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440章 老凤之声

第440章 老凤之声(2/2)

目录

“我相信你。”朱昭熙微笑着说,“社会主义事业就像接力赛,我们这一代人跑完了自己的棒,接下来就要靠你们年轻人。

你们有新思路、有闯劲,只要守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多听群众的意见,少搞形式主义,就能跑得更快、更远。遇到拿不准的事,多和老同志们商量,也可以随时和我沟通,我虽然退下来了,但还能给你们出出主意。”

李怡用力点头:“我会的,一定多听多学,不骄不躁,把工作做实做细。”

窗外的夜色渐深,坤泽城的灯光次第亮起,从高处望去,像一片散落的星海。朱昭熙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偶尔驶过的自行车和公交车,心里很平静。

她想起几十年前刚到坤泽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莽荒,晚上一片漆黑,如今高楼林立,路灯明亮,老百姓能吃饱穿暖,还能上学看病——这些变化,是无数人用汗水换来的。

这次会议不仅是她个人工作的一个节点,更是虞国社会主义事业传承的重要时刻,她知道,年轻一代已经准备好了。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朱昭熙准时来到会议中心。会场设在中心的大礼堂,里面坐满了来自各地的党员干部和代表,大家穿着朴素的衣服,手里拿着笔记本,神情严肃,眼神里满是对会议的期待。

礼堂前方的主席台上,挂着“虞国劳动党中央会议”的横幅,简单却庄重。

九点整,会议正式开始。朱昭熙走上讲台,手里拿着一份薄薄的发言稿——她不习惯照本宣科,大部分内容都记在心里,稿子只是用来提醒重点。会场里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没有喧哗,连翻笔记本的声音都很轻。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总结这些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二是完成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为虞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朱昭熙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礼堂的每个角落,带着历经岁月沉淀的沉稳,“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实实在在发展工业、农业、教育、医疗。

在虞国,我们从只有几家小作坊,建成了覆盖机床、农机、纺织的工业体系,城乡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孩子上学不用再交学费;在虞元国,我们帮牧民建合作社,盖学堂,修公路,从最原始的草原,变成了水草丰美的家园。

这些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离不开每一位同志的日夜操劳,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工人加班加点赶生产,是农民辛勤种地保收成,是牧民团结一心抗风沙,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