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云雷纹护符永恒(1/2)
苏州河畔的老作坊区在细雨里静默着,青石板路被雨水浸润得发亮,几片梧桐叶黏在路面上,像是舍不得离开夏日的残梦。王师傅的匠人作坊今日挂着白色的挽联,墨迹在潮湿的空气里微微晕开。
九十八岁的王师傅走了,带着他那一手雕刻云雷纹的绝技,安静地沉入了永恒的长眠。
作坊里,苏明远站在师父的灵柩前,手中捧着一枚已经泛黄的首代云雷纹护符。他的目光穿过半开的窗户,落在淅淅沥沥的雨幕中,思绪却飘向了很远的地方——那个他原本所属的明代嘉靖年间。
“刻坏了没关系,重要的是,别让刻刀停下。”
王师傅临终前的嘱咐还在耳边回响,苏明远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右手虎口处的老茧,那是跨越了五个世纪的习惯——握刻刀的习惯。
作为明嘉靖三十五年的状元,苏明远本该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却在一场离奇的电闪雷鸣后,来到了这个陌生的时代。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王师傅时的震惊,那位老人拿起刻刀的样子,与他前世在工部任职时的匠作大臣如出一辙。
“明远,你来决定师父陪葬哪些物品吧。”师兄的声音将他从回忆中拉回。
苏明远点点头,将手中的首代护符轻轻放入棺木中,又拿起一旁尚未完工的木胚护符,小心翼翼地放在首代护符旁边。木胚上只有浅浅的几道纹路,是王师傅留给徒孙的作业。
“师父真的要把这个带走吗?”年轻的徒孙林小雨红着眼睛问道,“这是师父最后一件作品啊。”
“师父要带走的不是护符,而是一个念想。”苏明远轻声说,“而留给你的,不是作业,是传承。”
小雨似懂非懂地看着那未完成的木胚,手指不自觉地模仿着雕刻的动作。
送葬的队伍缓缓走向墓地,苏明远跟在后面,思绪万千。他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十年,却依然时常在深夜惊醒,以为自己还置身于那个烛火摇曳的明朝书房。是王师傅收留了他,教会他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也让他重新拿起了刻刀。
“明远师兄,你会接手作坊吗?”葬礼结束后,小雨担忧地问道。
苏明远摇摇头,“我有自己的路要走。不过你放心,作坊会继续开下去的。”
事实上,苏明远早已在城西开了家小小的工作室,专门研究古代纹饰与现代工艺的结合。但他没有告诉小雨的是,王师傅临终前还交给了他一个特殊的任务——寻找云雷纹护符在新时代的意义。
三天后,苏明远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室。这里与王师傅的传统作坊截然不同,墙上挂满了数字设计图,桌上既有传统的雕刻工具,也有3d打印机和激光雕刻机。
“苏老师,您看看这个设计行吗?”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迎上来,她是苏明远合作的设计师小陈,“这是为环保艺术展准备的3d打印护符,材料完全可降解。”
苏明远接过平板电脑,仔细端详着上面的三维设计图。图案是以传统云雷纹为基础,融入了水波纹的元素,象征着循环与再生。
“这里,转折处太生硬了。”苏明远用手指放大图案的局部,“云雷纹的精髓在于流转不息,就像天上的云,雷声的回响,要有一种流动感。”
他拿起一支触控笔,在屏幕上轻轻修改起来。小陈站在一旁,惊讶地看着那些古老的纹样在苏明远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苏老师,您怎么会对传统纹样这么了解?有些细节我查遍资料都找不到。”
苏明远手中的笔顿了顿,没有回答。他怎么能告诉她,这些纹样曾经遍布他生活过的每一个角落——从宫殿的梁柱到祭祀的礼器,从官员的服饰到书房的屏风。
“有些知识,是手把手教出来的。”最终,他只能这样含糊其辞。
护符打印出来后,苏明远亲自为它做了最后的手工修饰。即便是最精密的3d打印机,也无法完全复制手工雕刻的那种灵气——这是王师傅教给他的,也是他作为明代状元郎的那段经历所印证了的。
“完美!”小陈看着成品惊叹道,“不过苏老师,有人提议我们应该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每枚护符的流转过程,说是可以增加附加值。您觉得呢?”
苏明远微微皱眉。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年,他依然对某些新技术感到陌生。但在仔细了解区块链的原理后,他却意外地发现,这种分布式记账的方式,与他记忆中明代民间使用的“连环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可以试试。”他最终点头,“不过重点不是技术,是故事。每枚护符都应该有自己的故事。”
半个月后,苏明远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是苏明远先生吗?我是明远书院的负责人,我们想邀请您参与护符博物馆的扩建项目。”
“明远书院?”苏明远愣住了,这个与他名字相同的书院他早有耳闻,是苏州地区最有名的民间文化机构之一。
“是的,我们得知您对传统纹饰有独到研究,特别是您最近参与的3d打印护符项目,与我们‘护符墙’的理念非常契合。”
挂断电话后,苏明远陷入沉思。明远书院,这个巧合让他感到不安,又有些好奇。前世作为状元郎,他与书院有着不解之缘;今生,难道又要续上这段缘分?
第二天,苏明远来到了明远书院。护符博物馆位于书院东侧,是一栋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建筑。一进门,他就被那面传说中的“护符墙”震撼了——整整一面墙上,镶嵌着成百上千枚各式各样的护符,从古朴的木雕到精美的玉刻,从传统的金属铸造到现代的3d打印作品。
每枚护符下方都有一个小小的标签,记录着护符主人的故事。
“很震撼,不是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向苏明远,“我是书院的创始人,李慎之。”
苏明远转身,礼貌地点头致意。当他的目光与老者相遇时,却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熟悉感。那双眼睛,深邃而睿智,仿佛能看透人心。
李老先生带领苏明远参观护符墙,讲述着其中一些护符背后的故事。
“这枚,”李老先生指着一枚已经褪色的桃木护符,“属于一位2025年的剧场演员,她在第一次登台前收到了这枚护符,从此每次演出都带在身边,直到她退休的那天。”
“而这枚,”他移步到一枚镶嵌着红色宝石的金属护符前,“属于一位火星基地的工程师,他在前往火星前,特意定做了这枚结合云雷纹与火星符号的护符。”
苏明远仔细端详着那枚护符,云雷纹的流转与火星符号的棱角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既古老又未来的美感。
“这些护符见证了百年变迁,却承载着相同的情感——对美好的祈愿,对保护的渴望。”李老先生意味深长地说,“苏先生,您知道为什么这些护符能跨越时代,打动人心吗?”
苏明远沉思片刻,答道:“因为它们不仅仅是物品,更是情感的容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