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回到虞国(1/2)
草原发电站的电线被宁国特务剪断,导致几个部落停电,她在部落广场上召开大会,告诉牧民们这是宁国怕草原强大起来才搞的破坏,让大家团结起来,一起保护电站和其他基础设施,后来牧民们还自发组织了巡逻队,帮忙守护草原的安全。
面对明国的经济制裁,草原上的羊毛和肉类卖不出去,她没有慌乱,而是组织牧民建立农畜产品加工点,把羊毛做成羊毛毯、毛衣,把肉类做成肉干、罐头。
在草原内部和虞国销售,还鼓励牧民发展特色产业,用草原上的草药制作药品,用羊毛编织手工艺品,这些产品在友好地区很受欢迎,硬是扛过了制裁。
每一次困难,都让草原上的人们更加团结;每一次解决问题,都让草原的发展更稳一步。现在,虞元国的钢铁厂能生产各种钢材,满足国内建设需求。
炼油厂能提炼燃油,不用再完全依赖进口;和林大学每年能培养几百名本土人才,分布在工业、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这些变化,不是靠喊口号来的,是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这时,随行的干部拿着一份电报走过来:“朱同志,虞国发来的电报,是李怡同志发的。她说坤泽城的桃花已经开了,比往年开得还艳,她在御花园里等着您回去一起赏花。还说这次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代表们也都陆续到了,就等您回去了。”
朱昭熙接过电报,指尖触到薄薄的纸页,心里暖暖的。李怡跟着她快二十年了,从最初的秘书,到后来能独立负责部门工作,再到现在能独当一面,把虞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她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她成长,比自己取得成就还高兴。
这次回虞国,把相关工作正式交还给她,既是对她能力的认可和信任,也是事业传承的必然 —— 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了,就该把担子交给他们,让他们在实践中继续推动事业发展。
她对干部说:“给李怡同志回电,说我在船上一切都好,身体也没问题,预计能按时抵达坤泽港。
另外,让她把虞国近期的工业发展报告和民生保障数据提前准备好,比如新建工厂的投产情况、农村医疗点的覆盖情况、学生入学率的变化,我想在会议开始前先了解一下具体情况,这样在会上讨论的时候能更有针对性。”
干部记下后转身离开,朱昭熙回到船舱,继续完善发言提纲。她翻到 “应对挑战” 那一部分,把虞元国应对经济制裁的案例补充得更详细:“面对明国的经济制裁,我们没有慌乱,也没有依赖外部援助,而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我们组织牧民建立了二十多个农畜产品加工点,把原本要出口的羊毛和肉类加工成羊毛制品、熟食等日用品,在草原内部和友好地区销售,解决了产品滞销的问题。
我们还鼓励牧民利用草原的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比如用黄芩、甘草等草药制作感冒药、消炎药,用羊毛编织手工地毯、挂毯,这些产品因为品质好、有特色,很快打开了市场,不仅弥补了贸易损失,还让我们的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
这说明,只要我们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