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宋铁血太子,力挺岳飞北伐! > 第112章 捷报传江南

第112章 捷报传江南(2/2)

目录

赵旉的车架刚在渡口出现,对岸等候的百姓便如决堤之水般涌来,有人高举着用桑皮纸绘制的中兴万岁木牌,有人将孩童架在肩上眺望,发间还别着象征吉兆的茱萸。

当朱漆马车驶上栈桥时,不知谁带头唱起《诗经?无衣》,刹那间,上千人齐声高歌,声浪压过汹涌的潮头:“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船头,三十四岁的李清照扶着侄女的手望向临安方向,素色裙裾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建炎南渡时,我尚在洪州,今日见赵殿下北定大同,方知收拾旧山河终有日。“

说罢,她从袖中取出螺黛笔,在船舷的桐油木板上题下收复二字,墨色沉入木纹,宛如两滴凝固的热血。

不远处,有渔民将新捕的鲈鱼穿在竹枝上,凑到车架前高喊道:“殿下尝尝江南鲜,等打下会宁府,咱送鲈鱼去金兀术坟头!“

当赵旉的车驾驶入临安城门时,正阳门的鼓楼上突然擂响六十四声得胜鼓。

鼓声震落了檐角铜铃上的积尘,也惊动了深宫内院的主人。

赵构握着大同府收复的奏报,指节将明黄缎面捏出褶皱,案头的建盏早已凉透,正如他日渐衰微的皇权。

窗外,百姓们追逐着车驾抛洒的铜钱,欢呼声浪一波高过一波,而御座旁的烛火却在风中摇曳不定,将帝王的影子拉得扭曲而狭长。

朱雀大街的欢呼声浪尚未平息,赵旉的朱漆马车已碾过御街的青石板。

奉天门前,赵鼎率领百官肃立,紫袍玉带在晨雾中排成整齐的阵列。

当车帘掀开的刹那,秦桧的乌纱帽微微颤动,他瞥见赵旉玄狐裘上沾染的太原霜雪,喉头不自觉滚动,三个月前他还在奏请割让河南、陕西等地求和,此刻却要在得胜的太子面前俯首。

"臣赵鼎率百官,恭迎太子殿下凯旋!

"

赵鼎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激昂,却掩不住眼角的复杂神色。

秦桧紧随其后跪拜,象牙笏板几乎要戳到青砖缝里,他能感觉到身后王次翁的官靴在微微发抖。

赵旉扶着邱羽的手下车,九龙吐珠冠上的东珠扫过主和派官员的头顶,在秦桧弯腰的瞬间,他听见太子轻笑道:

"秦相近来安好?听说江南世家的粮草,多亏你周旋。

"

这句话如同一记闷棍打在秦桧背上。

他猛地抬头,撞进赵旉深不见底的眼眸,那里面没有怒火,只有冰冷的审视。

"臣... 臣不敢居功,皆赖陛下与殿下天威。

"

他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身旁的万俟卨已吓得额头冒汗,他们两月前还在密谋如何阻挠北伐粮草,此刻却要对这位刚收复大同的太子表忠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