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 第389章 精细化管理

第389章 精细化管理(2/2)

目录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核查组更加细致。他们引入了简单的土壤湿度检测仪,并开始随机抽查土壤样本,检测是否有违规使用化肥、农药的残留合同规定休耕地原则上不使用。

在核查一户李姓人家的地块时,表面看紫云英长势良好,但土壤湿度检测仪显示局部区域水分异常偏高。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老周抓起一把土闻了闻,又仔细看了看叶片,皱起眉头:“这颜色绿得不正常,叶片也太肥厚,像是用了速效氮肥。”

抽样快检结果很快出来,果然检出了超量的氮肥成分。

面对证据,户主老李头无法抵赖,只好承认:“我…我就是看它长得慢,偷偷撒了点儿尿素,想让它好看点…我没种庄稼啊!”

小刘严肃地说:“李叔,合同上明确写了要自然生长,不能使用化肥。您这虽然是想让绿肥长好,但违规就是违规。使用化肥会破坏休耕养地的初衷,甚至可能造成土壤板结。这次记录在案,补助款按规定扣发相应部分,如果期末验收再有问题,就要启动违约金程序了。”

老李头懊悔地直拍大腿。周围看热闹的村民也窃窃私语,意识到这次核查是“动真格”的,技术手段厉害,想糊弄不容易。

几次严格的核查下来,效果立竿见影。那些原本心存侥幸、打算敷衍了事的农户,纷纷行动起来,认真管理起地里的绿肥。村里闲聊的话题,也从“怎么能糊弄过去”变成了“你家紫云英长得咋样”、“该怎么管理才能达标”。

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观念开始在村民心中萌芽:国家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拿了钱,就要按规矩办事。 契约精神,伴随着核查组的脚步和合同上的条款,悄然渗透进乡村的肌理。

王老五后来私下对吴老贵说:“支书,这回我是服了。这合同,真不是闹着玩的。以后还是老老实实按合同来吧,省心!”

吴老贵听到几个村里最闹腾的人能为了后续的补助款老老实实不耍花招,他也松一口气,作为国家的干部自己真的是想做好事情,但是乡里乡亲有时候真的是很难,这“紧箍咒”戴对了!虽然得罪人,但长远看,对村子、对土地都有好处。

消息传回非洲基地,赵老和方稷听闻国内试点在经历波折后逐步走上正轨,都倍感欣慰。

方稷感叹道:“看来,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好的制度设计加上严格的执行,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性有弱点,需要用规则来引导和约束。”

赵老点点头:“是啊。国内这套‘分段核查’的办法,虽然繁琐,但确实堵住了漏洞,也让政策红利能更精准地滴灌到真正遵守规则的人身上。这对我们海外项目也是个启示,管理必须精细化,不能大而化之。”

其他项目组知道了这次休田的政策,觉得这样发补贴虽然干部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是落实效果特别好,也调整了补助政策,让政策真的有实行力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