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 第425章 “奇才”现身

第425章 “奇才”现身(1/2)

目录

转机,出现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基地的农机维修站。

这里永远是基地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空气中永远混杂着浓重的机油味、金属被敲击的铿锵声、以及男人们汗水的气息。

几台待修或刚修好的拖拉机和播种机像停放在棚下,地上散落着工具和零件。

维修队的老师傅和年轻技工们大多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埋头与这些冰冷的铁家伙打交道,他们与本地雇员的交流通常仅限于简单的手势、几个有限的阿姆哈拉语单词(如“好”、“坏”、“快”、“慢”),或者干脆就等着稀缺的翻译人员到场。

这天下午,冲突毫无预兆地爆发了。

维修队的张师傅,一位经验丰富但脾气也有些火爆的老技工,因为一个关键液压阀的更换时给老技工签字,老技工虽然不懂当地的问题,但是看着明显比之前多了很多数字,与负责协调零配件采购的当地管理员阿贝贝争执起来。

“这玩意儿要等那么久?价格还这么贵?你们采购是怎么办事的!”张师傅指着采购单,脸红脖子粗,虽然知道对方听不懂,还是忍不住用中文吼着。

阿贝贝管理员同样情绪激动,他挥舞着手臂,用阿姆哈拉语快速且大声地反驳,大意是这种特殊型号的零件只有亚的斯亚贝巴才有,运输需要时间,价格是供应商定的,他也没办法,并且强调延误会影响关键的田间中耕作业。

两人鸡同鸭讲,声音越来越大,脸都涨得通红,身体越靠越近,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对方脸上,周围几个本地工人和中方技工围了上来,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场面眼看就要失控。

“快去叫翻译!再去个人请李总过来!”维修队的副队长焦急地喊道。立刻有人跑了出去。但大家都知道,翻译今天请假去了镇上,来回至少要一个小时,而干等着,矛盾只会升级。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一个身影灵活地从人群缝隙中钻了进来,毫不犹豫地插到了张师傅和阿贝贝中间。

是孟轲。一个刚满二十岁、在维修队里还算学徒工的小伙子。他身材不算高大,甚至有些瘦削,但动作异常灵敏,那双总是滴溜溜转的眼睛里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机灵和沉稳。他身上那件略显宽大的工装也沾着油污,但穿在他身上却莫名显得利落。

令人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这个平时闷头干活、不太起眼的小学徒,没有等待任何人,而是直接转向满脸怒容的阿贝贝管理员,开口就是一串流利且带着地道当地口音的阿姆哈拉语!

“阿贝贝先生,请先别生气。”孟轲的声音不高,但清晰稳定,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语气,“张师傅不是对你个人有意见,他只是不明白,上一次和这次的差价为什么这么大,我们签字如果领导问起来,价格差了这么多,我们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不是,这是清单,价差出在哪里…”

他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拿起桌上的采购清单,指着上面的型号和报价,用阿贝贝能完全理解的方式解释着。

紧接着,孟轲又迅速转身,用带着点家乡口音但无比顺畅的中文对张师傅说:“张师傅,您也消消气。我也已经问他了,等他说了咱们再说也不迟,行不?”

虽然两人还在自己嘟嘟囔囔的说两句,但是语气明显都有所缓和。有些双方语气中不好听的话,都被孟轲这位临时的“语言与情绪过滤大师”自然而然地忽略或转化了。

他就这样在两人之间穿梭,语速平稳,态度诚恳,不仅准确传递了复杂的技术信息和客观困难,更起到了情绪稳定剂和沟通润滑剂的作用。

不到十分钟,原本剑拔弩张、几乎要动手的气氛,竟然奇迹般地缓和了下来。

张师傅喘着粗气坐回了椅子,阿贝贝也收起了挥舞的手臂,虽然两人脸上还残留着不快,但至少能够隔着孟轲,指着清单上的项目,进行相对平和的沟通了。

这一幕,被刚刚赶到维修站门口的李振邦全程看在眼里。

他本来接到报告说维修站吵得快打起来了,翻译又不在,心里咯噔一下,生怕小事闹大,引发不必要的劳资甚至文化冲突,正急匆匆赶来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