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肥(2/2)
村子点头认下这个事情,又惹来了旁人的羡慕:这丰垭村怎么运气就这么好!
他们农人是最害怕和官府打交道的,可若是官府里有了熟人那可不一样了,虽然住在丰垭村的官吏不一定会和他们关系多好,可住在村子里这么久,面子情也有了,以后去官府办事都比他们多了些底气。
村长笑哼哼的,一拍面前人的背,说:“大人喜欢踏实肯干的人,你们若是不好好侍弄田地,可就要被我们村远远落下了!”
此言一出,众人赶紧散开了,生怕到时候自己的小麦长得不如丰垭村,惹了大人不快。好在整个西召府的耕地都没有多少,靠人力一日也就全部追完肥了。
当然,追肥这日施工队家中有田的人都请了假,毕竟施工队的活再好,对农家人来说还是田地和粮食更重要,这才是他们的根。
因着请假的人太多,何功曹大手一挥,给施工队全员放了一个假,他也能在家休息休息。好在这时候通往各村的水渠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工程,剩下的用不了多长时间,肯定能在四月前完成。
也不知道是不是干活习惯了,要他待在家休息他还觉得浑身不舒服,想了想,他决定去找找自己的老搭档,看看他在做什么。
张会生觉得以自己如今的体力,便是上阵杀敌都行——开玩笑的,不过他的体力确实好了许多,如今在地里跑动也不觉得虚。
“西召府北城外百里,田地广袤,土质沙化轻,离水渠近......”张会生站在无垠的荒地上,嘴里念叨着,手上还不停地记着笔记。
旁边跟着两个小吏,拿着几根木棍勤勤恳恳地插进主簿大人指定的位置。
何功曹打马出城直奔此处,远远就见两个小子在地上插了好些棍子,像是在圈地一般。
“张主簿!”
张会生听见有人喊他,擡头一看,大声应:“哎!”
将马绳随便找了个木棍拴着,何功曹走近,环视一圈好奇地问:“这是在做什么?怎么还插了这么多棍子?”
“这是在选址圈地呢。”
有许多话张会生不能同别人说,也说不到一起去,像是跟在他身边的两位,对他态度恭敬居多,他虽然也享受这种恭敬,可这种态度就注定他不能什么话都说。
其他人也一样,就算是衙门同僚,都是小年轻,也不是他能说的上话的,因此,他如今最爱找何功曹说话,他们二人都曾侍奉于周封手下,知府大人不计前嫌收下了他们,还肯重用他们,那是多大的荣耀!
可有时候他总会想起以前的日子,回忆完心中说不出的滋味,这种感受别不懂,也只能找老何说一说了。
“大人正值年轻,咱们还能侍候好些年,这是大好事。”张会生一屁股坐在地上,“现在我们各有各的活干,是许久没有斗嘴了,如今想来,以前我们整日看着忙忙碌碌,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背后还要遭人骂。”
他们虽然不曾直接参与周封的罪恶行径,可谁不知道他们是官府的人?面上看着都恭恭敬敬的,背地里不知道骂的多狠。
何功曹也坐在地上,很有感触:“是啊,还是现在的大人好。”
大家都说知府大人好,有本事、对人和善、心系百姓......这些都是好,可何功曹总觉得,大人的好用言语形容不出来,只能说,大人来了后,他们西召府就“活”了。
二人静静坐在地上看着小吏插木棍,天上的云彩飘过,大团大团的,美极了。
“你怎么来了?”张会生问,“你们水渠都通完了?”
“早着呢,不过也快了。”何功曹反问:“我还想问呢,今日施肥这么重要的日子,你咋没去?我听说大人都去了。”
“抽不开身啊。”张会生感叹。
他可太忙了!
开年后,他巡视完西召府所有种了麦子的田地,怕出什么差错,这就花了近半月时间在外头奔波,一回来他马上就开始勘测西召府周边的荒地,得在六月前开出一百亩地,还是得洒了肥料的地。
“大人说了,必须要找日照充足,太阳大,温度高的地方,我是在几个县转了又转,才定下来这地方,这不,一定下我就赶紧带人来圈地了。”
这一处地方太阳大也暖和,离着水渠也不远,是他跑了好久才定下来的地方。说起来,这次骑马没有上次整理田亩时累了,适应良好。
何功曹咂舌,不可置信说:“这么一大块地?能在六月前开出来吗?”
那必须能。
这一处荒地隶属小陂村,张会生打算将这处地的开垦交给小陂村,种棉花的一应事宜也交给他们,等于说是把第一次棉花种植权给了小陂村。
小陂村人在收到这个消息时内心极不情愿,这会儿大家都在施工队修水渠,每天都有进项,去开地能得什么?那不是耽误他们赚钱吗?
可这是官府的命令,他们不能违背,只能放弃施工队的活,不情不愿地开垦田地。因为这事,张会生糟了他们不少骂,说他是“农家鬼”“周家臭脚”“死性不改”,怎么难听怎么骂。
这种暗地里的骂声等到棉花收成的时候才停止,小陂村人惊觉自己骂了这么久的张主簿竟然给他们村带来了这么好的一个营生,他们村从此祖祖辈辈再也不缺吃穿,甚至成了不亚于丰垭村的富裕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