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分坊(1/2)
木炭分坊
安阳镇东大街宁安巷子,一位面容苍老的妇人手上挎着篮子,篮子用一块布盖着,看不清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只看得出东西不少。
“婶子,这一大早去买菜啊!”有人打招呼,好奇地朝篮子里看一眼,“哟,买了不少东西啊!”
老妇人笑呵呵,声如洪钟,说:“这不是我儿子昨夜里回来了吗,买些吃的给他补补!”
“大郎回来啦?这走了有近一个月了,一个人在外头是辛苦了,该补该补。”说完就悄摸摸问:“咋样?这出去一趟赚没赚到钱?”
老妇人不说话,只笑呵呵的:“糊口而已,背井离乡的,哪有你家男人在施工队过得好。”
这女人听了得意,心里想怕是这一趟没赚多少钱,还是自家男人好,在镇上上工,日日好吃好喝,月钱还高,可这话不能说,只道:“嗨,如今日子是好一些。我看前几日西大街铺子不是在招人吗?估摸等北大街建好了也要招人,要不让大郎去瞅瞅?”
老妇人可不傻,去了铺子里能拿十一两银子一个月?摆摆手说:“那要看他自己意思,不说啦,我得回去做饭了!”
老妇人就是宁大郎老母。昨日见夜都深了儿子一个人跑回来,吓得她以为出什么事了,想着没赚到钱就算了,平平安安最好,甚至都想让儿子别去了。
可看到桌上的银子,她是把话吞下去了,去!谁不让大郎去外销她跟谁急!
其他几家都差不多的光景,带了钱回去让家里人都高高兴兴,还有些见赚钱了就买些特产带回去给家里人的,就更让人高兴。
因为急着要把炭带过去送到客人手上,这次他们没留多长时间,在家待了几天就又离开了,个个都带着比单子多得多的木炭,打算现场卖上一些。
一趟一趟,赚的钱是越来越多了。
五月中,木炭坊将单子定的木炭结清,招回外销处的人进行报账。
木炭坊这几个月就卖出去了十万斤炭,其中大部分是飞鸿旅社买的,一共赚了五千两,除去工人工钱、官府税银以及交给木炭坊公账的钱,坎儿村每户能分到七十两银子。
这才是五月天,坎儿村人就赚上了能吃好几年的钱,下半年再分一次钱,一年能有一百多两,这可是以前从没想过的好事啊!这才叫坐在家就把钱给赚了。
官府新招来的驿丞同县丞一个姓,叫张岩,说身体不好家里人希望自己能结结实实的像块石头,才给取了这么个名字。
“大人,方才坎儿村木炭坊差人来送税银,共计一千五百两,已经记账入库。”张岩如今是接过县丞的担子,管理记账来往书信等一干事宜。
“这么多?”燕子沐有些惊讶,坎儿村一个小小的村子能赚上这么多钱,实在是叫人惊讶,如果太合府每个村都这样,那税收根本不用愁了。
“若是多些木炭坊想必能赚的更多。”林晚修觉得现在木炭的市场还没开发完。坎儿村木炭坊就那么大,产量就那么些,如今一个月能有三万斤木炭已是高产,若是再建一个木炭坊想必能赚的更多,离坎儿村远些,也不会污染环境。
“这木炭法子简单,可一般人想不到,咱们先把这钱给赚了。”燕子沐觉得林晚修说得对,现在一个木炭坊还是太少,多些岂不是更好?
林晚修眯了眯眼,有些奇怪,问:“大人如何知道制炭法子简单?”
糟糕,燕子沐没留神说秃噜嘴,总不能说是派人监视你偷了你的东西才知道的吧?
面上稳着,燕子沐淡淡说:“我想知道的,自然会有人呈上。”
倒也是,作为皇子,还偷偷摸摸培养了一群暗卫,是有些不为人知的手段的,林晚修没过多纠结,顺着刚才的话说下去:“再建上一个木炭坊即可,找个靠山面水的村子,我让侯大哥去督促着。”
就这样,安阳镇第二个木炭坊成立了。选定在林西村,坎儿村西边的一个村子,靠近山林。
木炭坊分坊是挂靠在林氏木炭坊名下的,赚的钱都要交给林氏木炭坊,林西村是不拿分红的。不过烧炭用的树木都是在林西村的后山砍得,木炭坊要花钱买树木,一年给二百两银子给林西村,交由村子自己分钱。
说来也是巧,林西村的后山有一大片散发香味的硬木树,烧成炭了也散发着似有似无的清香,点着后香味更是浓厚,是清新的果香味。
这样的木炭起了个窑洞单独烧,最后的定价也十分高昂,一斤炭需五十两银子,专供那些富贵人家的小姐夫人。
卖东西卖的就是一个奇,一般的炭只能取暖,百姓也能用,那高门大户的用了岂不是跌了身份?因此紫薇府许多大户没有定炭,如今出了个果香炭,是争抢着买。五十两对普通百姓来说很贵,可对大户人家来说也不过是一顿饭,换一份体面,那是不亏的。
果香炭没有往其他地方卖,全部由燕子沐派人送到京城卖,一个月一千斤的产量,是让人争着抢着买。据贵女说,点燃木炭后熏一熏,衣服上都是香香的味道,真是好用,就是可惜产量太少了,每次进货都要抢。
果香炭全权交给官府,赚来的钱木炭坊是不沾的,短短两月就给官府带来了十万两的银钱,这般巨大的利润,引得京城里大户闻风而动,眼睛都羡慕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