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彭城暮鼓.(1/2)
第一百六十四章 彭城暮鼓
建安十三年冬,彭城护城河结着薄冰,倒映着城头飘扬的“曹”字大旗。陈果站在了望塔上,望远镜里可见城内百姓衣不蔽体,在曹军督工下搬运石块加固城墙。马超握着狼毫在地图上圈画,墨汁在“泗水”二字旁洇开深色斑块:“徐州之战时,曹操在这里屠城三日,如今百姓见我们穿的不是曹军服饰,怕是……”
“所以我们更要让他们看见,”柳如烟将刚誊抄好的《免赋令》递给亲兵,“把这些用投石机射入城内,每十户一张。”她转头看向陈果,发现他正盯着护城河上的浮冰出神,“在想什么?”
陈果放下望远镜,指尖摩挲着腰间伏波将军虎符:“当年陶谦派糜竺迎刘备入徐州时,百姓夹道相迎。如今不过数年,竟成人间炼狱。”他忽然转身,目光扫过帐中诸将,“明日攻城,不许用火箭,不许劫掠府库,违令者斩。”
张辽抱拳领命,却见徐晃眉头微蹙:“主公宅心仁厚,但曹军惯于驱使百姓上城防守,若不用强……”
“所以我们要打心理战。”陈果从案几下取出一卷帛书,“这是荀彧先生密信,曹操为筹备南征,正从徐州强征三万青壮。”他望向马超,“孟起,你率五千西凉铁骑绕后,截断曹军粮道,顺带将徐州百姓编的‘蒿里行’唱给曹军听。”
马超挑眉:“那些骂曹贼的民谣?”
“对。”陈果忽然轻笑一声,“当年董卓焚烧洛阳,百姓编歌谣诅咒,不出三月便遭天谴。如今曹操重蹈覆辙,军心岂能稳固?”
深夜,彭城西门忽然传来战马嘶鸣。巡夜的曹兵举着火把望去,却见月光下立着数十匹空鞍战马,马鞍上都挂着一只陶碗,碗里盛着半块硬饼。更诡异的是,城墙下不知何时摆满了泥人,每个泥人都穿着曹军服饰,心口插着木牌,上面写着“徐州亡魂叩问”。
“是……是当年被屠的百姓索命!”一名新兵突然扔掉长矛,抱头鼠窜。城头顿时炸开锅,火把跌落护城河,惊起无数寒鸦。
与此同时,城南传来苍凉的羌笛。马超骑在赤兔马上,身后五百西凉铁骑齐声唱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歌声混着北风卷入城内,正在巡城的曹仁握紧剑柄,只觉后颈发凉——这曲调与当年宛城之战前,张绣的降兵所唱竟是一模一样。
“将军,北门发现敌军!”斥候的禀报打断思绪。曹仁赶到北门时,正见陈果的“义”字大旗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更令他心惊的是,旗下士兵竟推着数十辆粮车,车上插着木牌:“开城即发粟米,违令者断粮三日。”
“这是攻心为上。”副将李典握紧腰间环首刀,“当年主公在兖州,也是用粮草分化吕布部众……”
话音未落,忽闻西门方向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呐喊。陈果举起望远镜,看见一群百姓正手持农具砸开城门,为首的老汉竟穿着陶谦当年赏赐的锦袍。马超的铁骑适时赶到,马蹄扬起的雪粒中,“马”字大旗与“义”字大旗交相辉映。
彭城破城之时,曹仁率亲卫退守内城。陈果站在坍塌的城墙上,望着跪在面前的徐州百姓,忽然想起柳如烟曾说过的一句话:“百姓求的不是青史留名的英雄,是能让他们夜里睡个安稳觉的人。”他蹲下身,将怀中的麦饼掰碎分给孩童,抬头时正看见柳如烟扶着一位盲眼老妇走来,发间银簪沾着些许雪花。
“主公,内城守军愿降。”张辽的声音打断思绪。陈果转身,看见曹仁被两名士兵押解着走来,铠甲上还沾着血迹。令他意外的是,曹仁腰间挂着的不是兵器,而是一串风干的桑葚——那是徐州百姓用来充饥的食物。
“陈果,”曹仁抬头时,目光扫过远处正在分发粮食的西凉铁骑,“你真以为仅凭仁义就能平定乱世?我堂兄手握兖州、豫州,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拿什么跟他斗?”
陈果没有回答,只是从柳如烟手中接过一碗热粥,递给曹仁:“先喝了吧。你驻军彭城这半年,可曾吃过一口百姓种的粮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