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坑杀,活埋!【求月票】(1/2)
包围圈中心,一身白袍的薛仁贵骑着一匹白马,手持马槊,领着百余全甲骑将,不断冲击高句丽人的军阵,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这种混战,越是失去组织能力,溃败得就越快,所以憋了许久的薛仁贵,见到排列整齐的高句丽人就直直冲去,等这个军阵冲散,就再换下一个。
营州行军大总管张俭举着望远镜,看到这一幕后赞叹道:
“不想我军中居然有如此悍将,当初李卫公将他调走,还以为是托了薛万彻的关系,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是个将才。”
薛仁贵原来是张俭麾下的一个骑兵小队正,结果快到柳城时,李卫公检查各军名单,直接将薛仁贵调到中军大营。
刚调过去,薛仁贵就率队将高句丽的斥候军杀得落花流水,而后又屡立奇功。
没什么意外的话,此战结束,薛仁贵绝对会成为五品以上的武官,并会被陛下亲自接见,赐下一两件铠甲武器。
一旁的牛进达抚着花白的胡须,眼中满是对往昔的追忆:
“在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真的太像秦大哥了,当年他也是如此,任何军阵都敢闯,陛下多次都说,有秦大哥和尉迟将军在,便不惧天下诸侯!”
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年四处征战的兄弟一个个全都老了,秦琼等人更是撒手人寰,未来该年轻人撑天下了。
牛进达拎起马槊,对张俭说道:
“此战或许是你我最后一次上战场了,师约,你也不想带着遗憾进入坟墓吧?”
张俭一听,翻身上马,接过亲兵的马槊大笑一声:
“马革裹尸乃是武将的至高荣耀,走,我宁愿战死,也不愿躺在病榻上忍受同情的目光!”
两位老将手持马槊,率领亲卫营杀入军中,让本就混乱的高句丽大军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山上,李靖看到这一幕,拿着对讲机沉着的下达军令:
“张士贵,薛万彻,你二人率军封住东进的路口……记住,哪怕你们的人死光,也不能放跑一个高句丽人!”
古代打仗一般都讲究围三阙一,故意网开一面,给败军一个逃命的机会,免得他们狗急跳墙。
但这次打高句丽人,李靖却一反常态,直接以蛇吞象之势,将十五万高句丽大军彻底包了饺子,一个都不打算放跑。
李绩将保温杯递给李卫公问道:
“真的想好了?”
李靖点了点头:
“昔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虽背负万世骂名,却奠定了大秦一统天下的基础,老夫不才,愿做唐之白起,纵有万千书生辱骂,也要将高句丽彻底抹去。”
这话让李绩十分动容,他一揖到地,随后拿起对讲机,吩咐留守辽河畔的囚徒营说道:
“在辽河东岸挖十个大坑,越大越好。”
下达完命令后,接下来就是围堵厮杀,李靖让中军营放出喊话无人机,用高句丽语不断喊投降二字。
正东路口,最后一个赶来的薛万彻为了堵住高句丽逃兵的冲击,把督战队都派了上去:
“对方只是一群溃兵,若是被他们冲开防线,你们也别回长安了,一个个换上衣裙,当娘们儿赚聘礼去吧……老子带兵多年,你们是我见过最差的一届,别再跟我扯关中良家子了,关中爷们儿的脸被你们丢尽了!”
这家伙像个魔王一样给手下们打鸡血,硬生生靠数千人马,顶住了数万溃兵的冲击。
无人机飞到头顶时,那些高句丽溃兵明显没了后劲儿。
打又打不过,逃也逃不了,只能投降了。
正在冲阵的薛仁贵有些奇怪:
“不是该喊投降不杀吗?为何只要求投降,没提不杀呢?”
此时的高句丽大军至少还有十万人,虽然乌乌泱泱的,但他们只会没头苍蝇一样乱冲乱撞,根本没法组织起兵马。
这批高句丽援军虽然在平壤驻扎很久,但并非铁板一块。
他们来自不同的部落,甚至还有渊盖苏文胁迫的室韦人、靺鞨人、奚人等等,虽然比较强,但混在一起,谁也不服谁,路上就摩擦不断,此时更是相互埋怨,要不是大唐将士不断冲阵,他们自个儿甚至都会打起来。
现在听到头顶传来高句丽语喊的投降,这些人毫不犹豫扔掉武器,跪在地上,选择向大唐将士投降。
他们早就听说,大唐皇帝喜欢听软话,只要服软时姿态低一些,就能活命。
没多久,一队队高句丽降兵被大唐将士押着离开战场,先脱下身上的铠甲,接着整齐的列队前往辽河边……打了半天也没组织起来的高句丽人,反而在大唐将士的指挥下,迅速排成队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