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顶格的标准和要求(1/2)
他手里紧紧攥着那份已经被翻得起毛边、甚至在某些关键条款旁用细密小字做了笔记的规程打印稿,仿佛那是不可或缺的手术指南。此刻,他正对照着上面加粗标黑的“三级清选分级”条款。
“小赵,你停一下,过来仔细看这里。”林老的声音在静谧的操作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招了招手,示意正在操作比重筛选机的年轻研究员赵明过来。
赵明立刻暂停机器,快步走到林老身边,恭敬地侧身倾听。
林老用指尖点着规程附录里那张绘制精细、带有多角度示意图的流程图,语气严肃而认真:“规程上白纸黑字,要求得非常明确,一步都不能省,一步也不能乱。你看,这第一级,是风力初选。”他的手指顺着流程图上的箭头移动,“利用特定风速,主要目的是去除那些显而易见的瘪籽、空壳,还有比种子轻的草屑、灰尘等杂质。这是粗筛,把最明显的不合格品先剔除掉。”
他顿了顿,看向赵明,确保他在跟着自己的思路:“然后,第二级,是比重筛选。利用不同密度种子在特定振动和气流下的沉降差异,把那些看起来差不多,但内部发育不良、密度偏低的次品种子分离出来。这一关,很多我们肉眼难以分辨的‘滥竽充数者’就原形毕露了。”
最后,他的指尖重重地点在流程图的最后一步:“完成了前面这两道物理关卡,第三级,才轮到我们这双眼睛,进行人工目视精拣。在标准光源下,一颗一颗地看,确保形态饱满、大小均匀、色泽正常,没有任何霉变、损伤或虫蛀的痕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最终入库基础种子的纯净度和潜在活力。”
林老直起身,感慨地摇了摇头,对比着过往:“咱们以前在所里,条件有限,或者有时候图省事,很多种子处理,风力选完,人工大致挑挑也就过去了,顶多算两步。现在看来……”他话到嘴边,差点习惯性地带出那个名字,猛地刹住,略显生硬地转口,“……现在看来,王总工定的这‘三级法’,层层递进,先机器后人工,先宏观后微观,科学!严谨!确实更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入库种子的质量底线啊。这才是对种子生命负责的态度!”
赵明一边听着,一边不住地点头,脸上满是佩服的神情。
他指着规程旁边附带的、根据不同种子粒径和形状给出的“风力初选挡板开度参考值表”,说道:“林老,这规程定得何止是细,简直是保姆级的!你看,连不同大小、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种子,该用多大角度的挡板、风速设定在哪个区间,都给出了明确的参考范围。操作起来,几乎不用自己再凭经验摸索和猜测,照着做就行,出错率大大降低!感觉手里有这把‘标准尺’,心里特别踏实,特别有底!”
林老闻言,欣慰地捋了捋下巴上花白的胡须,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充满希望的笑容。他环顾着这间严格按照规程建立起来的、洁净有序的操作间,看着那些静静躺在处理盘中的、代表着未来希望的珍贵种子,由衷地感叹道:“是啊,小赵。有章可循,方能致远。混乱和随意是科研的大敌。王总工不愧是…不愧是见过大世面、主持过大项目的顶尖专家。这套标准,立足点高,考虑得长远,又极具操作性,立得好!立得及时啊!有它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法’,咱们这西南种子库,算是真正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信息中心位于基地建筑的核心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物理隔离做得非常到位,恒温恒湿,只有机器低沉的运行声和键盘敲击声在此处回响。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两侧则分屏显示着种子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图和数据库字段列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属于精密电子设备的、略带凉意的特殊气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