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珠联璧合(2/2)
他们一个像沉稳的“大脑”,擅长宏观规划和系统思考;一个像灵巧的“手足”,精于微观执行和关系疏通。
陈硕欣赏孟轲的机变百出、人情练达,觉得他总能从自己想不到的角度打开局面;孟轲则佩服陈硕的思维缜密、视野开阔,觉得他总能把自己智慧上升到方法论和体系的高度。
一次,两人一起熬夜准备向国内汇报的材料,陈硕负责主体内容和数据分析,孟轲负责补充本地实践案例和风险提示。
工作间隙,吃着泡面,陈硕忍不住感慨:“孟轲,说真的,有时候我觉得跟你搭档,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你的很多想法和做法,给我打开了新思路。”
孟轲吸溜着面条,闻言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陈哥,你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跟你干活,也觉得特别带劲!你的知识体系完整,总能让我的那些零散的点子给理顺了,让我觉得自己这‘野路子’也挺有价值!”
两人相视而笑,一种基于互相欣赏和高度互补的信任与默契,在一次次共同攻坚克难中悄然筑牢。
李振邦、方稷和赵老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看到没有?”李振邦有一次远远看着陈硕和孟轲在田埂边一边走一边热烈讨论的背影,对方稷和赵老说,“这小子俩,一个学院派,一个实践派,倒是绝配。陈硕能帮孟轲把路子走得更宽更稳,孟轲能让陈硕的想法更接地气、更容易落地。”
方稷欣慰地点点头:“是啊,这种互补型的搭档,往往比两个同类型的人合作,能爆发出更大的能量。看来咱们这‘接班人’培养计划,第一步是走对了。”
赵老捋着胡须,笑眯眯地说:“我现在啊,对他们俩将来能挑起大梁,是越来越有信心了。这基地的未来,看来是后继有人喽!”
陈硕与孟轲的搭档,不仅仅是工作上的配合,更形成了一种难得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的关系。他们之间的这种“相见恨晚”的欣赏与默契,成为了基地管理中一股清新而强大的动力。
午后的阳光透过食堂窗户,暖洋洋地洒在餐桌上。大部分人都已经吃完休息去了,食堂角落里,只剩下陈硕和孟轲还面对面坐着,面前的餐盘已经空了,只剩下一点汤渍。
两人刚结束一上午紧张的田间数据核查和本地工人小组长的协调会,此刻都难得地放松下来,享受着这片刻的闲暇。
“嗝~”孟轲毫无形象地打了个饱嗝,揉了揉肚子,“今天这红烧肉炖得可以,就是有点咸,下饭。”
陈硕笑了笑,用纸巾擦了擦嘴角:“是还不错。比咱们刚来那会儿,天天英吉拉配瓦特强太多了。”
“嘿,别提了,”孟轲做了个夸张的苦脸,“那玩意儿,刚吃觉得新鲜,我吃了几顿就觉得难以下咽了,我现在看见发酵的面糊都条件反射。”他眼珠一转,看向陈硕,带着点好奇,“陈哥,说真的,我一直挺好奇的。你这样的…嗯…高材生,青年才俊,怎么想着跑到这非洲‘前线’来了?我听李总工提过一嘴,说你是部里什么…青年干部培养计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