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440章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第440章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1/2)

目录

郑仪原本打算直接回市里的。

陈匣去临川挂职副书记的事情,需要尽快敲定。

但就在某个瞬间,一个念头毫无征兆地跳了出来——郑浩。

他那个倔强、自尊心极强、宁愿在基层吃苦也不愿轻易向他开口的弟弟。

今天来临川,行程紧凑,都是公开活动。

他当然知道郑浩就在临川住建局,但他不能,也不会在这种场合特意去见他。

那不是关心,那是给他添麻烦,也是给自己找不必要的关注。

但现在,行程结束了。

去看看他。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挥之不去。

虽然自己选择了从政这条路,注定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要变成一个六亲不认、冷酷无情的官僚。

家庭,亲情,在他心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对这个从小看着长大、如今独自在基层摸爬滚打的弟弟,他始终存着一份牵挂和担忧。

他知道郑浩的脾气,知道他不想活在自己的光环下。

所以,他从未动用权力为郑浩铺路,只是在他笔试失利、心灰意冷时,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妥的锻炼机会。

借着城投集团项目协调员的名义,把他放到临川住建局。

郑仪希望他能真正沉下去,了解最真实的华夏,磨砺心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真的能完全放心。

尤其是最近,从郑浩偶尔通电话时欲言又止的语气,以及侧面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他知道郑浩在临川过得并不轻松,甚至可能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委屈。

今天既然来了临川,又恰好有这样的“空档”,何不亲自去看一看?

以一个兄长的身份,而不是市委副书记的身份。

让陈默同行,也合情合理。

毕竟,郑浩是“挂”在城投集团名下来的,陈默作为郑浩名义上的最高领导,关心一下派到基层的年轻员工,说得过去。

这既不会给郑浩带来太多压力,也能让自己和陈默亲眼看看他的真实生活状态。

于是,在离开临川县城前,郑仪对司机吩咐了一句,绕道去了郑浩租住的那个老旧小区。

车子停在楼下不起眼的角落。

郑仪和陈默步行上楼。

陈默事先已经通过城投集团在临川的分支机构,了解到了郑浩的具体住址。

看着这栋墙皮有些剥落、楼道昏暗的老楼,陈默心里也有些感慨。

郑副书记的亲弟弟,就住在这样的地方。

这和他印象中那些高干子弟的生活,相去甚远。

也让他对这位从未谋面的年轻人,多了几分好奇和……敬意。

敲了半天门,没人应。

郑仪看了看时间,估计郑浩还没下班,或者在外面忙。

他略一沉吟,对陈默说:

“等等吧。”

陈默立刻明白了郑仪的意思。

他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

几分钟后,一个穿着物业制服的中年男人急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串钥匙。

他是城投集团旗下物业公司的人,这个小区虽然老旧,但部分物业也被城投集团整合了。

看到陈默,物业经理显然认出了这位集团大佬,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陈默摆了摆手,低声交代了几句。

物业经理连忙点头,用备用钥匙打开了郑浩的房门,然后识趣地迅速离开。

郑仪和陈默走进了郑浩的出租屋。

房间很小,一览无余。

一张旧木床,一个简易衣柜,一张摆着笔记本电脑的书桌,两把椅子,再无他物。

收拾得倒是很干净,东西摆放整齐,但难掩简陋和清贫。

书桌上,除了电脑,还堆着一些文件和书籍,大多是城市建设、政策法规之类的。

郑仪走到书桌前,目光扫过那些书籍和摊开的笔记本。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工作要点、学习心得,字迹工整。

他随手拿起一本翻开,里面不仅有对政策的理解,还有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甚至还有对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比如,关于如何更人性化地推进拆迁,关于残疾人就业帮扶的困境等等。

虽然有些想法还显稚嫩,但看得出,郑浩是在真正地思考和投入。

陈默也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中暗暗点头。

这个年轻人,确实和那些混日子的不一样。

两人没有动任何东西,就这么站在房间里,等着郑浩回来。

所以,当郑浩满身灰尘、一脸疲惫地推开门,看到屋里赫然站着哥哥郑仪和城投集团老总陈默时,整个人都懵了。

他甚至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以为自己走错了门,或者出现了幻觉。

“哥……陈总?你们……你们怎么……”

郑浩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惊讶而有些结巴,他看了看门牌号,又看了看屋里的两人,确认自己没走错。

郑仪看着弟弟那副狼狈又错愕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眼神里带着兄长特有的关切。

“怎么,三个月不见,连你亲哥都不认识了?”

郑仪看着弟弟愣在门口那副样子,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些。

他没急着解释,只是走上前,很自然地抬手,轻轻掸了掸郑浩肩膀上还没拍干净的灰尘。

动作自然而亲昵,带着长兄如父般的关切。

“忙了一天?看你这一身灰。”

郑仪的语气很平常,就像任何一个哥哥看到晚归的弟弟时会说的话。

这简单的动作和话语,瞬间化解了郑浩大部分的紧张和错愕。

他下意识地也低头拍了拍身上的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嗯,帮之前那个拆迁户搬了个家,刚弄完。”

这时,站在一旁的陈默也适时上前一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客气笑容,主动向郑浩伸出手:

“郑浩同志,你好。我是城投集团的陈默。”

“陈总您好!”

郑浩连忙伸出还有些脏的手,又觉得不妥,想缩回来,但陈默已经稳稳地握住了他的手,力道适中,没有一丝嫌弃。

“早就听郑书记提起过你,年轻有为,在基层锻炼得很扎实。今天总算见到了。”

陈默的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礼貌,又将郑仪和郑浩的关系点明在“兄弟”范畴内,避免了其他不必要的猜测。

“陈总您过奖了,我刚参加工作,还在学习阶段。”

郑浩谦逊地回应,心里却因为陈默的平易近人和哥哥的突然出现,而感到一丝暖意。

郑仪指了指屋里那两把简单的椅子:

“别站着了,坐吧。”

郑浩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招呼两人坐下,自己则有些局促地站在床边,感觉这小小的房间因为多了两位“大人物”而显得格外拥挤。

“哥,陈总,你们怎么突然来了?也不提前打个电话……”

郑浩一边说着,一边手忙脚乱地想去找杯子倒水,却发现暖水瓶是空的。

“别忙活了。”

郑仪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客气。

“今天来县里有点事,顺路过来看看你。陈总正好也在,就一起过来了。”

他轻描淡写地解释了一句,然后目光落在郑浩脸上,带着认真的询问:

“怎么样,这三个月?在县里还适应吗?都干了些什么?”

终于还是问到了这个问题。

郑浩的心微微紧了一下。

他看了看哥哥,又看了看旁边面带微笑、眼神却透着审视意味的陈默。

他知道,自己不能撒谎,也不能夸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