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九霄凌仙诀 > 第414章 供需适配·青禾应机

第414章 供需适配·青禾应机(1/2)

目录

共生学院的试验田刚完成本源禾主导的本源共一巩固,青禾就被伴生苗的异常 “偏枯感” 惊醒 —— 叶片上三十色生态纹虽围绕本源核心有序流转,却在局部出现明显偏差:融域禾的淡灰绿融域纹泛着 “能量缺痕”(纹路边缘发虚),雾区生态对应的映射区域更是黯淡;而冰原禾的淡蓝冰纹却泛着 “能量溢痕”(纹路边缘过亮),甚至有细碎的能量光点向外散射;最关键的是,所有生态纹与本源核心间的 “能量输送线”,仍保持着均匀粗细,完全没根据生态需求调整。

“不是本源不足,是能量供需错配了!” 青禾指尖抚过融域纹的缺痕,触感微凉,布囊中的三十颗种子里,融域禾、雾生草种子泛着淡灰(能量不足),冰禾、时禾种子却泛着淡蓝(能量过剩)。她冲进供需观测室时,秦雪正盯着实时需求监测屏满脸焦急,屏幕上雾区的 “能量需求曲线” 已超出供给线两成,冰原的需求曲线却低于供给线三成,形成明显的 “供需剪刀差”。

“刚收到供需族的传讯,” 秦雪调出生态需求图谱,“他们世代感知各生态的动态需求,发现近十日雾区因雾生草大面积繁殖,跨域能量需求激增;冰原则因时空锚定稳定,时空能量需求大幅下降;但本源能量仍按‘平均比例’分配,导致雾区能量不够、冰原能量浪费,甚至出现冰原能量溢出冻结土壤的情况!”

秦逸的星辰剑投射出的闭环虚影中,本源核心的紫金能量流像十条均匀的溪流,流向各维度生态:雾区方向的溪流细得像线,雾生草的透明叶片因能量不足开始卷曲;冰原方向的溪流却泛滥成河,地面结着一层薄冰,冰禾的根系被冻得泛白;更糟的是,长期固定供给让草甸、河谷等生态失去自主调节能力,嵩禾遇到能量波动就叶片发黄,河禾的溶淤能力也随能量波动忽强忽弱,“我们之前实现了本源共一与维度协同,却忘了‘需求是动态的’—— 就像给不同饭量的人端同样多的饭,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完,还会养成依赖。” 他看向青禾,“这次要守护的是闭环的‘动态韧性’,得靠供需族的需求感知力,结合各族对生态特性的把握。”

青禾的指尖轻触伴生苗的能量输送线,布囊中本源禾、协维禾、融域禾的种子同时亮起,三种光芒交织成淡天蓝的 “供需纹”(动态适配需求的信号),“我带这三种种子去,结合本源禾的‘本源能量调控’基因(调节本源总输出)、协维禾的‘维度需求感知’特性(精准捕捉各生态需求)、融域禾的‘跨域能量输送’能力(灵活调配跨生态能量),培育能‘动态分配本源能量’的作物。” 她将本源共生晶、协维共生晶与供需族的 “供需玉”(感知实时需求的圣物)按 “本源 - 维度 - 需求” 顺序排列,以绿韵本源与各生态需求样本为引凝练成 “供需共生晶”,“这里藏着各生态的动态需求记忆与本源调控密码,能唤醒新作物的供需适配能力。”

三日后,传送阵落在供需族聚居地与雾融坡、溯原谷交界的 “供需谷”。刚踏出阵门,青禾就感受到供需失衡的鲜明对比 —— 雾融坡方向的雾霭变得稀薄,雾生草的叶片卷曲发黄,雾灵正背着装有能量液的竹筒,逐株给雾生草补水;而溯原谷旁的冰原区域,地面结着薄冰,冰禾的叶片上挂着冰晶,时衍正用协维玉疏导过剩的时空能量;供需谷中央的 “供需坛” 上,供需玉泛着淡天蓝的光,玉面投射的需求图谱中,雾区的需求点闪烁着红光(紧急),冰原的需求点闪烁着蓝光(过剩)。

供需族的供需(身着淡天蓝纹袍,指尖能浮现需求波动波纹)手持供需玉赶来,玉面的需求纹实时跳动:“我们的‘需求感知术’能监测每片生态的能量消耗 —— 雾生草每繁殖一片,跨域能量需求就增加一成;冰原的时空锚定每稳定一天,时空能量需求就减少半成。” 她指尖浮现出雾区与冰原的需求波纹,一道急促、一道平缓,“可本源能量分配还按老比例,就像用固定的瓢给变化的碗倒水。”

雾灵抱着几株卷曲的雾生草赶来,草叶上的雾珠几乎消失:“雾区每天要缺两时辰能量,雾生草开始枯萎,雾栖虫都快没地方躲了。” 时衍踩着薄冰赶来,冰面下的冰禾根系泛着白:“冰原的时空能量多到用不完,都冻住土壤了,冰禾吸收不了,反而会被冻伤。” 草甸族的阿禾也赶来,手里的嵩禾叶片半黄半绿:“草甸的能量时多时少,嵩禾都不知道该怎么生长了,有机肥分解也跟着乱了节奏。”

青禾跟着供需、雾灵、时衍、阿禾深入供需谷腹地,才看清危机的本质:供需坛连接各生态的 “能量输送管”(透明光管)粗细均匀,雾区的光管里能量流细如发丝,甚至出现断流;冰原的光管里能量流满溢,顺着管壁向外滴落,在地面凝成冰晶;草甸的光管能量流忽快忽慢,嵩禾的根系在能量流波动中反复收缩舒展,根本无法稳定吸收;本源核心的紫金光芒虽仍凝练,却因部分能量无法被有效利用,开始泛起细微的 “浪费纹”(未被吸收的能量折射痕迹)。

“我们的‘供需调节仪式’能暂时调整输送比例,却跟不上需求变化速度,” 供需将供需玉放在输送管旁,雾区的光管暂时变粗,冰原的变细,“仪式每半个时辰就要重做一次,族人都快撑不住了 —— 就像用手堵着漏水的水管,堵了这边漏那边。” 青禾将雾区、冰原、草甸的能量需求样本放在供需共生晶旁,晶体立刻泛起淡天蓝微光,样本中的需求波纹竟开始与本源能量流同步 —— 动态需求记忆果然能唤醒适配能力。

当夜,青禾在供需谷的 “供需枢纽” 搭建 “应机共生棚”。她将本源禾、协维禾、融域禾种子与供需谷的 “需求草”(感知需求波动的植物)碎片、供需坛的 “供需土”(承载需求信号的土壤)杂交,浸泡在融合了供需共生晶能量与 “应机液”(供需玉提纯液 + 各生态需求样本 + 本源能量水混合)的 “适配液” 中 —— 借鉴本源禾的 “本源按需输出” 基因(根据总需求调节本源能量释放量)、协维禾的 “实时需求捕捉” 特性(每秒更新各生态需求数据)、融域禾的 “柔性能量输送” 能力(根据需求调整输送管粗细,避免浪费),让新作物既能 “感知需求”,又能 “灵活调配”,实现 “需求 - 分配 - 利用” 的动态闭环。

楚瑶带领火灵族搭建 “需求缓冲层”,用火焰能量暂时储存冰原过剩的能量,为雾区应急补给;林墨用雷光剑在供需沿线刻下 “应机纹”(模拟需求波动的动态纹路),引导能量流随需求变化;供需族、雾灵族、时渊族、草甸族与各族少年协作 —— 供需实时监测需求变化,雾灵记录雾生草繁殖速度,时衍测算冰原时空稳定度,阿禾观察嵩禾能量吸收情况,为新作物提供实时需求数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