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 第407章 海外项目青年骨干培养与梯队建设方案

第407章 海外项目青年骨干培养与梯队建设方案(1/2)

目录

随着埃塞俄比亚项目区逐渐步入稳定运行的轨道,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土壤改良初见成效,小麦长势一片向好,李振邦、方稷和赵老终于能稍稍从日常的救火和纠纷中抽身,将目光投向更长远、也更核心的战略目标。

在一个难得的清闲傍晚,三人坐在基地简陋的会议室里,窗外是非洲壮丽的日落,映照着已经变得规整、充满生机的田野。

“看来,这边总算是勉强走上正轨了。”李振邦啜了一口浓茶,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盖拉那边看到效果,态度也积极了很多,明年租金减免基本没问题,这能给我们省下一大笔固定成本。”

方稷点点头,目光却投向远方,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万里之外的华夏大地:“这边的稳定,只是第一步。振邦,老赵,我们是不是该考虑下一步了?”

赵老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接口道:“你是说…扩大规模?”

“对!”方稷转过身,眼神灼灼,“我们最初来这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在这里种出粮食,更是为了探索一条路径,能够有效缓解国内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压力。现在,这边的模式初步验证可行,管理也摸索出一些门道,虽然过程曲折,但总算站稳了脚跟。那么,扩大租地面积,将更多的产能转移到海外,从而为国内更多需要休养生息的耕地争取时间和空间,这个战略时机,是不是已经到了?”

李振邦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墙边挂着的大幅非洲地图前,手指划过项目区周边广袤的、尚未开发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扩大面积,从技术和管理上,我们有了一定的积累,不是不能做。但关键问题在于,”他顿了顿,“资金,和更稳定的政治法律保障。”

他分析道:“扩大租赁,意味着需要支付更多的土地租金、投入更多的农机设备、种子化肥,雇佣和培训更多的本地员工,物流仓储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这是一笔巨大的投入。虽然明年这边的租金省了,但对于扩张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我们需要国内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更重要的是,”李振邦强调,“我们必须吸取之前的教训。不能仅仅满足于和地方政府或部族首领的口头协议。扩大规模,必须寻求与埃塞俄比亚联邦政府层面签订更稳定、更具法律效力的长期投资保护协定,明确土地租赁年限、权益保障、争端解决机制等关键条款,避免未来因地方政局变动或政策反复而陷入被动。”

方稷和赵老深以为然。之前与当地社区、甚至与盖拉这样的地方实力派打交道所经历的波折,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法律和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所以,”方稷总结道,“我们的下一步,是双线并行。一方面,立即着手起草一份详尽的项目扩建可行性报告与方案,重点阐述扩大规模的战略意义、预期效益、风险评估以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和配合国内相关部门,与埃塞俄比亚中央政府启动更高层级的农业投资合作框架谈判,为我们未来的扩张,乃至更多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铺平道路,建立稳固的‘桥头堡’和‘安全区’。”

“对!”赵老补充道,“这份扩建方案,数据一定要扎实。要把我们这边成功的经验、遇到的坑、管理的成本、以及预估的扩大生产后对国内耕地休耕的替代潜力,都清清楚楚地算出来,摆出来。要让国内的决策者看到,这笔投资,不仅是经济账,更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可持续性的战略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