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2)
但这话南曼只要不傻肯定不会当着老人家的面说,她点头道:“我这不听说我爸妈回来好几天了嘛,多拿点粮食过来家里也宽裕些。”
“行,知道我孙女孝顺,晚上奶奶给你做大米粥喝。”老太太也就是嘴硬,家里粮食紧巴巴的,细粮更是一点没有了,南曼拿回这点粮食,也算是让她没那么慌。
“奶奶,不用,我吃窝头就行,这大米您匀出两斤给二婶家,让她给小鹏煮粥,其余的您和爷爷隔三差五吃一顿,等过段时间我再想办法给家里弄点回来。”
小鹏才一岁多,吃不了太多粗粮,肠胃受不住,所以家这细粮就得先顾着他,最起码得等过了年才能给他吃粗粮。
家里孩子都是这么长的,虎头生在最困难的时候,那也是在两岁前吃面疙瘩长大的,南家的家庭条件不至于饿坏孩子。
更何况小鹏的爸爸南山还外面当兵,一年到头见不到一回,南二叔就更照顾他们这一房些。
“好,我这就匀出一半来,你去给你二婶送,我跟你爷爷吃啥不是吃,多拿点过去吧,虎头和大妞也还小呢。”
老太太疼孩子,这剩下的二斤半大米估摸着也吃不了几粒。
“行,我这就去,对了,我三哥在家不?”这里的三哥就是南川,孙辈们排行他老四。
“在呢,他户口刚转去拖拉机厂了,你二叔的意思是想让他这个月就去正式报到,下个月就跟着厂里吃也能省些粮食。”
南曼也觉得就现在这个情况还是早去厂里好,最起码有份粮食户口在二叔家日子都能好过不少。
南川此时其实不在家,他早上跟着他爸去给人修房子去了,用南二叔的话来说,你大伯人家都在县城安家落户都没忘了回来帮忙,你这个还没上班的怎么能闲着?
南川还能说啥?当然是一起去帮忙了啊。
南二婶看到南曼过来自然也是高兴,细粮她家的确也缺,但这么金贵的东西怎么也不好意思白拿侄女的,说着就想给南曼拿几个鸡蛋走。
这要是平时,南曼推拒不过拿就拿了,但现不在不成。
“二婶儿,我这送大米过来是为了让小鹏别断了口粮,再拿了鸡蛋走,那我过来干嘛?咱们一家人不用讲究这个。”
南二婶叹口气:“哎,谁能想今年又是这个光景,成吧,等南山回来,我让他谢你。”
“才不用我三哥谢呢,我三哥是去保家卫国,保护咱们老百姓呢,我给我侄子送口吃的,还用他谢?”
南二婶被南曼的话逗笑了,“你这孩子不光心眼好,说话也中听,成,那就让你侄子长大好好孝顺你这做姑姑的。”
南曼捏了捏正在和弟弟妹妹们分糖吃的虎头道:“那我等着,就等我这几个侄子侄女孝顺我呢。”
南曼买的糖块拿了一半回来,其实这就是给孩子吃的,另一半她猜着南老爷子和南奶奶以后应该也是拿着哄孩子。
南曼从隔壁回来,就让南奶奶找盆泡种子,她打算把老家的自留地还有家里的菜园子都安排种上南瓜。
二叔家俩儿子结婚后已经分家,南二叔当初是打算跟南川过,毕竟小儿子那会儿看着是要留在老家种地的,不过因为南山不在家所以两家只是户籍分出去,南山媳妇和孩子吃住还是跟父母一起,但该有的自留地和宅基地都是分到的。
所以南二叔家现在有将近七分的自留地,爷爷奶奶的自留地应该算南和平的,但因为他转了城镇户口,所以这份地就算在老爷子名下。
两边加起来大约有一亩的自留地,这地里原本是种着谷子和大豆的,也就是谷子小米和大豆,南家条件好粗粮一般是够吃,所以自留地一般就种点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增加收入。
但今年这雨水对谷子来说就是灭顶之灾,那大豆也没跑,所以南老爷子这两天正忍着心痛去拔死掉的庄稼呢。
南奶奶听到孙女建议把自留地都改种南瓜,赞同道:“种南瓜也好,这玩意儿存放的住,吃到冬天不成问题。”
原本他们也打算把家里边边角角种南瓜,南瓜种子不难淘换,这年头谁家都有,但今年雨水太大,家家户户都想多种,所以自留地里不可能找出这么多现成的干种子,所以南曼这回回来也算是帮着家里解了燃眉之急。
“奶奶,这南瓜得育苗出的才好,还有后期他们长出来了得弄架子挂秧,这样收的才多。”
南奶奶笑道:“这不用你嘱咐,咱们这里种南瓜都是架秧子的。”
庄稼人哪还能不知道这个,只不过大规模种植还没有过,所以只在家里架过,自留地里还真没看到谁家弄过。
“等过两天就让你爷爷和你二叔他们打树干子,弄一排南瓜架子出来。”
这玩意儿国内生产队压根几乎没有会大规模种植的,毕竟光种粮食都种过不过来,谁有还有闲工夫弄它呢。
“等二叔回来让他去弄几袋化肥回来,想要出产量就不能不加肥。”
“还要买化肥?那玩意儿可不敢用多了啊。”
如今的农村种地还是土家肥的天下,化肥价格不便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化肥的使用普及做的不到位,农民本来上学的就少,每种化肥要用对才能增产,不然只能起到反效果,所以老百姓们还真不太信得过这东西。
“奶奶,化肥是个好东西,但得学明白了才能用,您放心,咱们家这肥料我肯定给教明白,一亩地南瓜用好化肥产个一万斤也不是问题。”
“啥?一万斤?”这下不光南奶奶震惊,就连王美秀都长大了嘴巴。
这话其实有夸张的地方,普通南瓜种子产不了这么多,除非是优选品种,就现在这个科技水平,南瓜种子出自农业研究所也不保险,但为了让家里重视用化肥的方法,南曼只能先给全家吊根胡萝卜。
“对呢,报纸上都写了,亩产万斤。”南曼觉得有水分,可家里又不知道新闻里的水分。
南家的男人们在中午回家后也被这个消息震惊了,甚至都顾不上问南曼为啥突然回来,就听到南奶奶让南二叔抓紧想办法去买化肥。
“曼曼啊,这可不兴糊弄人的啊。”南二叔也听过什么亩产万斤粮的消息,可他自己就是种地的人,这种话谁信呢,千斤都费劲还万斤呢。
南曼笑着道:“二叔,南瓜产量比红薯高,用对了化肥,再加上管理得当,真能产一万斤。”
别的不好说,种植南瓜的“科学方法”,她在农业研究所也是这么学习过的,所以大致步骤她都有数,只要老天爷赏脸别再闹灾,她真有信心做到一亩地产八千斤以上。
要是别人这么说,南二叔非得赏他几个大比兜,但侄女既然都这么保证了,南二叔还能说啥?
“要啥化肥?”
“初期的话用氮肥。”现在也没有复合肥,甚至氮肥品种也很单一,所以南曼也不挑剔,直接让南二叔去弄这个年代最常见的氮肥。
“一亩地用一袋就够,再买袋磷肥和钾肥,我知道钾肥不好买,如果没有我可以给您个方子咱们自己配。”
南曼写了几个化学名称,这都是化肥的专业名字,南二叔他们不懂不要紧,去买的时候人家种子站认识就行。
南曼计算着出苗期,她希望在种植完幼苗后再走,如果来不及的话就跟童教授打电话请两天假,总归这化肥正确的使用方法她的教给家里。
种地得科学种植,虽然化肥农药不是健康的东西,但人首先得活着才能讲究健康,都快饿死了还说什么健不健康。
化肥其实都不用去种子站买,大队就有,今年大队买的那点儿化肥还有剩,甚至为了追肥期买的化肥一点都没用过,就现在那点庄稼也不值当的再用。
生产大队对于化肥并不重视,只不过上面有宣传着“科学种植”,大队干部为了响应号召去买一点,这还是看今年年景好才舍得往年不买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南二叔直接就跟大队买了两袋回去,钾肥没有那也没办法,他们压根就用不明白这玩意,听别人说钾肥用不好会减产,再加上钾肥不好买,所以大队从来没试过。
南家的速度很快,泡种子的功夫就收拾出一个育苗的苗圃,现在的气温还保持在三十度左右,幼苗正是可以飞速生长的时候。
既然要种南瓜,那地也要修正出来,所以第二天下午南二叔一家除了南二叔还有三个娃,就都到地里去收拾除草翻土去了。
现在的地里虫子多,所以需要翻土暴晒,然后再撒上杀虫的药,这也是南曼教的,不用药根本治不住那些地里的害虫,当然这一通折腾几块钱的成本也就下去了。
王美秀昨天下午就回了县城,她得帮着去还自行车,同时听闺女说给家里倒腾那些粮食,她更是不放心南岳自己在家看门,反正在老家她也帮不上大忙,还不如早点回去还能给老家省几口吃食。
“妈,要是我五天后还不回去,你就照着这个号码打去学校找张老师给我请假,你们和他也算是认识的,就说家里有重要的事,我需要晚几天回去。”
南曼不想到时候再折腾回去请假,所以干脆就把请假这件事交给“家长”。
王美秀笑道:“成,你要是真能种出一万斤的南瓜,别说替你请假,让家里给你供起来都行。”
南曼:那也不至于。
南曼不光在老家种南瓜,她农场也要种,所以跟着二叔和爷爷学会正确育苗后,她在农场干活时就更得心应手。
农场有机械可以帮着耕地,还能帮着插苗,等真种的时候,说不准她一个人种五亩地甚至要比南家几口人伺候一亩还轻松点。
等着幼苗长大时,南曼就开始制定施肥计划,虽然她在农场种植的经验都是使用复合有机肥,但单一肥料她也跟着农业研究所的人学过怎么用,所以写出和施肥计划并不难。
“氮肥用在幼苗期,每种作物用的量不一样,我多写几种配比,以后大队如果想种粮食用可以按照这个来,等过段时间可以让二叔追加一次磷肥,坐果时再弄点叶面肥增加产量,这个农场里的玉米就用过,挺好使的,记得加上。”
写到这里时,南曼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也不是农场里,那这叶面肥怎么搞?
这时候种花家还没有复合肥啊!
南曼看向那袋磷肥,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不她自己搞一个叶面肥?
应该也行吧?
种花家第一款复合化肥就在这一亩南瓜里试验一下?
然而很快她又否定了这些想法,叶面肥施肥期怎么着也得两个月后,那时候她不在,指望二叔他们用明白?
只怕做都做不明白,万一出了岔子,哭都没地哭去。
等等,叶面肥?
对啊,她怎么没想到还可以用叶面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