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故事忆屈原(1/2)
“在动手之前,园长姐姐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林小夏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娓娓道来: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条叫汨罗江的大河边,住着一位非常爱国、非常有学问的老爷爷,名叫屈原。
他非常爱他的国家和百姓。可是,有坏人害他,国王也不听他的好建议了。
老爷爷屈原很伤心很伤心……”
她放慢语速,带着一丝感伤:“最后,在一个叫做端午节五月初五的日子里,他怀着巨大的悲痛,跳进了汨罗江……”
孩子们听得入神,小脸上露出惋惜。
“江边的老百姓们知道后,非常难过,也非常想念他。
他们担心江里的鱼虾会咬坏老爷爷的身体,就划着船,把用叶子包好的米饭团子就是最早的粽子!扔进江里喂鱼虾。
后来,大家每年到了这一天,都会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这位可敬可爱的屈原老爷爷。
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原来是这样!” “粽子是给鱼吃的!” 小朋友们恍然大悟,对眼前的粽叶糯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好了,故事讲完了,现在,让我们变身小厨师,亲手包一个属于自己的粽子吧!” 林小夏拿起一片粽叶。
“大家看仔细了,跟着园长姐姐一步一步做哦!安全第一,动作要轻!”
“拿起一片大粽叶展示,光滑的这一面朝上。
如果叶子比较窄,可以两片叠在一起用。”
“像这样,把它卷成一个小小的漏斗形状林小夏慢动作示范。”
她用手捏住粽叶一端,轻轻旋转,形成一个圆锥形的筒,底部尖尖的,不能有漏洞。
老师们走到孩子们中间,手把手帮助年龄小的孩子如糖豆、小飞卷好粽叶漏斗,确保底部不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