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搞基建,我是认真的 > 招收护院

招收护院(2/2)

目录

四百两银子在童秋的破包袱里,一路上背着回来那是胆战心惊,生怕自己丢了,现在是平平安安到家,他也把银子拿出来就放在桌子上。

按照木炭坊的工钱,每卖出百斤炭便有百文的提成,加上一两的底薪,童秋这次出去竟是赚了九两银子,家里一年的嚼用都赚出来了,这才短短一个月啊!

听见童秋卖出的木炭,在座的心里稍微算了算,皆是倒吸一口凉气,坎儿村人还好,外村的更是心里火热,虽然没有童秋赚的多,可也不少了。

石崖村的石二凡去的是北面的府城,也是运气好,去的时候北面还是冰天雪地的样子,他都不用上门推销,只需将木炭在街头烧着摆出来就有不少人来问,一个个上前暖了暖手,都争着抢着要买。

不过石二凡去的府城没有飞鸿旅社的店,他一个外来人,陌生脸孔,要是收了钱跑了怎么办?因此许多人是只愿意买已经带来的木炭,不出一天就把五百斤炭卖完了。

契书签的不如童秋多,本来北面就没有南面富裕,真正和石二凡签单子还是因为石二凡花五两银子在府城租了个小院,一年的租期,去官府过了明路的,这下大家就不担心人跑了,好些能放心签单子给定钱。

最后签了有二十几张单子,共三千斤木炭,其中一千斤是几位大些的商贾签的,剩下两千斤是老百姓签的。

石二凡掏出单子和定钱,脸上带着笑,老实憨厚的模样如今竟多了些鲜活,说:“有些单子是好几家一起签的,都是住的近的,直接运过去让他们自己分就行。”

“这些事定钱,一共七十五两。”拿出来的定钱就不像童秋那样全是银子了,有好些铜板。摆在桌子上是一大摞。

石二凡心里高兴,这次卖的炭能赚上近二两银子,对他来说可是不少了,比在石崖村做工高多了。这次去是人生地不熟,等下次运多些货过去零卖,一定比现在赚的还多!

石二凡赚的算少的,可北方本就穷苦些,百姓能舍得买炭的还是不多。

其他人卖出的炭同石二凡差不多,每个人最少都赚了二两银子,其中赚的最多的竟然不是坎儿村人,而是宁大郎,一个镇上的普通民户。

宁大郎去的是紫薇府,靠近京城,天子脚下不说大富大贵,那是人人手上都有余钱,也爱瞧热闹买新鲜事物。宁大郎一去摆摊,就有人上来问这丑石头是什么,周边围上来一群人。

宁大郎不怵,他好歹也出过府搬货,比其他人胆子要大些,见有人问,请人到跟前来烤火,说:“这叫炭,不管是用来取暖还是炖汤都很不错,耐烧火力旺,炖出来的汤哟,那滋味是把骨头里的香都煮出来了!”

他说的夸张,人们都有些将信将疑,上前伸手感受一番,一股暖意从手上蔓延开,驱散了身上的寒意,是真的暖和。

一问价钱,才五十文,便是一个两个都来上一两斤,当天回家就烧了,不肖说,第二天宁大郎的摊子是围上一群人,都争着要买炭。

“各位叔婶哥姐,这次来我也是试试水,没带太多货,上午就卖完了,实在对不住啊!”石二凡瞅见这么多人,心慌了一下,很快镇定下来,“若是大家有意,可以同我签订契书,等回去了我立刻安排人送过来!”

“你个外来的,若是跑了我们怎么找你?”

“请各位放心,明日在飞鸿旅社门口我支个摊子同大家签订契书,有飞鸿旅社的人作保,大家也能安心!”天子脚下自然也有飞鸿旅社,有飞鸿旅社背书,第二天宁大郎是足足签了一天的单子。

紫薇府富裕,人多热闹,常驻人口有十几万,是煜朝第一大府,便是普通百姓签单子也是百斤起步。更别说那些有钱商贾,是千斤的买。

最后签了两万斤炭的单子,收了五百两定钱。宁大郎这一趟就赚了十两的提成,听得人心里边羡慕极了。

侯全坐在前头能看到诸人脸色,有人眼底的羡慕已经凝成实质,怕生事端,开口敲打:“当初去哪里销炭是抓阄决定的,那时候就说了能卖多少全看自己本事,北方穷苦卖得少很正常,可销路打开了一趟二两银子不是轻轻松松到手?现在哪还有不出体力能赚这么多钱的活计?”

是啊。底下人心里也稍微清醒,要不是去卖炭,他们可就只能去扛大包赚钱了,辛辛苦苦一个月到手不过三百文,如今每月能有二两银子已是很好的活计,整个安阳镇除了施工队没谁有他们拿得多。可施工队辛苦,不像他们只需赶路卖货,不用自己动手做事,好着好着。

见众人心情平复,侯全接着说:“本来外村人底薪是要比咱们坎儿村人少,可咱们村人心善,觉得大家做一样的事情拿一样的钱,因此底薪都给了一两银。”

“坎儿村人没话说,是一等一的善心人。”石二凡觉得自己运气好,赚的虽然不如其他人多,可比起家里大哥弟弟赚的已经是想不到的多了,要不是坎儿村人把这机会让出来,自己如今还在地里刨食呢!

众人纷纷同意,心里边也是彻底安分了,还是老老实实卖炭吧,自己一定也有一天能拿上这么多银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