得呢,这可是能救命的半粮啊,奢侈,太奢侈了!

南老爷子看着一院子没怎么见少的南瓜,“明年开春种两分地就行,其余的还是种粮食吧。”

南瓜这玩意儿不种那不可能,知道了增产的秘诀不种那是傻子,可种多了也是负担,尤其是明年家家户户都会种,也没地换粮,所以两分地刚刚好,够吃还能节省肥料。

对此南奶奶没有意见,毕竟东西多了是很好,但真吃不了啊。

南老爷子继续抽着旱烟,“明儿,让老二背两筐给他舅家送一回。”

南奶奶娘家父母兄弟们都已经不在,但侄子却还是有四五个,虽说都分了家,但过年的时候还是都会过来看姑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