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2/2)
看着老师们“温和寒暄”的场面,南曼、杜东明与对面的“小王”、“小李”同学都不觉得都紧了紧皮子。
今天绝对不能输“对面”!
考试的学生加起来其实也不过七八十人,却分了分了三个考场,A大除了物理系的学生还有三个数学系和两个化学系的也过来参加,可惜南曼一个也不认识。
听一个同校的师哥说这回选拔赛外地高校也会分别举办,但到底没有京城这里竞争激烈,毕竟好学校还是在京城多一些。
这回试题没有单独出,反而是考的综合卷,两道物理题,两道数学题,两道化学题,也不知道是为了节省考试成本还是测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开考时监考老师说明了考试要求,考生可以先做自己本专业的试题,有空余时间再做其他两科,这听着似乎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可在座的哪个不是经历过无数大考小考的人,潜台词自然也听得出。
这次考试还要看你综合能力,但可能评分比重略有不同。
南曼自然是都要做的,除了在最后的化学题花了一点功夫回忆过去的知识点,前面四道题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做完了,这还是因为写解答过程花费时间太长的缘故,但最后两道题她其实还真没有信心全做对,这对她来说“超纲了”。
这个时空中研究生难度的化学题也不是南曼之前在中学那点知识储备全能应付的,但好歹有底子还是可以推算出来,看问题的高度不一样,很多地方是可以反推的。
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南曼大约用了两个小时左右,又花了半小时检查完没问题后,她便交了试卷,之前她没想过要提前出风头,但在做化学题时她就想上厕所,能忍到这会儿已经不容易。
从厕所出来时考场外也零星有人交卷出来,南曼只认识杜东明,看到他也出来后就跟上去一起找张老师集合回校。
考完试对答案这件事大约是人类的通病,回校这一路一起考试的同学就忍不住讨论起答案,这也不是中考和高考,更没有下一场等着考,所以学生们讨论老师不到不阻止还跟着一起对答案。
刚开考的时候,带队老师们自然也是第一时间开始解题,然后一边解题一边吐槽这回出题人的“用心险恶”,三科试题都是第一道大题最难,这要是心态不好后面不用答心态就能崩了。
南曼提前交卷大家也是看在眼里,等问了她的答案,又问了杜东明,最后张老师也没多说什么,但看他的表情就知道心情极好。
当然是好的,除了最后的化学题有些出入,南曼和杜东明的物理和数学题全部对,且解题方法都用了不止一种,A大物理系这回面子绝对稳了。
考完试南曼心事也就彻底放下了,反正她都尽力做了,结果怎么样也不是她能左右的。
第一块玉米到了收获的日子,她正考虑怎么收玉米呢。
事实上从上周开始她就暗搓搓的掰了几个嫩玉米想煮着吃,可惜最后都在系统的警告下没能生起火,最终低价卖给了系统。
这两天摸着玉米粒开始变硬,南曼就想着是不是可以全都收割了。
机械音虽迟必到:“建议宿主将作物进行晾晒后脱粒储存,等到市价上升时再出售。”
建议是好建议,可惜她的仓库还不能用。
“积分不够,先收割去皮晾晒,至于储存不储存的再说吧。”南曼安装好机械就开始了“收割玉米”,到这时候她才明白为什么系统说不不用担心玉米杆的问题。
玉米脱皮收割上来,玉米杆却直接被机械打碎在农田里,系统显示不用一周它们就会分解成养料入土,当真非常人性化。
“所以你不让我把庄稼杆当柴火烧,也不光是为了环境问题吧。”既然设置庄稼杆要入地,那么被她烧了程序很可能会出bug,南曼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狗系统忽悠了。
系统:谁能想到会它选到一个在农场里生“野火”的宿主呢……
南曼磨了磨牙:“所以我到底能不能生火,大不了我自己找柴火,不烧庄稼杆。”
系统:“只能少量,不可以频繁,更不可以离开生活区使用……”
“行!”
南曼回应的敞亮,她懒得和系统掰扯,反正能用就行,生活区她必须得解锁,但解锁前她要吃上嫩玉米!
得到“生火”许可证后,南曼立马就行动起来,先把收获的玉米在生活区下摊开晾晒,反正就一亩地的玉米用不了多大地方。
活干完了后,屁颠屁颠跑去玉米田二号地摘了几个嫩玉米,然后又跑到已经空出来的一号地开启喷灌设备清洗起来。
系统:……就突然有点后悔了。
初春时节草木大多还没换春,南曼拖了一天后才有动作,清晨天蒙蒙亮从学校就跑去坐公交车赶到郊区一个公社附近。
今天是没课她可以下午再回学校,树林子溜达一圈儿就随手捡来不少枯树枝,全部扔到农场后南曼看周围没人就进了农场。
几块破转头临时搭出来的“锅灶”上面放着她买来的陶瓷锅,用火柴点燃易燃的柴火慢慢等火变大,感谢在老家的日子让她学会了烧柴火锅。
等到锅里“咕嘟咕嘟”冒了好一会儿热气后,南曼终于吃上了上辈子就心心念念的嫩玉米。
回味着玉米的香甜,南曼终于悟出一个真理——人类有时候为了一口吃的,真的可以很折腾。
吃完玉米后从农场出来,南曼看了一下手表的时间,还不到十点钟完全来得及去赶个集。
是的,今天附近有个集,所以她才延迟一天出发捡柴火,反正玉米摘下来放个几天都不会坏。
从这片林子往东走二里地就可以赶到公社看到集市,南曼过年前来过所以记得格外清楚。
她早上下车的时候故意在附近有村子路口下车除了想捡柴火,也是为了错开公交车到站时间,毕竟坐公交车赶集什么的有点扎眼,上回她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可那会儿人生地不熟,她想提前下车也不知道往哪走。
但这回不一样了,这回她准备得很齐全。
去年买的背篓背在身上,薄棉袄今早就又穿了回去,外套也是带补丁的,用块薄围巾围在脖子上,南曼现在看着除了脸白净些和普通乡村姑娘没什么区别,这也是在老家住久了的功劳,她通过观察南燕学会的。
这个点的集市上还有不少人,但都是买东西买的差不多打算要走的,南曼也不着急进市集而是在出口处支起摊子卖豆芽,春天正式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连过冬储存的大白菜和萝卜也吃没了,而今很多农村人都是靠咸菜和大酱度日。
这时候能买斤豆芽或者豆腐打打牙祭那也是宽裕的人家,但不管什么时候总是有舍得花钱的人。
公社的赶集日子一般都是整个公社人流量最大的时候,南曼的豆芽此时卖的速度不比过年前差,十五斤豆芽不过一个钟头就卖光了,她这回只收钱,粮食什么的彤彤不要,现在坐拥四亩地的玉米,南曼觉得自己富有的很。
买完豆芽也到了快散集的时候,南曼匆忙背上背篓就往市集里赶,这时候除了一些不好卖的东西,其他摊位大多也快收摊。
一路逛下去发现这回是真没啥好东西了,买菜的除了剩几个干瘪瘪的萝卜和白菜没人买,其余都不剩什么,本来这时候卖菜的也少,至于买水果的更是没看到,这时节也留不住什么果子。
倒是看到个卖红枣的,但价格贵的吓人,看那蓝子的情况到现在大约也没卖出去多少,看着天色不早人也不多了,卖大枣的大娘渐渐也没了继续待下去的动力,打算换个集继续卖。
“大娘,您这枣子保存的不错啊,是本地小红枣吗?”
大娘看了一眼南曼的打扮,觉得这生意可能有门,虽然不像富裕的但似乎也不是精穷的人家。
“这是我家自己种在院子里的,枣树也是祖辈留下的,就是咱们京城本地的枣子,留到现在的枣子都是我精挑细选晒出来的,姑娘秤点儿?”今天总得开开张,大娘咬咬牙暗自决定,可以适当降降价。
“多少钱一斤?”南曼其实在刚才据说是已经听别人问了价,可依旧还是得自己问一下,赶集就是这规矩。
“原本是三毛二一斤,姑娘你要是诚心买,那就给你三毛一。”大娘看似已经跟肉疼,毕竟一分钱都能换个鸡蛋了。
南曼感觉这价格还能接受,只不过能省则省:“大娘,您这枣子可是不便宜,过年那会儿也没这么贵啊。”
“姑娘,咱这枣子可是选的精细,绝对没有坏果,况且这个年月卖枣子的除了城里有,市集上可就我这一份儿。”
此时的枣子和后世不同,缺了技术和药品的支持,很多大枣看着很好一咬开都是被虫子吃过的,南曼上回买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三毛一斤,您要觉得合适,那这一篮子大枣我包圆了。”
这一篮子大枣怎么也有七八斤,就现在这个消费水平,大约也没有什么人会买,毕竟现在又不年不节的,再就是这年月家里种枣树的人家也多,很多人自家也有点存货。
大娘难得遇到个“大客户”,这就有些犹豫,降价卖她觉得亏了可枣子是自己家种的,也不要本钱就是打枣晒枣费点功夫而已,这要是错过了她这一篮子大枣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卖完,她也不是天天有功夫赶集。
“姑娘,你真全要,这可有八斤多,你买这么多吃得了吗?”大妈也不是个没心眼的,只觉得这年头真没谁家会买这么多枣子吃,又不是财主哪能这么浪费。
“大娘,跟您说实话吧,我买这个枣子也不是自己吃,我姐嫁到了城里去,过年前刚生完小孩儿,可惜生孩子时不大顺畅,大夫说要补补血,我家里从过年前就开始张罗大枣枸杞啥的给送过去,她婆家也弄了好些补血的吃,现下家里的吃完了,原本打算去城里供销社看看,没想到在这里碰上您的了。”
大娘自己也有闺女自然明白这生孩子难产当妈的有多担心,她点头道:“那是得补补,你姐婆家也算有心舍得给儿媳妇吃这老些好东西,姑娘你要是全要大娘就卖给你。”
南曼笑了:“那好,咱们就按照一斤三毛钱,大娘放心我也不占您便宜,城里供销社那个也就顶多三毛一斤。”
大娘咬咬牙点头道:“行吧,那咱们称一下斤数。”
付完钱南曼就把枣子全都放到了背篓里,她还打算去供销社看一看,乡村的供销社和城里比东西是少,但有的东西在城里要票都不一定买到,但在乡村不用票可能也存在货架子上卖不出去。
这也是她来这个时代总结的生活经验,就比如调味料这些东西,农村人除了过年基本就只买点盐巴回去,其他香料连问都不会问,所以这些不用票,但城里有的时候连买盐都要票。
南曼这回想买的是辣椒,去年买的干辣椒还有八角早就用没了,她这回想多买点存着,这些玩意儿也不怕放,等到生活区开了她刚好能开火。
可惜这回运气不好,到了供销社南曼一问才知道除了过年外一般八角这种贵的香料都不会进货,年前进的那点儿刚卖完,所以现在就是没货了。
虽然遗憾但这也正常,毕竟哪怕是公家单位也不会明知道卖不动还要进货,这才是正常的道理。
八角没有干辣椒却是有的,南曼称了一斤放在背篓,原本打算离开却又被卖点心的柜台吸引了。
那边柜台刚好摆着用胭脂红的纸张写的告示,“这点心不要票吗?”
售货员点点头:“过年剩下的,放太久过些日子怕长毛,你要的话就趁现在买,毕竟是不用点心票。”
这些点心看上去干巴巴的,但闻着味道是没坏,酥皮点心存放周期长,不过估计再卖不出去也就是长毛的下场。
“刚好我下午要去看我姐,那就称上两斤。”哪怕有钱也不适合买多了,单看这不要票的点心都卖不完可见最近大家裤腰带都是紧巴巴,南曼刚才买了那些大枣已经是扎眼,现在就不能再出格。
出了供销社南曼也没再继续瞎晃悠,而是去了懂公交车经过的路口,她今天打扮的就是一个赶完集卖了钱买东西进城看姐姐的姑娘,所以这会儿想要坐车可太正常了。
京城附近的县城,南曼等车的时候,碰到几个在街口闲聊的大爷大妈,这才知道平日里坐车去县城的人也不多,大多数人都是走着去。
在这一点上南曼可扮演不出来,要她走回京城那绝对不可能,就算是附近的县城她背着这么多东西也能走废了。
南曼的背篓其实也算是她坐车的挡箭牌,毕竟是个姑娘下午进城还是坐车更安全,不然背着东西很容易走到晚上才到。
等到车开的时候大爷大妈都已经回家,南曼松了一口气,她坐的车其实刚好是回程的,跟去县城恰好相反,这里的大爷大妈们实在是一点都不见外,遇到个陌生人都恨不得问清楚人家祖宗八代,她实在是适应不了。
顺利回到学校已经是下午五点多,南曼此时手里空空如也她先去了一趟图书馆装样子,然后才跟着人流去食堂吃晚饭。
这一天过得可是折腾,南曼感觉自己段时间内都不想再去郊区了,她对这个时代的认识还是不够,多说几句话就容易露馅儿。
吃完饭南曼直接去了教室等着上晚自习,然而她一进教室就听到班长招呼自己。
“南曼,今天你去哪了啊,我找你一天。”
南曼心里一惊,然后又反应过来今天出去她压根就没说是去图书馆,所以这也不算露馅:“找我啥事?我今天出去了一趟,下午找了个地方看书,怎么有事?”
班长对南曼一天不见人也不奇怪,这时候也没手机,大学里没课的时候找个人真得凭运气:“不是我有事,而是张老师找你,本来今下午让你去找他的,但没找到你所以他让你明早上课前去他办公室。”
南曼心里松了一口气,笑道:“行,那我明早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