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靠基建实现民富国强 > 第85章

第85章(1/2)

目录

第85章

巡视完高平和南夷岛, 云煦泽又清闲下来,每日都会和章丰钊几局棋。

他答应朱隆给永昭帝上书组建水军之事,昨日已经派人去洛京送信, 云煦泽猜测永昭帝应该会同意。

刚清闲几日, 云煦泽突然想起来他之前只巡视了高平城, 还没有去城外村落看看。

他上一次去村子,还是陪着章丰钊出城, 那次他看到百姓为人丁税所累, 从而下定决心取消人丁税。

过去这么长时间, 他也想看看他做了这么多事, 对百姓到底是有多少改变。

想罢,云煦泽便让小福子准备马车, 明日一早出城, 若是来不及回城就在庄子住下。

那庄子建成以后,云煦泽还没去住过呢。

在离开前,云煦泽还邀请章丰钊一同去,但章丰钊才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奔波,还没恢复过来,便拒绝了云煦泽。

次日一早

云煦泽带着小福子出城,祝云凌带着二十亲兵护卫左右,他们皆去掉了甲胄, 免得引人注意。

他这次不想去高平附近的村落,特意吩咐马车去临元县, 临元县是高平五县之一,离高平最远, 和合昌郡相邻。

云煦泽虽然就藩三年,但他一直待在高平, 也就去过两次南夷岛,临元县还真没去过。

按照规矩,藩王无诏不得离开封地,某种程度上来说,临元县是云煦泽能到的最远的地点,哪怕和合昌郡相邻,他也不能去合昌郡。

到了临元县,云煦泽没去县城,只是让马车在官路上走,恰好听到某个村子传来喧哗声,便让马车停下,云煦泽带人进了村子。

这个村子不大,也就几百户人家,突然来了陌生人,还带着一群护卫,本来喧闹的村民们立刻安静起来,青壮们凑在一起警惕地看着他们,村长出声道:“郎君是何人?为何来我们村子?”

云煦泽含笑道:“在下是合昌郡人,听闻高平要举办神医比赛,便想去凑个热闹,途径贵宝地听到了喧哗声,心生好奇这才进来看看,若是需要帮忙尽快开口。”

他们村子靠近合昌郡,这两日确实有合昌郡百姓来问神医比赛的事。

又见云煦泽态度和善,村长的警惕散去一半,道:“多谢郎君好心,只是一些小事而已”

云煦泽看着面前青壮们脸上并未散去的激动之色,好奇道:“在下能否知道发生了何事?”

云煦泽穿着华丽,一看身份就不差,再加上此事并非丑闻,村长没有犹豫便把事说出来。

“村子里的吴二郎已经定亲,他阿爷想修缮房屋,好让新人欢欢喜喜进门,但自从谨王殿下大公无私地公开水泥配方后,县城多了好几家水泥工坊,价钱也低了很多。吴二郎便想把自己的屋子推倒重建一间水泥砖房。”

云煦泽听到这话,擡眸扫了一眼村子,发现村民们的房屋还是以茅草屋为主,只有寥寥几间水泥砖房,看样子也是新盖的。

那吴二郎会生出盖水泥房的想法,恐怕也是因为那几处水泥砖房,毕竟在同一个村,总会有比较心理。

尤其是恰逢娶妻,谁都想让丈人家高看一眼。

祝云凌看着面前十几个青壮,狐疑道:“只是商议这等小事,需要外人参与吗?”

而且这其中多是青壮,就跟要密谋什么事似的。

村长解释道:“吴家有些积蓄,给二郎盖一间水泥砖房没什么,可吴家有两个儿子,大郎虽然已经娶妻,兄弟二人并未分家,给二郎盖水泥房,那大郎肯定也不能落下。”

“水泥的价钱虽然降了,但红砖的价格可不低,吴家没能力修建两间水泥房,吴老汉怕引起兄弟不睦,就拒了吴二郎。”

“但吴二郎不死心,他这段时间日日往城里跑,去了数家砖窑,想要找到低廉的红砖。奔波了数日,他还真和一家砖窑商议好,能用比较低的价钱买到红砖,但前提是他买得足够多。”

云煦泽听明白了,那家砖窑是为了卖出更多的红砖才同意降价。

村长继续道:“但吴家那两间房屋总共也不需要多少红砖,即便把堂屋加上也满足不了砖窑的要求,吴二郎便想和村里人一起买。这两年高平多了很多工坊,村里很多人都有了活计,再加上蔗糖的进项,家家户户都有些余钱。”

云煦泽听明白了:“本来是吴二郎一家要盖砖房,现在被他鼓动,村里的青壮们都有些意动。”

村长道:“也不算鼓动,其他村里很多人都修了砖房,我们村里就只有几间,说出去也不好听。而且二郎谈下来的价钱确实很低,老朽也打听过红砖价钱,这个价钱很难遇到,今后红砖价钱或许还会涨。”

怪不得吴二郎能说服这么多青壮,原来是有村长在背后撑腰。

村长自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村里要是人人都住上砖房,上面的大人看到,自然会认为他这个村长当得好。

云煦泽笑了:“这个吴二郎还真聪明。”

或许村长也是被他鼓动的。

只为了盖一间砖房,竟然轰动了整个村子。

挺有趣的。

祝云凌则好奇道:“那他们商量好了吗?”

村长道:“他们会先和二郎去砖窑看看,若是红砖质量不差,而且价钱真如二郎所说,我们便以村子的名义和砖窑交易,到时候一同盖房。”

民间盖房自然不可能请工匠,只要有水泥和红砖,请几个亲戚过来帮帮忙,十天半个月就能完工。

效率不是一般得快。

云煦泽对吴二郎有些兴趣,问道:“哪位是吴二郎?”

话音刚落,一个相貌普通的年轻人站出来,道:“我便是。”

云煦泽打量他一眼,看不出来什么特别,道:“现如今盖水泥砖房的人很多,县城的砖窑应该不缺生意,你们村子不算大,即便村民都买红砖,估计也不算什么大单子,你是如何让砖窑同意降价的?”

吴二郎道:“在下没去找那些有家族撑腰的砖窑,而是找了一家以村子名义新建的砖窑。那里面烧砖工人都是村子里的人,那个村子靠近多峰山,红砖的原料都是村民去山里取,这就意味着他们红砖的成本很低。”

“因为没有家族撑腰,再加上砖窑新建,很多人并不相信他们的手艺,他们需要一笔订单来开张,而我们村子需要一批廉价的红砖,双方都不吃亏。”

双赢的买卖!

但这其中有个关键。

“你是如何找到的那个砖窑?”

做生意就是不断试探对方的底线,但首先要弄清对方的底细,才能有试探的机会,要不然一开口撞马蹄上,连说第二句话的机会都没有。

吴二郎也没隐瞒,道:“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在下对临元县的事情有些了解。”

连新建的砖窑都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了解。

云煦泽取出十两银子:“我想知道临元县这段时间发生的事,能让我满意,这十两便是你的,权当给你成亲的礼金。”

吴二郎眼睛一亮:“谢郎君。”

其他人都羡慕地看向吴二郎。

十两银子啊!

他们得攒多少年才能攒到这么多银子。

吴二郎若是早得到这么多银子,他就不用费心思找廉价的红砖了。

可若不是他鼓动村民和他一起买红砖,云煦泽也不会被吸引人。

一饮一啄,终有定数。

云煦泽道:“别高兴得太早,你说的消息要让我满意。”

吴二郎很是自信道:“凡是临元县的事,我全都知道。”

他把买砖的事交代给另一个人,便随着云煦泽在村里闲逛。

见云煦泽没有要问的意思,吴二郎便主动开口道:“郎君方才说为了神医比赛而来?”

“正是。”

吴二郎道:“谨王殿下很重视这次比赛,光是关于神医比赛的告示就更新了好几次,县城的四处城门专门有差役和百姓解释告示内容。”

“而且早在之前官府就在修建医馆,医馆的位置都选在几个大村子,但那几个大村子正好在县城的几个方向,离得不近,但对于周围的百姓来说,确实比去城里的医馆方便。”

“我怀疑这次神医比赛就和医馆有关。”

云煦泽扭头看他,故意怀疑道:“据我所知,高平修建了很多建筑,之前还建了蒙学,你怎么知道这次修建的是医馆?”

因为坐镇医馆的大夫还不够,官府并未公开医馆的存在,百姓习惯了官府大兴土木,也没人好奇,不过就是多了几个建筑罢了。

吴二郎只是一个普通百姓,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吴二郎神秘道:“郎君只需要知道我的消息肯定是真的便可。”

云煦泽大概猜出来了。

能如此确定,消息只能是来自县衙。

果然每个消息灵通的人,都和县衙的人有点关系。

云煦泽没在意这些,能打探到消息是吴二郎的本事,这也不算是机密。

“这是关于高平的消息,有没有临元县本地的消息?”

没人比云煦泽更了解高平的每项决策,他可不是来找吴二郎打探高平消息的。

吴二郎见云煦泽表情没什么变化,不由得有些失望,这是他掌握得最有价值的消息,本想给云煦泽一个震撼,结果人家不在意,根本没有继续问下去的念头。

但云煦泽是给钱的金主,吴二郎只能听命,想了想道:“最近总有合昌郡的人来临元县打听神医比赛的事,还有一些人打算在临元县住下,等神医比赛开始就前往高平。”

祝云凌愣了:“临元县就挨着合昌郡,在临元县住下和在合昌郡住有什么区别,还不如去高平呢?”

吴二郎道:“这位郎君有所不知,高平城的客栈已经开始涨价,而且已经有客栈被人预订,因为神医比赛的具体时间并没确定,有人财大气粗地直接包下整个七月,现在开始订客栈都算晚了。”

“随着神医比赛临近,高平五县的客栈应该都会客满,现在订下客栈哪怕用不着,到时候也能转让给别人。何况合昌郡那么大,总有人离高平远,住在临元县好歹离高平城近些。”

吴二郎有些羡慕道:“我要是有银子,就把高平每个县城的客栈包下来,到时候只是转卖给别人,就能大赚一笔。”

这一点倒是云煦泽忽略了,高平五县都属于高平,比起南夷岛,百姓们肯定会先把目光放在其他四县,只有这些客栈都爆满后,他们才会把目光放在南夷岛。

祝云凌好奇道:“只是一个神医比赛,会有这么多人?”

高平五县的客栈加起来可不少。

吴二郎道:“只是神医比赛当然没那么多人,但谨王殿下说了会在比赛期间让大夫给百姓看病,谁还没个小病小灾?难得不用给诊费,哪怕没病也得去凑个热闹。”

云煦泽微微皱眉,借助神医比赛,为百姓看病省一笔钱,他本是好意,可不能让一群没病的人浪费资源。

祝云凌看了眼云煦泽,道:“谨王殿下肯定不会让没病的人去捣乱。”

吴二郎深以为然地点头:“谨王殿下虽然仁爱,但做事素来周到,绝不会让人破坏规矩。”

祝云凌顺势问道:“你们高平的人似乎都对谨王很敬重?”

吴二郎正色道:“不但是敬重还有感激,在谨王殿下来之前,我们村里的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因为家里穷,大兄迟迟娶不到娘子,还是在谨王殿下让商铺收购蔗糖后,家里才攒了些钱给大兄娶了娘子。”

云煦泽改变了千千万万的高平百姓,吴二郎家只是其中一家的缩影。

祝云凌就喜欢听人夸云煦泽,笑道:“这般说来,谨王确实挺好的。”

“是非常好。”

夸人的话听一两句就够了,云煦泽转移话题道:“临元县还有何趣事?”

吴二郎又想了一会儿,道:“趣事没了,怪事倒是有一件。”

“什么怪事。”

吴二郎道:“因为谨王殿下收服了陵越人,又得了无视瘴气的法子,这两年多了很多进山狩猎的猎户,毛皮无用便会卖到城里商铺。”

“最近临元县来了一个收购毛皮的商队,这是第一家来临元县收购毛皮的商队。”

祝云凌道:“你都说了这两年才有猎户进山狩猎,商队可能也是最近知道这里有毛皮。”

吴二郎道:“若只是收购毛皮当然不算怪事,但这个商队来了临元县后,却派不少护卫进了多峰山,说是需要一张白狐皮,因为没有猎户猎到白狐,他们便自己派人进山狩猎。”

“商队是做生意的,我从没听说有商队自己狩猎的,他们想要白狐皮,完全可以高价悬赏,自然有猎户去狩猎,他们那些护卫难不成会比猎户更擅长狩猎?”

“而且那个商队是在半月前来的临元县,来到临元县的当日便派护卫进山狩猎,至今还没出来。”

“哪怕是最老成的猎户也不会在山里连续待半个月。”

吴二郎的感觉很敏锐,他其实没什么具体的证据,但他就是觉得这个商队很古怪。

云煦泽看他:“你有什么猜测?”

吴二郎低声道:“我怀疑多峰山里可能有什么宝贝。”

云煦泽:“......”

不会扯出什么藏宝图吧?

如果真是那样,就很狗血了。

吴二郎道:“商贾一直都是无利不起早,临元县的毛皮在这半个月差不多被他们收完,但他们还没有离开的打算,肯定是别有目的。只有钱财才能引起商贾的在意,除非他们不是商贾。”

云煦泽嘴角的笑意微微收敛。

虽说只是吴二郎随口之言,但高平这两年的间谍就没断过,谁知道这是不是哪家派来的探子。

探子的掩护身份多种多样,伪装成商队也很正常。

只是他们进多峰山做什么?高平的陵越人已经全部迁移到南夷岛,这部分多峰山已经没人。

只有其它郡的多峰山还藏着陵越人,高济才已经带人出发,用不了多久,那些藏着的陵越人只会有两条出路,要么归顺云煦泽,要么被官府围剿。

云煦泽本想着今天要是晚了,就去庄子上住,现在他改变了主意,问吴二郎道:“临元县最好的客栈是哪一家?”

吴二郎道:“自然是尚远客栈,那是高家开的,比一般的客栈住得舒服,也贵很多。”

云煦泽吩咐道:“去尚远客栈包一间院子,我们今晚在临元县住下。”

小福子面色微变:“阿郎,这是不是有些不妥?”

他们身边只有二十人,在外面住太危险了。

云煦泽道:“这里是高平,不会有事。”

哪怕只是临元县,但这里也是高平,是他的地盘。

吴二郎附和道:“几位放心,我们高平的治安很好,没人敢在这里为非作歹。”

小福子拗不过云煦泽,只能照办。

......

吴二郎的消息让云煦泽还算满意,把十两银子的报酬给他,云煦泽便带着祝云凌等人进了临元县城,顺利在尚远客栈入住。

等伙计离开后,云煦泽吩咐道:“去调查吴二郎说的那个商队,弄清楚他们来了临元县后的行踪,看看他们是否有不对劲。”

打探消息这种事,小福子擅长,他带着十个亲兵去打探消息。

祝云凌继续跟在云煦泽身边,即便发生天大的事,他也不会离开云煦泽半步。

“殿下怀疑那个商队?”

云煦泽道:“若真如吴二郎所说,那商队就确实有问题,既然进了高平,自然要弄清楚他们的虚实。”

临近傍晚,小福子才带人回来。

“殿下,那商队确实不对劲。”

祝云凌眼睛一亮,随便出来微服私访还能抓几个探子回去?

小福子道:“他们半个月前到临元县,自称是泰州人,一直做毛皮生意,从南方各郡收购皮毛运往北方,他们一开始只是想在临元县补给,并没有打算收购毛皮。”

“是听百姓说多峰山没了陵越人,猎户手中有很多毛皮,他们才开始收购毛皮。”

“他们得知多峰山能狩猎后,便想要收购一张白狐皮,等了几个时辰见无人卖白狐皮,他们就派人进了山。”

云煦泽皱眉:“只等了几个时辰?”

太过心急了。

就好像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进山,白狐皮只是个借口。

祝云凌道:“泰州虽然和陵州隔了一个州,但殿下收服陵越人的消息连洛京都知道,在周边几个州郡早就传开了,商队一向消息灵通,他们怎么会不知道?”

云煦泽渐渐发现不对劲,不论是哪家派来的探子,都该知道高平多峰山已经没了陵越人。

为何这家商队会不知道?

云煦泽问道:“还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