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永恒回响:时空故事的延续与传承(2/2)
在 1967 年的时空科技研究学院,“时空故事传承工作室” 成为学生们最爱的地方。工作室里,收藏着从各时空征集来的 “时空信物”—— 有 1938 连战士们使用过的时空定位终端,有 1913 年农民种植的第一株时空科技培育的水稻种子,还有江浅团队最初绘制的时空科技发展草图。学生们通过研究这些信物背后的故事,不仅能了解时空科技的发展历程,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这张草图上有很多修改的痕迹,能看出江浅老师当年为了制定发展规划,付出了很多努力。” 学生陈明指着草图上的批注,感慨地说,“现在我们做科研遇到困难时,就会来这里看看这些信物,想想前人是怎么克服困难的,顿时就有了动力。” 工作室负责人则表示:“这些信物是时空故事的‘活载体’,它们背后的坚持、创新、协作精神,正是我们希望传承给学生的核心价值。”
随着时空科技的发展,时空故事的传承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 “跨时空故事共享平台”,1913 年的孩子能看到 1967 年的科研故事,1967 年的学生也能了解 1938 年的战争岁月。平台还鼓励用户上传自己身边的时空故事,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成为故事的创作者与传承者。
在平台上,一段来自非洲的视频格外受欢迎。视频中,当地孩子用简陋的材料制作 “时空能量模型”,虽然模型粗糙,但他们眼中的光芒却格外明亮。“我们没有先进的设备,但我们想学习时空科技,想让家乡变得更好。” 视频里的孩子说,“通过平台上的故事,我们知道了江浅老师和很多人都在为时空科技努力,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将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段视频引发了全球用户的共鸣,许多人留言鼓励孩子们,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一场跨越时空的 “帮扶行动” 就此展开。
江浅深知,时空故事的传承,最终是为了激励后人不断探索未知、追求进步。在一次 “时空传承” 国际论坛上,她展示了一组数据:自时空故事传承项目启动以来,全球对时空科技感兴趣的青少年数量增长了 300%,投身时空科技研发的年轻人比例提升了 50%,多个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时空科技研究团队。“这些数据证明,时空故事里的精神正在发挥作用,它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探索的行列。” 江浅说,“未来,我们要继续丰富时空故事的内涵,让它不仅记录过去,更能指引未来,让时空的奥秘持续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贡献力量。”
论坛结束后,江浅再次来到钟楼脚下。夜空中,时空科技打造的 “星轨投影” 缓缓展开,将各时空的探索故事投射在天幕上,从 1913 年的农田到 1967 年的实验室,从战火纷飞的战场到繁荣和谐的城市,一幕幕画面在星空中流转,宛如一曲永恒的交响。孩子们在广场上奔跑、欢呼,老人们则坐在长椅上,回忆着过往的岁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江浅知道,时空的故事不会就此结束。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续写,它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激荡,成为激励人类前行的永恒回响。而那些藏在故事里的探索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也将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人类探索时空、追求幸福的道路,让人类文明在时空的滋养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