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短暂归途(2/2)
车队一路向南,中午时分到了第一个边境部落 —— 向阳部落。部落的干部早就等着了,把大家领到合作社的办公室。房间不大,摆着一张旧木桌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部落的草原地图和合作社的收支表。
大家围着木桌坐下,没有多余的寒暄,部落长老先开口:“朱同志,我们也知道明国可能没安好心,但去年冬天羊毛价格确实有点低,大家卖了羊毛,买饲料的钱都有点紧张。要是中转站能多一个销售渠道,就算价格稍微低一点,总归是多份保障,心里踏实。”
朱昭熙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拿出带来的合作社收支明细,指着上面的数据说:“老书记,您看,去年冬天咱们的羊毛价格低,是因为宁国那边故意压价,想搅乱咱们的市场。
但咱们和虞国的收购合同里写得很清楚,不管市场价怎么变,他们都会按约定价格收咱们的羊毛,还提前给了五十万的定金,咱们合作社用这笔钱给大家垫付了饲料款,大家才没受影响。
要是咱们依赖明国的中转站,他们现在可能给个高价,等咱们都把羊毛卖给他们,就会开始压价,到时候咱们没别的选择,只能被动接受。”
她又拿出和林到熙洲港的公路建设图纸:“您看,这条公路下个月就能通车,到时候咱们自己的运输队直接把羊毛运到港口,能卖给更多地区的收购商,价格咱们自己定,不用看别人脸色。
而且公路通了,咱们买饲料、买农机也更方便,成本还能降下来,这不比靠明国靠谱?”
长老凑过来看图纸,又看了看合作社的收支明细,沉默了一会儿说:“您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是我们只看到了眼前的难处,没多想长远的事。
您放心,下午我就组织牧民开会,把这些道理讲给大家听,让大家打消对中转站的念头,安心跟着合作社干。”
其他干部也纷纷点头,说会帮着做牧民的工作。
离开向阳部落,车队又去了河西、东风两个部落,每次开会,朱昭熙都用实际情况和长远规划解答大家的疑问。遇到有人提出 “要是公路通了,运输队不够怎么办”
“新的收购商怎么联系” 之类的问题,她都一一回应:“运输队已经在招人了,优先从咱们牧民里选,培训后就能上岗,大家既能放牧,又能当运输员,多一份收入。
新的收购商,我已经让外贸部门在联系,等公路通车,会带他们来咱们草原考察,和大家直接谈合作。”
几天下来,沿途部落的牧民们慢慢都清楚了明国的图谋,也更加坚定了跟着合作社、跟着现有发展道路走的决心。有个牧民说:“以前总觉得外面的渠道多好,现在才知道,自己人靠得住,自己的路走得稳。”
离开草原,车队抵达朝虞港。站在码头,看着即将乘坐的轮船,朱昭熙心里泛起一丝感慨。这几年在虞元国的日子,每一天都很充实。
从刚来时解决煤炭掺假问题,保住羊毛加工厂的生产;到应对宁国、越国的破坏,保护草原的基础设施;再到推动工业、教育、医疗发展,让牧民们的生活一点点变好,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