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回国打算(1/2)
“我们不能直接硬抗,得用策略周旋。” 朱昭熙说,“首先,向明国提出,要求公开中转站的建设细节和运营规则,明确只能用于正常贸易往来,并且我们要派驻人员参与日常监管,确保没有违规操作。
其次,加快推进我们自己的物流线路建设,上月确定的从和林到熙洲港的公路项目,要协调施工方提速,多调配人力和设备,争取提前通车,这样未来我们的物资运输就能减少对明国中转站的依赖。
最后,让宣传部门联合各牧区合作社,给边境牧民做宣传,提醒大家留意不明来源的宣传材料,里面可能有虚假信息,不要轻易相信。”
朱见明点头:“明白了,我今天就安排人落实这三件事。监管人员从外贸和安全部门抽调,公路项目我会亲自去施工现场盯进度。
另外,张建国团队已经回复,下周一去试点牧区解决播种机在沙质土壤里效率低的问题,届时我一同前去,顺便看看当地合作社的饲草储备情况。”
“好。” 朱昭熙说,“你亲自去一趟更好,能更直观地了解牧民的实际需求,也能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对了,我四月中旬要回虞国参加相关会议,大约停留一个月。这段时间,虞元国的日常事务,就辛苦你和刘志远多费心。”
朱见明略显意外:“您要回虞国?是有重要安排吗?”
朱昭熙看着他,语气平和地说:“我打算辞去虞国的相关职务,把工作彻底交接给李怡同志。这个位置我担任多年,虽然早已有明确的分工,不再具体负责日常事务,但终究是个需要交接的身份。
现在李怡同志完全能够独当一面,虞国的各项工作也开展得很顺利,是时候完成这个交接,让相关工作更顺畅地推进。”
朱见明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朱昭熙会做出这个决定。过了一会儿,他才问:“您辞职后…… 还会回虞元国吗?”
“当然会回来。” 朱昭熙笑了,“我只是辞去虞国的职务,又不是不再做事。我还会继续关注虞元国的发展,常回来看望大家,和你们一起推进草原的建设工作。”
朱见明松了口气:“我明白了。您放心回虞国,虞元国的事我和刘志远会处理好,遇到重要问题会及时和您沟通。”
接下来的几天,朱昭熙开始忙着回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她首先去了设备制造厂,张建国和技术团队已经画出了播种机改进的初步图纸,正在讨论如何调整机器底部的结构,以适应沙质土壤。
“我们计划在播种机的开沟器上加装可调节的防沙板,再把播种轮的齿距加大,这样能减少沙子堵塞的情况。” 张建国指着图纸说,“但具体效果还需要实地测试,所以下周一去牧区,我们会带两台改进后的样机。”
朱昭熙仔细看着图纸,点头说:“思路是对的,重点要考虑牧民操作是否方便,不能改得太复杂,不然他们用起来麻烦。测试的时候多听牧民的意见,有问题及时调整。”
离开设备制造厂,朱昭熙去了和林大学。当天正好是学生毕业答辩的日子,她走进一间答辩教室,旁听了几个学畜牧技术的学生的答辩。
一个学生的课题是 “草原常见牧草的病虫害防治”,里面提到的几种防治方法,结合了传统经验和现代技术,实用性很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