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1/2)
第 47 章
事实上学习这件事也得分情况。
陵城县直属的市便是兰市,南曼要去拜访的农业研究所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甘薯研究所。
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里主打的业务是干什么的,南曼从县城坐车三个多小时才到达市里,原本路是没有这么远的,但最近雨水多路上坑坑洼洼不好走,所以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变成了三个多小时。
兰市并不是个大城市,主要街道也就那么几条,所以南曼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研究所。
然而到了研究所她才知道,自己来的这个地方并不是研究所的“大本营”,此时研究所只是在市里挂了个牌子,但农技师们都不在这里上班。
“得去坝区,所里的地都在那儿,领导大多数也在那里办公,地方好找就在农校附近。”看大门的门卫看了南曼的证件后还是很客气,直接给南曼指了确切的地址。
坝区顾名思义就是挨着水坝,兰市市里分了四区,坝区位于兰市东南区面积不算太大,但靠近农校的地方已经算是郊区,毕竟农校需要农田授课,所以不能放市里。
看着接近晌午的时间,南曼决定还是先吃个饭,然后再去郊区,不然她怕到目的地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
在国营饭店买了两个烧饼又买了一碗菜汤,看着简陋但这顿饭在此时已经算是改善伙食。
到农校有直达的公交车,南曼吃完饭又买了两个二合面的馒头带上,今晚的伙食也算有了着落。
下了公交车,路边树上的蝉鸣配着拼命想把人晒化的阳光给氛围增添了些烦闷感,哪怕不远处就是绿油油的农田,南曼却没有一丝想欣赏的心情。
从公交站走几步就看到了农校,据说研究所就在旁边,南曼打量了一圈儿最后还是在农校大门口前看到了研究所的牌子。
原来“在旁边”的意思,当真就是在旁边,看着和农校招牌并排的研究所招牌,南曼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研究所和农校是在一个大院,然后分成了两个独立院子,农校的老师有一多半就是研究所的农技师。
南曼拿出自己的证明后很顺利就进了农校后,然后又很顺利见到了研究所的农技师兼农校老师们。
可能是场面在地里做研究的缘故,南曼觉得这些老师和自己认识的老师都不一样。
他们看着更像读过书的农民。
黝黑、粗糙的双手一看就是经常蹲在田间地头的人。
而这样的人恰恰是南曼此时最想请教的人。
见到南曼这么个大学生莫名其妙来他们这里,
研究所的农技师们都有些奇怪,一个A大的物理系学生为什么会对种地感兴趣?
后面听到南曼老家是农村且想通过自己的学习帮助老乡们后,心下不管怎么想但态度就很亲切热情起来。
毕竟这才是真正的一心为人民的好同志,除了有些“天真”外没啥大毛病。
这时代其实有很多搞研究的人四处拜师,俗称“取经”,所以来兰市研究所的陌生人南曼也不是第一个。
为了不打击年轻人的进取心,一位年纪比较大的农技师亲和的问道:“小南同学,你想学习哪方面的技术?”
南曼不好意思的笑笑:“我想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学起,我们老家虽然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农,但他们大多都不识字,对于科学种植的概念更是听都没听过,祖祖辈辈全凭经验种地,所以我想学习一下农业科学的基础。”
看农技师点头赞同道:“不好高骛远这很好,学种地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最基础的往往也是最难学的,小南同学你是想怎么学呢?学习咱们农业不跟土地打交道是不行的。”
其实潜台词就是你学农业就得学种地,你一个大学生能行吗?
既然是在读大学生自然是以本职专业学习为主,精力用在种地上是不是有些“不务正业”?
如果童教授此刻在场毕竟要给这位农技师鼓掌点赞,然后说不准还要道一句——就没见过这么不务正业的学生。
南曼对这个问题也想好了回答:“种地的基本模式我是学习过,但每种庄稼各自习性我只是一知半解,这回我想先从蔬菜种植理论学起,实不相瞒我们家也有小菜园子那个可以方便我实验,要是粮食地那可不敢给我浪费。”
说这话南曼良心有些痛,但她这也是没办法,总不能跟人说我自己有个农场想单纯学习一下种各种作物的技术,最好是速成的那种。
“你的想法很好,可一个暑假的时间是不够的,学习农业得有一年四季都得待在地里的觉悟。”
南曼点头:“您说的太对了,我的确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来之前我都把需要学习的问题记在了笔记上,这次过来就是想找老师们帮着解答一下,不瞒各位,我平时对农业就很感兴趣,在学校也看过很多农业书籍,但纸上谈兵终究不行,所以才想着过来请教各位。”
南曼掏出来了笔记,其实这只是她学习的引头,在南曼的认知里不管学什么只要努力往专业知识上靠,那总归不会有错,她总不能和人老师说我就是想学种地技术的理论总结吧。
必须不能够啊,哪家专业科技研究所那不得冲在时代最前沿研究,
她在学校看书时随手做的笔记,一些树书上没说通的问题也都有标注,昨天经过她认真筛选这些问题也都重新誊抄了一下,既然想好好搞农场,专业知识自然不能糊弄。
看着那密密麻麻的笔记,在场的农技师是真心相信眼前这位名校高材生是真的对农业感兴趣了。
南曼不好意的看着众人道:“我知道理论和实践是有区别的,所以我回去也会继续请教有经验的老乡,等我真把您各位教给我的理论彻底学明白,再传授给老乡们,我想这样可能对他们有些帮助。”
听了南曼的话大家有些感动,但感动之余还是觉得这孩子“天真”。
他们农技师每年都有下乡带着老乡种地搞试验田的任务,可真正操作起来根本不是那么简单。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地里环境,凉水气温这只是最基本的划分,同一个地方因为土壤和水源的不同种植出来的庄稼就千差万别,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说实话就算他们亲自带着老农去种地,也不一定能种好。
因为每块土地的习性都需要观察后才能找到合适的种植方法,“因地制宜”在他们农业专业,这是可以缩小到几分地之内的。
可面对这样的“赤子之心”,他们又实在不想一上来就给人家泼冷水。
为了缓解无法言说的尴尬与纠结,几位农技师干脆就先起南曼那些写了满满一张纸的问题,一开始他们可能只是想围在一起想个好借口让南曼明白“现实问题”,但后面却直接拔不下眼睛了。
一位农技师激动的看向南曼:“这都是你看书想出来的问题?”
“我看书看得一直半解,看不明白的就记下来,想过来请教一下。”
南曼自然不会说这是她看到书上没有把基础知识讲明白,特意标记着提醒自己那些书不必再翻的,因为纯属浪费时间。
但这件事放在场其他人眼里就是另外一个意思。
一个物理系学生竟然会考虑到育种的“细胞研究”和“基因”问题,这真不是他们农业的学生?
生物学在此时种花家基础教育中还不算一个单独的学科,大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就没有学过生物基础知识。
所以一个没有接触过生物学或者农业专业的学生压根就不会知道“光合作用”原理是什么,哪怕你是个大学生。
而就算是农业专业的学生能学明白“基因”概念的也属于凤毛麟角,在一个显微镜都没普及到高校实验室的年代,抽象的教学其实很难给学生们讲明白一些微生世界的知识,所以干脆后面就不教了。
而南曼这个自学的物理系学生却能学明白,这就是来自A大学生的威力吗?
一位农技师苦笑道:“小南同学,你的这些问题,说实话我们教不明白你。”
“什么?”南曼有些懵。
看南曼是真没听明白,农技师们不得不给南曼大致介绍了一下他们的情况。
兰市农校和农业研究所的农业专业资料储备连A大一半的都赶不上,哪怕A大并没有开相关课程,但底蕴不同获得的教育支持也就没有可比性。
于是南曼到此时才彻底清楚此时种花家的生物研究到底落后到什么程度。
之前她以为是因为A大没有农业专业所以图书馆的书残缺不全,京城图书馆书籍不多是因为本身农业是冷门书籍所以自然没太多储备。
但她万万没想到,在专业的农业院校和研究所里的资料储备还赶不上她在京城看过的。
甚至换句话说,就生物学理论知识这块,她在星际学习的内容已经吊打全国所有农业技术员们。
毕竟她学过的各种基础知识,在此时有一多半还未曾问世,另一半虽然问世但在国内这些农技师们也没有系统学过。
最尴尬的是南曼发现自己进入一个误区,她以为农业研究所是和物理化学研究所一样都是有领先普通高校的研究设备,最起码这里的机械水平应该是高于各大生产队的。
但事实上这里可能还不如生产大队,因为生产大队可能还有个拖拉机,再不济还有牛马可代替部分人力,可这里实际上从种植到收获却全部都是人工。
所以她来这里真正能学习到的也就只有“科学种地”的基础操作,她完全不用在一开始拐弯抹角的担心人家看不上她这个只学了“皮毛”的,因为就生物学来说大家都挺“皮毛”。
她要学的普通技术理论总结大可以大大方方请教的,毕竟此时大多农校也就只能教这些东西。
南曼这下真的明白为什么她提出过来请教学习时,在场的农技师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可能在他们眼里自己这个学习的请求就很不靠谱吧。
老农技师纠结了半天看着已经出神的南曼,最终不好意思问道:“小南同学,你这个笔记能不能仔细借我们看一下?”
“当然可以。”南曼此时还没有从这种震惊中恢复过来,听到对方的话只能做出条件反射一般的应答。
她此时真正的思绪已经飞出蓝星跑到银河系之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