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荒野中的生命密码(1/2)
王昆鹏最终拍板:“好,那就这么定。首批野外考察队,目标区域——高黎贡山。我们尽快拟定一个详细的队员选拔标准和装备清单。林老,麻烦您牵头,结合我们要寻找的目标物种特性,拟定一份更具体的《野外种子采集技术规范》草案。老方,您在项目管理和风险评估方面经验丰富,整体的考察方案和安全预案,请您多把关。”
他又看向正在快速记录的铁柱:“铁柱,你也留心一下,看看基地里哪些年轻人身体素质好,有野外活动经验,做事踏实细心,或者有摄影、驾驶等特长,可以作为考察队后备力量观察培养。到时候物资准备、后勤协调这块,估计也得你多费心。”
铁柱抬起头,认真地点点头:“明白了,王老师。我会留意的。”
会议结束后,实验室里悄然掀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助理,他们都知道,真正体现种子库价值、也是最富传奇色彩的野外考察工作,即将拉开序幕。这意味着,他们不再仅仅是待在实验室里处理送来样本的“后方人员”,而是有机会成为主动出击、探寻自然宝藏的“先锋”。
几天后,一份详细的《西南种子实验室野外考察队员选拔标准(初稿)》和《高黎贡山区域首期野外考察方案框架》贴在了公告栏上,吸引了众人围观。标准里对专业知识、身体素质、野外技能、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方案框架则清晰地勾勒出考察目标、路线规划、时间安排、装备配置和应急预案。
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既有对未知风险的敬畏,更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
他们知道,这不再是纸上谈兵,实验室的使命,即将延伸到那云雾缭绕、生机勃勃的崇山峻岭之中。
寻找并守护那些散落在荒野中的生命密码。
野外考察队员的选拔,成了西南种子实验室近期的头等大事。
公告贴出后,报名者倒是不少,但真正符合“少而精”原则的人选,需要火眼金睛来甄别。一个临时布置成面试间的会议室里,王昆鹏、方稷、林茂才组成了核心评委团,铁柱依旧负责记录和协调。
人员的选拔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正如王昆鹏所预料的,能进入西南种子实验室的人,专业知识背景都相当扎实,笔试和面试环节大多难分伯仲。真正的分水岭,在于体能、野外适应能力和临机应变能力。
公告栏上,除了选拔标准,还多了一份通知——《野外考察体能预训练(自愿参与)说明》,主讲人:王昆鹏。通知明确表示,这并非强制,旨在帮助大家了解野外体能要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训练第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山间雾气尚未散去,基地的小操场上就聚集了二十多名跃跃欲试的年轻人。王昆鹏穿着一身利落的作训服,身姿笔挺地站在前面,虽然年岁不轻,但那股子军人特有的精气神让人不敢小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