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宋朝的脊梁 > 第452章 办差

第452章 办差(1/2)

目录

天佑四年,正月初五,淮南东路,泗水与运河交汇处。

寒风凛冽,河面上薄冰初融,几艘快船正逆流而上,破开冰冷的水面。船头迎风而立的主将,正是李俊。他面色沉毅,目光如炬,紧盯着前方水道。自梁山泊一战擒放贼寇后,他并未停留,将审讯俘虏、清理战场等后续事宜交由宋江留下的得力头领处理,自己则亲率一支由秦王府亲卫与部分梁山旧部组成的百人精锐,乘轻舟快马,日夜兼程,沿着溃匪逃窜的方向一路向南追击。

昨日在徐州境内,他已接到先遣探马通过信鸽传来的密报:目标已进入金陵府地界,似乎与城内秦淮河畔某处烟花之地以及秦桧旧宅有所关联!消息虽简略,却让李俊精神大振。金陵,六朝金粉地,虎踞龙盘城,若此地真是贼巢重要枢纽,那此番南下便真是揪住狐狸尾巴了!

“传令!全队加速,务必在今日天黑前抵达镇江府码头!在镇江稍作休整补充,连夜潜入金陵!” 李俊回头,对身旁的副手沉声下令。镇江与金陵隔江相望,是进入金陵水路的门户,在此设立临时前哨,进可攻,退可守。

“是!” 副手领命,立刻打出旗语。船队桨橹齐动,速度再提三分,如离弦之箭般射向南方。而宋江,因青州安抚使的身份限制,不便久离辖地,已于前一日在济宁府与李俊分道,乘船返回青州,但他已将麾下最擅长追踪、潜伏的几位头领,如时迁、白胜等,及其所属精锐,尽数留给了李俊,供其驱策。这些梁山旧部,或许阵战非所长,但论及飞檐走壁、盯梢探听、混迹市井,却是顶尖的好手,正适合在金陵这等龙蛇混杂之地行事。

同日,河北东路,大名府,钦差行辕。

年节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散去,行辕内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文书吏员穿梭往来,卷宗堆积如山。陈忠和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不及多做休整,便立即前往正厅拜见钦差正使陆宰,禀报家中情形及后续工作计划。

厅内炭火温暖,茶香袅袅。陆宰端坐主位,听着陈忠和的陈述,面色平和,不时微微颔首。

“……家父之意,新政根基,在于‘五有’之策。首重‘人人有地种’,此为我等此行清查田亩之核心;其次‘有饭吃、有衣穿’,此乃安抚流民、稳固民生之要务;至于‘有房住、有钱挣’,则需待根基稳固后,徐徐图之。” 陈忠和将父亲陈太初的教诲,结合自己的理解,清晰道来,年轻的脸庞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笃定。

陆宰捻须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忠和所言‘五有’,确是安邦定国之良策,立意高远。清查田亩,使耕者有其田,自是吾辈职责所在,当全力为之。然则……”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一丝官场惯有的谨慎,“这‘有饭吃’一事,涉及赈济钱粮发放、官仓调配,乃地方有司(指当地官府)之权责。我等身为巡按钦差,若越俎代庖,直接干预,恐惹非议,授人以柄啊。依老夫之见,还是各司其职,谨守本分为上,先将田亩之事料理清楚,方是正理。” 他言语委婉,实则透露出不愿过多插手地方行政、以免引火烧身的顾虑。

陈忠和心中虽不以为然,但面上仍保持恭敬:“陆大人教诲的是,下官明白。只是眼见灾民饥寒,心中实在难安。或许……可在清查田亩之余,督促地方官员切实履行赈济之责?”

陆宰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显然不欲在此事上深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