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农场主的科技之路 > 第44章

第44章(2/2)

目录

南曼也挺高兴:“得找个高粱地试一试。”

这时候最好改得差不多再回家去,免得来来回回修改浪费时间,回头人家高粱收完了她这一趟就白折腾。

找地这事儿很容易,厂长给打个招呼就有人领着他们去了附近的村子,和村民说好这是免费收庄稼,要是机械收割出问题还包赔损失,这自然没有不愿意的。

南曼没有开拖拉机,她让南川去测试,只有这样她才能更直观的收集这机器运作的情况,毕竟机器不是给她自己用的。

“突突突突突~”

发动机启动的黑烟在田间升起,齐刷刷的高粱杆应声倒在了地里,一排排看着格外整齐。

“这……这就割了?”

村民们原本是过来看热闹的,毕竟他们听说过收麦子的机器很厉害,县里拖拉机厂就有,大队里还有人亲眼看到过,可谁也没听说还有收高粱的机器啊。

南川把拖拉机调头又往回割了一程,停车后南曼上前检查机器的隔片,看着没有什么碎屑堵塞,心下大定。

“收割过程感觉怎么样?”

南川想了想道:“一开始有点怕压倒庄稼,我没敢加油门,但这机器先一步把高粱杆截断了,所以开到一半我就不怕了,就是感觉割下穗子可能会被压倒。”

这是在所难免的,机械收割无论如何都会造成一部分粮食损失,除非是那种先进的全自动收割脱粒机,不然怎么改都一样。

一位老农上前捡了好些穗子,观察半天道:“没啥大事儿,我看了这穗子,没怎么掉高粱粒儿。”

高粱粒要比麦子小,长得还算结实,所以当真没有什么压坏的问题。

南曼也觉得没大事儿:“暂时先这样,咱们把这一片割完,如果没有问题,就回家。”

“成,那我把这片高粱全都割完。”

这一片高粱地也就将近七八亩地,尽管现在的拖拉机在庄稼地转头费劲些,只两小时左右就给收得差不多了。

“这就完了?这些地,咱们自己动手收得收多少天啊。”

众所周知农村里收高粱最累的是挖高粱杆的活儿,一个壮劳力干一天也不一定能连割带挖干完半亩地的活儿。

结果人家这开着拖拉机“突突突突突~”一会儿功夫就弄完一大片,搁谁谁不惊讶。

南曼却觉得这有点太慢了,她在农场里的拖拉机带上收割机械,割麦子一小时十亩地都轻松解决,哪怕这高粱比麦子难收那也是太慢。

但条件就这条件,这是拖拉机的发动机先天不足导致的,后天你再能改那也有个上限值。

不过看周围老农的脸色就知道这收割效果他们还是满意的。

以后拖拉机估计还能有进步,到时候机械也会随之进步,一步一步来吧。

再次检查了一下机械,南曼看到齿轮和隔片间已经有些碎屑,如果不及时清理很可能会造成机械故障。

“还是得改一下,这里用久了容易卡住。”

南曼现在不怕发现问题,反而没问题才奇怪,抓紧改善就行,对她来说卡槽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今天谢谢大家的帮忙,我们就先回去了,这高粱割完也得快点收,就不耽误大家干活了。”

南曼是和拖拉机厂的办事员还有本地公社的人一起过来的,道完谢后就打算尽快回去改机器。

公社的领导看到这机器效果,一下子就明白它的价值,哪能这么错过。

“那个,同志,能不能问一下,您这机器贵吗?”

他们以为这是拖拉机厂的新型农用机。

这么想也不错,但这个机器到底要在哪里生产此时谁也不知道。

拖拉机厂的办事员打哈哈道:“这还是机器雏形,等研发到位再定价,都说不准呢。”

“那……这台机器能不能借给咱们公社用一下?”和拖拉机厂打交道不是第一回,怎么着都还是有些交情,所以公社领导才敢说这话。

办事员为难的看了一下南曼那边,人家还急着回去,肯定不能借的。

“这机器不属于我们拖拉机管,而且它暂时也不外借,不过您放心要是真到它能生产那天,咱们一切好商量。”

因为这次很多零件不是拖拉机厂的,所以最终南曼还是自掏腰包买齐了配件,这也不是拖拉机厂或者上面领导抠门,而是公费研发一切都得打报告才能拿到经费,南曼要赶时间哪里等得起那么久,反正这一堆零件买回来都没花到一百块钱,她干脆就自己掏钱了。

所以此刻严格来说,这机器就是南曼的,顶多是用了拖拉机厂的场地和组装用的工具,还暂时借用了一台拖拉机。

但人用了也不是不还,再说人家还免费帮着拖拉机厂又是找问题,又是陪着重新装车,任谁也不好意思说这回是南曼占了他们厂便宜。

南曼在一旁听到公社对这个机器感兴趣心下一动,笑道:“您几位这是对这机器感兴趣?”

就这生产力谁看了不痒痒,可惜啊,这东西一看就是新技术,怕不便宜呢。

公社领导笑着道:“专家同志您说笑了,就您这机器只要是和种地打交道的人,哪个能不感兴趣?”

现在一台新型拖拉机价格都在两三千块钱上,对这个年代来说可是笔巨款,要是没有上面的补贴,哪个公社换得起新拖拉机。

南曼问道:“那要是让公社买的话,您觉得卖多少钱您这边能愿意买?”

公社领导想了一下:“这要是能在二百块以内,咱们公社也可以进两台,再多的话咱也没有啊。”

公社有新旧拖拉机加起来三台,这要是能配上机械用,上百亩的高粱不用几天就可以收完,这可以省出更多的人力去干别的农活儿。

最重要的是收高粱的季节刚好是北方雨季的开始,从七月到九月北方的雨水会特别密,很多时候粮食还没等收完就被大风大雨给拍在了地里,这才是最要命的。

辛苦好几个月眼看就能收获的时候,几场雨连在一起,白折腾一场,每年夏收和秋收都是心惊胆战的抢时间。

如果收粮的时候有机械帮忙那就能空出更多的时间脱粒晾晒,同时也能降低中间下大雨时把粮食拍地里直接生霉发芽的几率。

两百块?

南曼想了一下按照现在的生产水平,如果量产的话这机器的成本,她这边只是算了零件钱,人工费运输费都没算,花了大约一百,如果算上人工那大约就要一百多,但量产的话零件的价格肯定要更低。

也不对,量产机肯定要有定制的零件,这价格还真不一定比现在的便宜,最起码刚出厂的时候肯定便宜不了多少。

但怎么着也用不了一百五十块钱,现在集体买机械上面也都是有政策扶持,所以两百块或许真能拿下。

毕竟研发费用自己可是给省出来了,不过这年头 />

南曼心里有了点底就打算打道回府:“行,这回真是麻烦大家陪我们跑这一趟了,回头我们研发的时候再努努力降一下成本,毕竟机器造出来就是给咱们农民兄弟用的。”

“那感情好,要是真能卖到两百块,咱们公社肯定买。”

旁边的村民听到这话也看向他们大队的队长。

大队长当然也眼馋,可惜别说两百,一百他们现在也拿不出来!

公社领导心思却转的快:“到时候我们

一个大队买不起,那就两个一起,这样地里都能用上一部分。

“成,那今天咱们就先这样。”

南曼和拖拉机厂的办事员回到厂子后第一时间就让南川配合她把机械拆开检查。

碎屑卡槽的问题,所有收割机都会面临,就看问题严不严重。

南曼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拆卸清理,她这个组装技术含量不大,拖拉机手自己熟悉了原理就能自己拆卸,毕竟南川看了几遍后就能上手拆卸了。

以后有条件了可以再专门改一下配件比例,让碎屑不容易进来,但现在凑合着用吧。

出来这也要小十天了,贵丰县这里早熟的高粱能收了,陵城县的估计也就这几天,他们现在回去还能赶上第一波收获。

厂长在知道南曼急着要回家的事后亲自给找了一辆小卡车,又安排装卸工给把机器擡上去。

“南老师,咱们厂现在顾不上新机器的事儿,重新改装车的时间太紧张了,有不周的地方您多担待。”

这回本来说好厂里给出零件费,但因为审批手续的问题,最终还是南曼自己掏钱,这让他和书记都很是不好意思。

南曼笑道:“哪里的话,这回咱们厂真是帮了大忙了,这回走又给您添麻烦,我这还不好意思呢。”

说实话南曼一开始的确没怎么在意这钱到底谁出,但后来她觉得还是自己出比较好,毕竟这机器她是打算带回去的,让拖拉机厂出说不过去。

就算以后拖拉机厂要生产这机器,打算用这第一台零件钱给她算“研发费”,但那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还是分清楚比较好。

想到还有一半车没装完的事儿,南曼又道:“为了老家收庄稼不耽误,我这也必须赶回去,要是厂里改装的事在遇到问题您直接打电话到纺织厂,暑假时间我随时都可以过来。”

“那指定的不能跟您再客气,这回要不是您过来,我们厂可是要丢人了。”

“那咱们就都不用客套了,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对对对,工农一家亲,都是为人民服务。”

坐上小卡车的副驾驶座儿,南曼还感觉挺新奇,毕竟长这么大没坐过卡车,南川坐在后面的卡车斗里也感觉新鲜。

这回是坐小卡车回去肯定比拖拉机快而且更舒服些,最起码不用弄得尘土飞扬也不用担心中暑。

坐在后面和机器作伴的南川此时正是归心似箭,他自从昨天感受到这机器的“威力”,已经迫不及待想着用这台新机器在田里大显身手。

作为一名即将退役的拖拉机手,能有如此华丽丽的谢幕可是让他心下高兴不已,南川一想到那场面都感觉热血沸腾!

终究张喜来同志与南前进同志已经无法在成就上与他肩并肩!

他·拖拉机手·拖拉机厂新工人·川,终将要继他大爷南和平同志之后,成为奋斗大队里最靓的后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