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钓鱼执法(1/2)
天佑四年,正月初二,清晨,开德府。
年节的喜庆气氛尚浓,秦王府内却已是一片肃杀。天色微明,寒风依旧刺骨。李俊仅歇息了一个多时辰,便已精神抖擞地起身。他换上陈太初为他准备的厢军都头服饰,虽略显宽大,却掩不住那股久经风浪的彪悍之气。
王府侧门外,一支约五百人的队伍已集结完毕。这些人并非陈太初麾下最精锐的“警卫连”,而是由警卫连骨干负责严格训练、装备相对精良的开德府厢军。他们虽无警卫连的后装线膛步枪与防弹甲胄,却也人手一支保养良好的燧发枪,腰间挎着制式腰刀,队列整齐,眼神锐利,透着一股精干之气,远非寻常地方守军可比。河岸边,五艘中型战船已然生火待发,船头还配有小型开冰船,足以应对此时河道中可能出现的薄冰。
李俊扫视一眼队伍,心中暗赞大哥治军之能。他不再多言,大手一挥:“登船!出发!”
队伍迅速而有序地登船。桨橹划破漂浮着碎冰的河水,战船缓缓驶离码头,逆流而上,向着西南方向梁山泊水域疾驰而去。李俊站在船头,任凭寒风吹拂面颊,目光如炬,凝视着前方水道纵横、芦苇丛生的广阔水域。那里,曾是他年少时纵横驰骋的舞台,如今,却可能藏匿着危及大哥基业的毒瘤。
与此同时,梁山泊深处,一片隐秘的芦苇荡中。
几艘快船如幽灵般隐匿其间。船头立着一条汉子,年约四旬,面容沉稳,目光如电,正是宋江。他如今名义上是青州安抚使,实则被朝廷边缘化,若非陈太初暗中照拂,境况恐怕更为艰难。此次接到陈太初密令,让他暗中监视一伙潜入梁山泊水域的可疑分子,并接应李俊,他毫不犹豫便带着一批绝对信得过的老兄弟前来。于公,陈太初于他有恩;于私,他也渴望借此机会,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
“哥哥,探子回报,那伙人约二三十个,藏在断金亭旧址附近的汊港里,警惕性很高,布有暗哨。” 一名头领低声禀报。
宋江点点头,眼神复杂地望着这片熟悉又陌生的水域。断金亭……当年兄弟聚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地方,如今竟成了藏污纳垢之所,真是造化弄人。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感慨,沉声道:“知道了。按计划行事,等李俊兄弟到了,再收网。记住,抓几个活口,务必问出口供,但也要放走几个,让他们去报信! 看看他们到底要跟谁接头!”
“是!”
两日后,正月初四,梁山泊,断金亭水域。
李俊的船队与宋江的人马顺利会师。两位昔日梁山泊的核心人物,在如此情境下重逢,不免一番唏嘘,但眼下军情紧急,也顾不上多叙旧情。
根据宋江部下的详细侦察,李俊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他充分利用对梁山泊水道的熟悉,以及兵力、火力上的绝对优势,采取正面压迫、侧后迂回、多点突击的战术。五艘战船呈扇形展开,燧发枪轮流射击,强大的火力瞬间压制了藏匿在汊港中的敌船。同时,数支小分队乘快艇,利用芦苇荡掩护,从侧翼和后方发起突袭。
战斗几乎是一边倒的。对方虽然凶悍,也配有弓弩和少量火铳,但在厢军密集的燧发枪弹雨和默契的战术配合下,抵抗迅速被瓦解。一时间,水面上枪声大作,硝烟弥漫,惨叫声不绝于耳。
不到半个时辰,战斗结束。毙伤俘敌二十余人,经初步分开审讯,确认这正是前夜从清水河漏网的那艘快艇上人员前来接应的据点之一。李俊与宋江根据口供,挑选了几个看似小头目、意志不甚坚定者严加看押,准备带回深究。同时,故意网开一面,放走了其中三四名看似惊慌失措、实则被暗中标记的匪徒,让他们乘一艘破损的小船,仓惶向西南方向逃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