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2/2)
陈硕自己也很惊喜,他虽然来之前就知道自己作为青年骨干要重点培养,但是他怎么都没想到是这样的大咖待带自己在身边的一对一开小灶,这让陈硕庆幸之余,也更加惶恐,他想百分百的做好,所以付出的努力也是成倍数增加。
李振邦还带着陈硕去与一家南非的农业机械供应商谈判配件价格和售后服务条款。
谈判前,李振邦将过往的合作资料、市场比价和对方的背景信息都交给了陈硕,让他先做分析。谈判桌上,李振邦负责主导,但在关键的配件保修期问题上,他故意停顿,目光扫向陈硕。
陈硕心领神会,适时接话,用准备好的数据和案例,清晰地阐述了我方要求延长保修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语气不卑不亢,数据支撑有力,让对方不得不认真考虑。
陈硕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方稷也看出陈硕的天分,当然也看到了他日益疲惫的倦容,虽然精神状态很好,但是严重的黑眼圈已经昭示这个孩子会下投入的时间精力。
这天晚上,在三人的小会议室里,泡上一壶浓茶,总结近期工作。
赵老抿了口茶,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欣慰也有一丝隐忧:“陈硕这孩子,确实是块好材料。悟性高,肯学,底子也厚。方稷和老李你们带他这几周,进步肉眼可见。但是…”
他顿了顿,放下茶杯,目光扫过方稷和李振邦:“老话说得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陈硕无疑是优秀的,但我们把全部希望和资源都倾注在他一个人身上,风险太大,压力也太大。这么大一个项目,尤其还是在海外这么复杂的环境里,核心管理团队必须形成梯队。既要有方稷你这样能把握全局的,也要有老李这样精通商务运作的,还得有能扎根基层、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奇兵’。光有一个全面型的帅才苗子,不够稳妥啊。”
方稷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赵老顾虑的是。一个健康的团队,应该像一片森林,既有乔木,也要有灌木,甚至还需要苔藓,各司其职,生态才稳定。我们现在,有点像是发现了唯一一棵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苗子,就把所有养分都集中过去,这本身就不健康,也脆弱。”
李振邦靠在椅背上,接过话头:“陈硕这样的人才,不是大白菜,可遇不可求。”
他何尝不想多培养几个,但是也得有人才行,李振邦离开北京的时候就和部里提过,这样的人才还要在继续找,如果有合适的他回去一趟或者让人来一趟都行,可是这人才哪里是说找就能立刻找到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硬找一个不合适的对项目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