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回到虞国(2/2)
接着,她又翻到 “人才培养” 部分,补充道:“虞元国的发展,最缺的就是人才。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连会修农机的人都没有,只能从虞国请专家。
这些年,我们每年都选派一百多名年轻人去虞国学习,涉及工业、教育、医疗、农业等多个领域,同时还邀请虞国专家来草原开设培训班,培训本土人才。
现在,第一批去虞国学习的年轻人已经回来,有的在设备制造厂当工程师,有的在牧区当医生,有的在学堂当老师,开始在各个岗位上发挥作用。这告诉我们,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只有培养出自己的人才,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才能让事业长久传承下去。”
不知不觉间,夜色已深,船舱外传来海浪拍打船身的声音,规律而轻柔。船舱里的灯光照亮了桌上的发言提纲,纸上的字迹工整清晰,每一条都凝聚着她这些年的经验和思考。
朱昭熙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看着提纲,眼神坚定。她知道,这次回虞国,肩上的责任很重。不仅要顺利完成工作交接,让事业平稳过渡,还要在会议上分享虞元国的发展经验,为虞国和虞元国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更要为南熙洲的事业注入新的动力。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空。虽然看不到星星,但她知道,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像这轮船在海上航行一样,即使遇到风浪,也能朝着目标前进,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
几天后,轮船抵达虞国的坤泽港。码头上人不多,李怡早已带着几位劳动党中央的同志等候在那里。
看到朱昭熙走下船梯,李怡快步迎上去,双手紧紧握住她的手:“朱同志,您终于回来了。坤泽城的桃花这几天开得正好,我特意让人照看了咱们以前种的那几棵,就等您回来一起看呢。”
朱昭熙笑着拍了拍李怡的手背:“辛苦你了,这几年把虞国打理得这么好。我在虞元国也时常听人说,虞国的工厂越建越多,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民生保障越来越完善,心里很欣慰。”
两人没在码头多停留,直接坐车前往坤泽城。车子平稳行驶在公路上,李怡打开随身携带的文件夹,开始详细汇报虞国近期的情况
“这两年,我们重点发展工业,新建了五个大型机械厂,能生产机床、发电机、农机等各种工业设备,不仅能满足国内建设需求,去年还向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了一批农机,反响很好。
民生方面,我们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险全覆盖,不管是城里的工人还是农村的农民,看病都能报销;还新建了二十所学校,其中有八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就近上学。
不过,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高端技术人才还是不够,像精密机床的研发、芯片制造这些领域,还得靠引进专家;部分偏远地区的公路、电力设施还需要完善,下雨天偶尔会断电,影响老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