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精细化管理(1/2)
合同的红手印像一片片凌乱的梅花,落在了村庄的每一份协议上。
风波的余烬尚未完全冷却,真正的考验是过程核查,矛盾随着核查如期而至。这不再是口舌之争,而是实打实的、用脚步丈量、用眼睛检验的硬仗。
第一轮核查就遭遇了村里的“软钉子”,核查小组由县农业局的技术员、镇上干部和一名第三方测绘公司人员组成,由那位曾用“算账”打破僵局的小刘技术员带队。他们带着合同条款、测量工具和登记表,开始了第一轮中期核查。
起初还算顺利,大部分签了合同的农户,地里确实没种庄稼,按要求播种的紫云英长势喜人,像给冬日的土地铺上了一层绿茸茸的地毯。农户们配合着指认地界,脸上带着些微的紧张和期待。
但到了村民王老五的地块时,情况变了。
王老五的地里,紫云英是种了,但长势明显稀疏发黄,与邻家绿油油的一片形成鲜明对比。更可疑的是,地垄边缘的土壤有近期翻动过的痕迹。
“五叔,你这紫云英…长得不太好啊,是不是没怎么管理?”小刘蹲下身,捻着发黄的叶片问道。
王老五脸上堆着笑,递过烟来:“哎呦,刘技术员,你看这天气干的,肥力可能也不够,我正准备追点肥呢!”他绝口不提翻动痕迹的事。
核查组的测绘员拿出仪器,准备按合同核对面积和边界。王老五立刻上前阻拦,指着地头一棵半枯的老槐树:“同志,慢着慢着!咱这地界啊,老辈儿传下来是以这棵树为界,往东偏三步!你们那机器量的不准!”
同村的核查向导低声告诉小刘:“他胡扯呢,这棵树前年才栽上。”
显然,王老五在玩“软抵抗”,试图在管理和边界上制造模糊地带,蒙混过关。
小刘没有硬来,他收起笑容,正色道:“五叔,合同上白纸黑字写了,要保证绿肥基本苗情和覆盖度。你这地的情况,中期验收肯定不合格。至于地界,我们有村里的土地分布图和专业仪器,肯定以这个为准。您要是对边界有异议,我们可以现在一起拉着尺子重新量,但结果要以数据说话。”
他拿出合同副本,指着违约条款:“如果中期验收不合格,第二阶段补助款是不能发的。您看,是现在配合我们核查清楚,还是等我们出具不合格报告?”
王老五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看着小刘年轻却坚定的脸,又瞥了瞥那份按着自己手印的合同,悻悻地摆了摆手:“行行行,你们量吧量吧,按你们的来!我回头好好管管这草!”
小刘也不想和他们发生矛盾,但是来之前领导就嘱咐过,一定要公事公办,不然有一就有二,守规矩的你不说他也规规矩矩,不守规矩的,你退一步他就要往前进十步,但是你要是一步不退,他们也就软了,果然,一较真,他就软了。合同和规则,才是最有力量的武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