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谁是外人,谁是心腹(2/2)
群臣话音落下后,一旁的侍者拿出了嬴政写好的诏书,高声宣读了起来。
“大王诏令,右丞相熊启尽职尽责,镇定自若,平叛有功.加封昌平君,赏百金,食邑三百户。”
“将军蒙武,临危不惧进爵二等,赏赐百金。校尉王贲李信.”
一道道封赏的诏令从侍者嘴中读出,群臣听得格外的认真,大乱之后的封赏代表着今后朝堂的局势,不过听着听着他们就察觉到了不对劲。
熊启和蒙武被封赏很正常,他们两人和吕不韦一起平定了赵歇,吕不韦不赏也正常,毕竟嬴政就是要敲打吕不韦。
但直到封赏结束,群臣们也没有听到关于许青的任何封赏,他们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一些隐秘的消息,知晓许青平定嫪毐叛乱的最大功臣。
这最大功臣不赏,要么是为了后面更大的赏赐,要么是故意不提为了削弱和敲打。
嬴政要敲打吕不韦,要削弱六国士人在朝中的影响,而许青是嬴政心腹的同时,也是韩国士人出身,更是代表了博士宫内一众士人的。
群臣看了看吕不韦,又看了看熊启,最终将目光放在了许青身上。
“臣等多谢大王赏赐。”
熊启、蒙武、王贲李信等一众有功之臣上前说道。
“回宫!”
嬴政留下一句话后,便转身回到了马车之中。
“恭送大王。”
停留的队伍再度行动起来,群臣让开道路,看着队伍从自己眼前行过。
随着嬴政的王辇进入咸阳城中,章邯驱赶着关押着嫪毐的囚车从后面来到了群臣面前。
看着囚车之中蓬头垢面、面如死灰的嫪毐,群臣目光变得复杂了起来,谁能想到前两日还如日中天、大权在手的长信侯嫪毐,转眼间就沦为了阶下囚呢?
时也命也。
等到队伍彻底进入咸阳城中后,群臣才纷纷起身,看向了为首的昌平君熊启和吕不韦。
“老夫身体不适,就不入宫参加贺宴了,劳烦昌平君替老夫告假。”
不等熊启回答,吕不韦便在奴仆的搀扶下上了马车,脱离群臣独自离开了。
熊启和群臣看着离开的吕不韦,神色变得更加复杂起来了,先是嬴政的敲打,后是莫名其妙的封赏,吕不韦又像是赌气一样的离开,这让他们摸不到头脑。
见状,群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和熊启打了声招呼后,便跟着入城了,准备去章台宫参加贺宴。
“大王这是要做什么?计划还没有结束吗?还是说真的要对六国士人动手了吗?”
熊启看着吕不韦离开的方向,眉心微蹙,心中也开始猜测嬴政、许青和吕不韦这一手到底是干什么了?
“兄长,叛乱平定,大王加冠亲政,即将掌控朝堂,您又获封昌平君,深受大王信赖,怎么愁眉苦脸起来了?”
昌文君走到即将上马车的熊启身边,疑惑的小声问道。
自从封赏诏书宣读之后,他便注意到自己这位堂兄不太对劲了,明明是大喜的日子,反而看起来不太开心,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熊启看了一眼四周,发现周围没有其余人后,沉声说道
“事情是好事,但看放在谁身上了。”
“您觉得这是坏事?”昌文君不解的问道。
熊启看着不明所以的昌文君,脸色有些低沉,目光闪烁着。
昌文君不是局中人,所以并不知道他的顾虑。刚才的封赏看似是他大出风头,备受嬴政信赖,即将成为和许青不相上下的心腹。
但嬴政今日的所有举动根本不在他所知晓的计划之中。
反观吕不韦和许青也同样的反常,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他熊启才是真正被当做外人的人,哪怕身在秦国的核心圈子里,但却无法融入真正的决策层中。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如今他连小会都参与不进去,更别提掌控秦国动向,帮助山东六国和借助秦国的力量壮大自身了。
不过这些他都无法和昌文君说,因为对方不是局中人,一旦知晓这些隐情,他的境地只会更差。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事情好坏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文弟,大王已经进城,你我也抓紧入宫吧。”
熊启淡淡的说了一句后,便上了马车。
车夫对着昌文君行了一礼后,便驱赶着马车离开了,留下昌文君一个人站在原地。
“什么意思?兄长不是喜欢农家和法家吗?怎么也学起道家那一套?跟昭明君学的吗?”
昌文君满脸的疑惑不解,对于刚才熊启那没头没脑的话,根本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能小声的吐槽了一句。
不过熊启的异样也让他嗅到了不同寻常,收起了心中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