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笑了,拥兵三十万,让我叫你陛下 > 第041章 可惜朕不是先帝,襄王更不是当年的朕!

第041章 可惜朕不是先帝,襄王更不是当年的朕!(1/2)

目录

另外一边。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老皇帝亲自为张夫子斟了一杯茶,茶汤澄澈,映着烛光微微荡漾。

“夫子,朕近日夜不能寐,太子之事虽已了结,但朝野上下暗流涌动,江湖势力更是蠢蠢欲动。”

老皇帝缓缓开口,目光深沉,“朕想听听夫子的高见。”

张夫子接过茶盏,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沉吟片刻,道:“陛下,太子之事,看似是储位之争,实则背后牵扯甚广。老臣听闻,太子之死,并非自尽?”

老皇帝眉头微皱,目光扫向赵高。

赵高连忙躬身道:“回夫子,太子确系服毒自尽,东宫侍从皆可作证。”

张夫子微微一笑,目光如炬:“赵大人,太子被废后,东宫早已被严密看守,毒药从何而来?”

赵高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此事仍在彻查,或许是太子早有准备。”

张夫子不再追问,转而看向老皇帝:“陛下,太子虽有过错,但毕竟是您的骨肉。如今他骤然离世,朝中必有议论。若有人借机生事,恐怕……”

老皇帝冷哼一声:“朕的儿子,朕自有决断。倒是那些江湖门派,竟敢插手朝堂之事,实在狂妄!”

闻言,张夫子目光闪烁,他倒是没想到老皇帝已经如此冷血,不过还是点头说道:“江湖势力向来桀骜不驯,尤其是听禅寺,暗中与二皇子勾结,妄图以佛门之力干涉朝政,确实该敲打一番,只不过不曾想却被三皇子一夜肃清了!”

老皇帝眯起眼睛,淡淡说道:“夫子这句话是何意?”

张夫子轻抚茶盏,指节在青瓷上叩出清响:“襄王殿下马踏听禅寺时,老臣听闻殿下破寺前曾言……”

他忽然抬眸,苍老的眼皮下精光迸射,“‘今朝且借佛前火,焚尽天下不臣心’。”

茶汤突然泛起涟漪,老皇帝袖中漏出的剑气在案几刻出三寸深痕。

赵高鬓角渗出冷汗,发现御书房十二盏宫灯竟同时暗了一瞬。

“朕也对这句‘焚尽天下不臣心’极为赞扬。”

老皇帝笑声像钝刀刮骨,“只不过夫子觉得朕这儿子,焚的是听禅寺,还是...”

龙纹袖口扫过奏折上‘襄’字朱批,“朕的江山?”

窗外惊雷炸响,暴雨突然倾盆而下。

张夫子白须在电光中根根分明,他目光中满是平静,淡淡说道:“老臣倒想起二十年前那场血雨。当时陛下在潜邸作《讨逆檄》,有句‘愿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

茶盏突然炸裂,瓷片深深扎进檀木案几,“如今襄王殿下,颇有陛下当年风骨。”

老皇帝指节发白,案上密报突然自燃,火苗映得他半边脸如恶鬼:“夫子今日是来为逆子张目?”

“老臣张的是天下苍生之目。”

张夫子任由茶汤浸透袖袍,枯手指向窗外电闪雷鸣,“陛下请看这雨势,像不像先帝驾崩那夜?”

老皇帝目光如刀,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最终,老皇帝淡淡开口道:“夫子,朕记得你曾教导过老二《微言集》,他学得如何?”

张夫子神色不变,淡然道:“二殿下聪慧过人,尤擅‘微言大义’,常能举一反三。”

老皇帝冷笑一声:“哦?那他可曾向夫子请教过‘屠苏氏克段于鄢’?”

(s:此处借鉴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郑庄公纵容弟弟共叔段谋反,待其罪行昭著,再一举诛灭。)

张夫子目光微闪,缓缓道:“二殿下确实问过,老臣告诉他,公苏段之败,在于‘多行不义必自毙’。”

老皇帝眯起眼:“那夫子觉得,朕的二皇子,是屠侯,还是公苏段?”

御书房内空气骤然凝滞,连烛火都似被无形的威压逼得低伏。

张夫子沉默片刻,忽而一笑:“陛下何必试探?老夫今夜既然来了,肯定乃是为陛下而来!”

空气一阵波动。

老皇帝缓缓收敛怒气,恢复平静:“夫子坦率,朕喜欢!”

“陛下谬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