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农场主的科技之路 > 第27章

第27章(1/2)

目录

第 27 章

柳芬看着南曼噗嗤一声笑了起来,无,然后颇有些无奈道:“产量高还价格高的庄稼倒是有,不过肯定也费劲,比如我们隔壁公社种黄烟搞创收,听说那个产量对比粮食来说也不低,价格却是几倍以上,但一亩地要干的活儿种四五亩粮食都不一定干的完。”

南曼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她就随口这么一说,真要有那么好的东西大家不都种植了嘛。

“那你知道种粮食哪种比较省事儿?”

“玉米和红薯算是都很省事儿的了,浇水不用那么勤,产量比较高,对地肥也没那么高的需求。”

柳芬回忆了一下自己家队里种植的粮食,好像除了水田种稻子外,其余种粮食的地大多都是红薯和玉米,当然也有其他五谷杂粮,但也都是充数的,大头都是产量高的粮食,农村人种地不看费不费力而是看能不能丰收填饱肚子。

红薯吗?

南曼记在了心里,她打算仔细再问问这个怎么种,如果劳作成本不高的话那她种这个就比较合适。

红薯怎么种柳芬自然是清楚,但她感觉南曼大概是没种过地,说太详细她也听不懂,于是笼统解释了一下:“先留种然后育苗,之后等红薯秧苗长大就是插秧,同时施肥好像是提前,种的时候一个坑浇点水浇水,就跟种花差不多,中间还需要锄草,等到地里的红薯长大,就可以拿着锄头把红薯给弄出来,它的产量特别高,现在咱们吃的粮食有一多半都是种它得来的。”

“得用锄头收红薯?有没有机械可以用?”南曼其实最关心这个来着,她可不想挥舞着锄头刨红薯。

柳芬回忆了一下老家收红薯的场面,说实话她都不一定有信心能干那个挥舞锄头的活儿。

“机械这还真没有,别说红薯和别的粮食不一样,就算是小麦和稻子这些也都是拿着镰刀割,哪来的机械呢?”

“红薯它长在地里眼睛看不着,它的数量多、个头也不小,哪怕是用锄头都得小心试探着刨,不然很容易就把红薯给刨坏了,说真的收红薯时刨地的人很累,都是要出大力气的。”

柳芬回忆着乡亲们劳作的情形,心里感叹庄稼人为了口吃的都不容易,哪有不出力就能填饱肚子的好事呢。

南曼听到这个“大力气”立马就把此选项消除,她那台拖拉机配的机械可没有收红薯的,她更没长出那个可以挥舞锄头刨坑的力气。

最终她在心里叹口气道:“算了,我还是老老实实种小麦吧。”

关于种地这回事南曼决定和柳芬暂时先讨论到这里,虽然没有解决问题,但柳芬的话还是让她避免踩坑的概率,她觉得以后种田的事还是得多问一下有经验的人。

系统里没有提供种植小麦所需要的农药化肥,而且小麦种出来还得研磨成面粉,然后面粉也不能直接吃,这对于南曼来说并不是个好的选择,哪怕她很喜欢面食,可她不会做啊!

但如今看来她似乎没有挑挑拣拣的资格,而是得看机械化配了啥,种植小麦和收割小麦的机械都有,和种玉米收玉米的机械是一体化的,真要是种小麦其实和种植玉米差不多。

“大不了吃麦饭,多煮一会儿就是,总不至于再饿肚子。”

当然前提是她得有足够的柴火,一想到这些真觉得脑壳疼,当初买的陶瓷锅还想着做饭呢,可却压根没有想到没有足够用来加热的能源。

在乡下住的时候,南曼倒是知道了庄稼杆可以当柴火用,但问题是在这个农场里她能直接生火吗?

不说连个烟筒都没有,就算有这农场和自然界是不是一样还两说,万一生火产生的烟无法分解排放出去,那日子久了会不会呛死人?

系统似乎很不赞同它这个宿主整天只想着吃:“建议宿主取消这个不负责任的想法,直接燃烧植物茎杆会排放各种有害气体和杂质,若排放量超越农场空间承受的极限将会产生不可逆的伤害,系统配有专业无害的生活区,请宿主勤劳致富,早日解锁。”

所以还是得攒积分解锁生活区,投机取巧不可取啊。

晚上熄灯后,南曼进农场兑换了小麦种子,按部就班开着拖拉机耕地、播种、施肥浇水。

然后把这块地气温调低了一点,小麦生长初期不需要太高的温度,不然作物长太快可能就只长茎叶导致粮食减产,这还是她听柳芬提起的,因为还有些担心她的玉米一直是恒温种植会不会也减产。

南曼最终决定问一下系统,如果每种作物生长都需要配合适的温度变化,那她还真要麻爪。

不过系统很快就把这个疑惑给解答了:“农作物的种子是人工选育,同一类作物的种子也有不同特点,耐寒、耐旱、耐病虫甚至抗倒伏都有,系统提供的种子品种是根据农场特殊的环境培育,不会因为恒温问题减产。”

南曼心下松了一口气,然后又把温度换成了系统默认的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显然系统程序比她专业。

种完小麦,南曼感觉自己精力还很充沛,于是又去照料了一下豆芽,洒完水后看着那白嫩嫩的芽芽,估摸着再有个一两天这批豆芽就可以出售了。

现在的积分续命三个月生命值后,就又只剩十几分,解锁生活区却需要1800积分,照现在这个生产速度,刨除生产成本投入的积分,加上她在现实生活和空间里干活儿耗费的生命值需要的积分,等攒够这1800分大约需要将近一百亩的。

这个前提条件是她动用任何农场产出,只进不出当貔貅,要是再吃点喝点……南曼甚至怀疑这生活区就是那掉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

可即使是这样,她还是得努力解锁,不说过段时间需要仓库完成任务,就算是自己生活需求,也必须有它。

虽然历史学得不好,但南曼好歹也是种花家的后人,这段困难时期具体日子记不清,可时长不短她却记得很清楚。

如今建国也没多少年,谁知道这段日子会不会贯穿她的整个青中年时期,她可不想过半辈子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加油,你可以的!”

开学陆陆续续返校结束,那么正式上课就摆上日程,南曼在老师开课前先去找了张老师一趟,在他满意的笑容中又领了一沓题回来。

“这个月有些忙,选拔大约在四月初,你得好好准备,这可是很好的机会。”

出乎意料之外的,张老师不再提辅导选拔赛的事,而是让两个学生自己准备,可看他连连嘱咐的模样又不像不重视的样子,一时间南曼也猜不出这到底是为什么。

但老师都布置的作业,好学生·南曼自然要认真完成,大约出于第六感的直觉,她这回没藏着掖着,而是很快就把题做好交了上去。

“看来这个寒假你的确有用功,进步不小。”张老师批完试题后一脸惊喜,这回的题目可是超纲一多半,可南曼竟然全都做对了,这看着可比杜东明当初还要强一些,难不成这年头“天才”也是按茬长?

南曼听了这话忍不住汗颜,她假期的确“没闲着”可忙的和学习上的事儿却一点都不搭边儿,甚至都忘了还有“作业”这回事,当然这些事就不用让老师们知道了。

张老师却不知眼前的学生在心虚,他高兴道:“保持住这个水平,选拔赛你肯定没问题的,这回主要是看你们的潜力,常规题可能不太有用,选完这一波后面可能还有考试,老师们帮不上太多,最主要还是看你们各自的基础和天分。”

“虽然这回选拔赛的规矩改了,可该做的题目老师们都给你们弄到一些,总之记住千万别浪费这个机会。”

南曼看着新的题目,她隐约明白了什么,但看着师兄还有些茫然的神色,她表面上也学着露出恰当的好奇与茫然,这时候不懂才是正确的。

在种花家开天辟地一般的学科,她上哪去懂呢?

杜东明出了办公室后还在想刚才看到的题目:“南曼同学,你觉不觉得这两次物理题出的有些偏?”

“有点偏,以前没接触过,可能是研究生得题目吧,师兄咱们得加油。”南曼忍住了心里的一点小激动,脸上做一派云淡风轻状。

杜东明点点头:“没错,原本我还觉得这回是本科生的较量有师妹你就够了,可既然出了研究生的题目那我也得好好努力,可是不能输给隔壁。”

虽然这话说得有点臭屁,但杜东明有这个底气,最起码目前在A大这几届学生中还没有人能动摇他“物理第一牛人”的称号,当然前提是南曼继续保持“低调”下去。

在涉及到A大和Q大的“第一争夺战”时,杜东明小宇宙显然已经燃爆,关于那些什么工作分配的事都暂时扔到一边,他下决心在毕业前必须赢了隔壁Q大再说。

南曼来的时间短,不是很懂这个“瑜亮之争”,但不妨碍她跟哄孩子一样鼓励道:“师兄加把劲,咱们A大是最厉害的。”

杜东明认真道:“南曼同学,你也加把劲儿,等我毕业你得接过咱们A大物理系的大旗,绝对不能输给隔壁!”

看着一反常态充满“战意”的杜东明离开的背影,南曼挠挠头表示无法理解这莫名其妙的好胜心,明明平时那么佛的人,但努力总归是好的。

新题目对于南曼来说自然是不痛不痒的难度,从出题的角度就可以看出,这还是个处于摸索状态的时候,但她不能不表达积极的态度,所以作业交的嘎嘎快不说,做的准确率极高,一度让张老师在内的所有任课老师都以为这学生“顿悟”了。

南曼表示平日里咱该低调时低调,但该争取时必须争取,南曼可没忘了自己到底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日子就这么过去两周,天也渐渐暖和起来,南曼把臃肿的棉衣换下穿上了毛衣,这也是工薪阶层的“奢侈”。

这年头有个毛衣毛裤穿不比后世买个奢侈品的包差,当然在大学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有毛衣的,就连像柳芬这种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今年也准备给自己置办一身。

每个月的各种票证攒一攒,再加上补助的钱,一般都能攒出一身毛衣毛裤的线,南曼记忆里就有室友以前织毛衣的场景。

南曼得毛衣毛裤有三套,其中两套是她从小穿到大穿过的毛衣毛裤拆线“翻新”重织的,最新的那套是上大学那年南妈给新织的,这在后世当然属于“旧衣服”,但在现在那还属于“富裕”。

南曼不会织毛衣毛裤,哪怕是以前的南曼也不会,主要是没有机会学,家里虽然孩子不少,但南曼从小爱学习也是个读书的好苗子,父母心气高指望女儿能考个大学,像这种针线上的活儿从来不用她。

但现在的南曼觉得自己可以学一学,考虑到现在的工资水平和一些衣服的物价,要是买现成的绝对是负担很重,织毛线也不是绣花那种高技术要求的针线活,所以她感觉自己似乎是可以学会。

虽然张老师要求她和杜东明“分秒必争”,但南曼每次做题都用不了一下午,农场里的玉米和小麦也不太用操心,所以南曼这边其实一点都不耽误事儿。

突发奇想想要学习织毛衣的南曼,趁着柳芬要去买毛线的时候提出一起去。

“你不是有毛衣毛裤吗?”这年头也不兴说一天一套衣服,所以柳芬就觉得南曼大约是不用置办的。

南曼想了想学校同学乃至老师们换衣服的频率,她回答道:“我三哥去了西北,那里冷我想给他织个手套和围巾。”

手里的毛线票大约也就只够织个手套和围巾的,她有手套和围巾,三哥应该也有,但新的更暖和,就姑且当她有兄妹爱吧。

“行,那咱们一起去。”

看得出柳芬心情似乎特别好,到底是年轻小姑娘哪有不爱美的,在这个时代一件衬衫套个毛衣,再配上一身中山装是最洋气的打扮,她攒了一年多的毛线票早就想置办一身。

但去年老家闹灾,她把每月补助的钱一大半都寄回家补贴家里买粮食度过难关,哪敢把手头上的余钱买毛线,但今年这个月钱终于攒齐了,哪里还能继续等呢。

这时候的毛线质量还是不错的,纯羊毛偏多,价格的确是不便宜,柳芬买的四三两斤毛线花了六块钱,他们学生的补助一个月才十几块,可算是大出血了。

南曼只买了一斤线,藏蓝色的毛线很适合男士,这时候色彩比较少,就供销社可挑选的颜色除了黑白灰蓝就是红色和黄色,柳芬自己穿买的是暗红色的毛线。

“咱们不用买织针,在老家我早就让我爸帮着做了好些竹针,到时候我分你一些。”柳芬早早就准备起来,在听到南曼不会织毛衣时信誓旦旦保证到自己学会了第一个教她。

是的,柳芬也不会,主要是她在老家也没有机会学,只在学校看过同学织,但她大约是比南曼强的,最起码人家之前很认真的跟同学学过,就差实践,南曼却没正眼看过。

鉴于手套对初学者难度太大,南曼就先从最简单的围巾开始,学的是最容易的正反针,一天拿出一小时练习,一周后南曼彻底认清自己的本事。

她就不是这块材料!

看着松松垮垮的“小帕子”,南曼心疼无比的把线拆了重新开始织起来,一个正反针就弄得她脑壳疼,感觉这玩意儿比种地还挑战她的耐心。

看南曼那个丧气模样,柳芬在一旁叹口气:“毛线都买了你总得织完吧,咱们不着急、慢慢来,等到秋天总能织完送出去。”

是的,柳芬也认清了南曼的“恐怖实力”,她半个毛衣都织好了,南曼这边依旧还是松松垮垮,但还是那句话,买都买了还能浪费不成,现在来不及送出去,到秋天时再送也不迟。

“别着急,多练练就好了,等我织完毛裤那手套我替你织,你只要坚持把围巾织完就行。”

南曼艰难的点头,坑是自己挖的,怎么着也得埋了。

就在南曼和毛线作斗争时,四月初的选拔赛也如约而至,选拔赛的地点时在隔壁Q大,全市的高校选送生汇集在此。

看到那些旁的学校学生打量到他们A大和Q学生佩戴着的校徽后那种羡慕的眼神,又看到两学校学生眼神之间那仿佛有实质的“火花”,南曼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之前杜师兄那个“好胜心”是怎么回事。

“文无第一”头鳌必须是他们A大的!

当然对面Q大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么想的。

“老张啊,今年带新学生来了呀,奥,我想起来了,你们学校这小杜同学似乎快毕业了哈,不错,都不错。”

“你们也不错呀,小王同学和小李同学也是老面孔了,经验都是足足的,肯定能拿靠前的成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