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废帝归朝藏暗流,君臣对弈露锋芒(1/2)
余杭门城楼的铜铃在晨风中叮咚作响,檐角冰棱融化的水珠如断线珍珠,砸在青石板上迸出细碎水花。
赵构身着赭黄常服,腰间玉带松垮地悬着,手指无意识摩挲袖中玉佛,那尊韦太后在相国寺求来的护身符,玉质已被岁月摩挲得温润通透,却驱不散他眉宇间的郁结。
身旁的赵旉立如松竹,玄色锦袍上金线绣制的海水江崖纹随步履流动,目光如鹰隼扫过城门下肃立的禁军方阵,甲胄反光在他瞳孔中碎成冷冽的星芒。
当邱羽率领的禁军护卫队出现在官道尽头,赵构的喉结剧烈滚动,伸手整理衣领时,指尖触到内衬上的暗纹,那是早年韦太后为他缝制的龙纹,如今已被汗水浸得发灰。
青布马车停稳的刹那,车帘掀开处露出韦太后斑白的鬓角,十年塞外风霜在她脸上刻下细密纹路,望见赵构的瞬间,泪水如决堤般涌出:
"构儿...
"
赵构快步上前,双手虚扶母亲手肘,触到她袖口磨出的毛边时,眼中泛起泪光:
"母后、皇兄,十余载风霜,终得归乡,实乃大宋之幸、朕之幸啊。
"
他刻意放缓语速,声音微颤却透着帝王威仪:
"当年仓促南渡,未能护得母后与皇兄周全,朕... 朕心中有愧。
"
话音未落,便见赵恒佝偻着背趋步上前,腰间褪色玉带滑落半寸,拱手时袖口露出补丁摞补丁的里衬:
"都是臣弟无用,当年失了汴京,才让母后受苦,让陛下... 让陛下为难了。
"
说罢便要下跪,被赵构用尽全力扶住,两人指尖相触的刹那,都感到对方身体的僵硬。
赵旉上前见礼时,赵恒盯着他玄袍上的金线龙纹,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仿佛溺水者抓住浮木般拱手:
"太子殿下真是有太祖、太宗之风!听闻您率军收复河东河北,连大同府都收入囊中,这等功绩,我大宋百年来未有啊!
" 他的声音刻意拔高,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麻雀。
"往后振兴基业,全靠殿下了!
"
韦太后拉着赵旉的手,用袖口拭泪时露出腕上冻伤的疤痕:
"好孙儿... 哀家在北边就听说了,你比你父皇年轻时还有胆识。
" 她突然压低声音,
"当年在五国城,金人常拿你的战功来来敲打我们呢。
"
宗正寺卿赵士?适时上前,紫袍拂过地面扬起微尘:
"太后娘娘、定王殿下一路劳顿,宫中已备下暖阁与膳食。
"
他侧身引路时,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赵恒腰间玉带。
"太子殿下还要接见金国使团,待安顿后再详叙亲情不迟。
"
当皇室车驾消失在宫墙转角,赵恒掀开轿帘回望,只见赵旉正与赵鼎、秦桧低语,三人身影被晨光拉长,在地面投下交错的暗影。
董先率领的岳家军护卫队抵达时,完颜亮故意让坐骑在城门前踱步。
他翻身下马,锦袍下摆扫过青石板发出猎猎声响,抱拳时袖口绣金海东青纹样在阳光下闪烁,那是女真贵族的象征,却被他绣得格外张扬。
"久闻南朝太子殿下天纵英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
他夸张地环顾四周,
"单是这临安城的气象,便比我上京城... 咳,更显繁华。
"
话音未落,手指已指向城楼上斑驳的宋字匾额。
"听闻殿下一举收复河东河北,连大同府都收入囊中,这等军事奇才,在大金也是百年难遇啊!
"
赵旉负手而立,嘴角噙着淡笑:
"金使过誉了,祖宗基业,自当竭力收复,不过是分内之事。
"
他的目光落在完颜亮腰间狮首刀柄上,那柄刀的纹路与金兀术密信中描述的斩将刀如出一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