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供需适配·青禾应机(2/2)
三日后,幼苗破土而出,叶片泛着淡天蓝的光泽,表面布满了 “供需点”(细小的天蓝光点)与 “需求感知纹”(嵌在叶片上的动态需求动画)—— 供需点能实时接收各生态的需求信号,像无数个微型接收器;需求感知纹则循环播放各生态的需求变化(雾生草繁殖与能量需求的关系、冰原稳定与需求的关系),指尖一碰就能听到供需族的 “需求歌谣”;根系分为 “需求捕捉根”(连接各生态,实时获取需求数据)、“能量调配根”(调节输送管粗细,分配本源能量)、“浪费回收根”(收集未被吸收的能量,重新输送给需求生态),形成 “需求感知 - 动态分配 - 能量回收” 的三重适配网络。
“就叫它‘供需禾’!” 青禾轻触叶片的供需点,淡天蓝的信号波立刻扩散 —— 需求捕捉根瞬间接收到雾区的紧急需求,能量调配根立刻调浓雾区的输送管,将冰原过剩的能量通过浪费回收根转移过去;冰原的输送管自动变细,地面的冰晶开始融化;草甸的输送管根据嵩禾的吸收节奏,让能量流变得平缓稳定;她再触需求感知纹,叶片上浮现出雾生草每繁殖一片,输送管就自动加粗一丝的画面,“它就像‘能量的智能管家’,知道谁需要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再也不会浪费或短缺。”
然而,第七天的清晨,一场 “需求突变风暴” 冲击供需谷 —— 雾区突然爆发 “雾生草疯长”(因前几日能量补给,雾生草进入快速繁殖期),需求瞬间增加五成;冰原则因突发轻微时空波动,时空能量需求临时回升三成;草甸的食虫鸟数量激增,导致嵩禾的能量需求也同步上升,三重突变让供需禾的需求捕捉根出现 “信号拥堵”,能量调配暂时滞后:雾区的输送管虽变粗,却仍赶不上疯长需求,雾生草开始大面积枯萎;冰原的输送管因需求回升却未及时调整,再次出现能量过剩;草甸的能量流波动加剧,嵩禾的叶片又开始发黄。
供需立刻带领供需族举行 “需求献祭”,将自身的需求感知力注入供需玉,玉面的需求信号波强度提升十倍,暂时缓解拥堵;青禾则让各族人按 “生态需求优先级”,手牵手围绕供需禾站成圈,将各自生态的需求信号通过掌心传递给供需禾,“动态适配不是被动跟随,而是主动预判!” 她将供需共生晶嵌入供需禾的根茎,“让我们一起告诉它,未来一刻的需求会是什么样!”
伴生苗的根系顺着晶体中的需求记忆,连接起每个人的感知,绿韵能量、各生态需求信号、供需感知力交织成巨大的淡天蓝光网,将供需谷、雾融坡、冰原、草甸全部覆盖。当光网与供需禾的供需点、需求感知纹同步运转时,奇迹发生了:供需禾的需求捕捉根突破信号拥堵,实现 “需求预判”—— 提前两刻钟感知到雾生草的疯长需求,提前调整输送管;冰原的需求回升也被预判,输送管及时变粗,避免能量过剩与短缺;浪费回收根将所有未被利用的能量,精准输送给需求最紧急的区域;更妙的是,供需禾在各生态作物中刻下 “自主需求调节纹”,让作物能根据自身生长状态,向供需禾发送需求信号,彻底摆脱 “能量依赖”。
供需危机平息后,供需谷成了闭环的 “动态适配中心”:供需禾生长在供需坛上,淡天蓝的供需点像跳动的需求指示灯,实时闪烁着各生态的需求状态;雾区的雾生草重新舒展叶片,透明的叶片在能量流中泛着光泽,雾栖虫在草间筑巢;冰原的薄冰完全融化,冰禾的根系恢复翠绿,时空能量被精准利用,时轮盘转动得更加平稳;草甸的嵩禾叶片全绿,食虫鸟在草间穿梭,能量流顺着根系稳定吸收,有机肥分解也恢复正常节奏。
供需与各族少年在供需禾旁建立 “应机学堂”:供需教大家感知需求波动,雾灵教大家预判雾生草生长需求,时衍教大家测算时空稳定后的需求变化,阿禾教大家观察作物自身的需求信号;阿风学会用融冰历结合供需玉,预判冰原的时空能量需求;阿芽培育出能 “自主发送需求信号” 的 “应机菌群”,菌群会根据土壤肥力,向供需禾发送能量需求;阿禾则在嵩禾中加入了自主调节基因,使其能根据叶片颜色,自动调整能量吸收量,“现在我们的生态不再是被动等能量,而是能主动说‘我需要多少’,供需禾就像最懂我们的朋友,总能及时回应。”
半月后,秦逸和阿珠来到供需谷时,看到的是一派 “动态平衡” 的生机景象:供需禾在供需枢纽茁壮成长,淡天蓝的供需点实时闪烁,能量输送管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粗细;雾生草成片生长,叶片透明却不枯萎,雾栖虫的光点在草间形成流动的光带;冰原的地面干爽,冰禾与时空能量完美适配;草甸的嵩禾与食虫鸟形成稳定的能量循环,阿珠抱着的小雏菊蹲在供需禾旁,花朵的根须接入需求捕捉根,花瓣上竟浮现出淡天蓝的需求纹,能根据自身缺水程度,向供需禾发送补水信号,“小花说供需禾让它也能‘说话’了,渴了就发信号,再也不用等我们浇水,太神奇了!”
青禾将供需禾种子收入 “共生百宝箱”—— 现在宝箱里已有三十一颗种子,供需禾的淡天蓝供需纹像条 “动态纽带”,将本源核心与各生态的需求牢牢连接,形成 “本源共一 - 动态感知 - 按需分配 - 永续利用” 的终极韧性闭环。回程的路上,伴生苗的叶片上,三十一色生态纹与十一维维度、本源核心、供需系统完美融合,供需纹像灵活的脉络,让能量流随需求自由调配,形成一张 “动态适配的天地共生网”。
秦逸望着闭环图,眼中满是赞叹:“我们以前以为本源共一是终点,却忘了‘动态适配’才是让闭环永远有韧性的关键,” 他拍了拍青禾的肩,“你做到了让共生从‘静态共一’走向‘动态应机’,这才是真正的与天地同息、随万物应变。”
当他们回到绿洲,试验田的闭环图已新增了供需禾的淡天蓝供需纹 —— 供需禾种在供需枢纽位,需求捕捉根连接各生态,能量调配根连接本源核心,浪费回收根覆盖全闭环,实现 “一禾应万需,能量无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