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忽悠秦皇之后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62章

第62章(1/2)

目录

第 62 章

故人风餐露宿,十几天不曾沐浴更衣,衣裳皱巴巴脏兮兮,衣摆被荆棘划破,身上还带着一股子异味。

方缭薄唇轻抿,眼底一抹愧疚之色一闪而逝,干咳一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可以举荐姚兄,在秦国做事没准前程更好。不过,姚兄怎么弄成这副模样?”

这件事,最无辜的就是姚贾,他作为一名使臣,没什么不称职的地方,相反,业务能力还很卓越。奈何现在的赵王,就是昔日的公子偃,赵王偃做事一向只凭个人好恶,不讲究公平公正。他被韩国当刀子用了,恼羞成怒,刚巧就把怒火撒在姚贾身上。

“赵王偃下令将我驱逐出境,由郭开执行。郭开那个竖子真不是东西!直接上门抄家,一个铜板都没给我留下,连妻女的金玉首饰都让摘下来。我拖家带口,没饿死在路上,实属不易。”

提起郭开,姚贾忍不住一阵骂骂咧咧。

郭开和景泽都是赵王偃最信任的近臣,这两位争宠,明争暗斗结下仇怨。景泽落魄的时候,曾经被方缭收留,在草庐住过一夜。姚贾当时随口好言安慰了两句。后来景泽获封建信君,在赵国风头无二,居然还记得当年的事,提拔姚贾,让他担任赵国的使臣。凡事有利就有弊,郭开因此将姚贾视作死对头的走狗,抓住机会,一脚踩落尘埃。

这些天,姚贾将前因后果梳理一遍,韩国出招,秦国拆招,高手对决,倒霉的却是赵国,以及他这位赵国使臣,他招谁惹谁了?

下一刻,他的空荡荡的肠胃“咕咕”乱叫,念叨着炮羔羊、羊汤、烧鹅……天凉了,想吃热乎的,尉缭这里应该有肉吃?

“走吧,去我府上,边吃边聊。”

方缭本来在官署,干脆告了假,领着姚贾一家去他的新宅子暂住。走到半路,方缭猛地想起家中食材不齐,难以招待故友。随手将钱袋抛给亲卫统领冯劫,“阿劫,替我买只羊。”

“唯。”

冯劫接住钱袋,英姿飒爽地拨转马头,留下一缕烟尘。

这套新宅子是为迎娶嬴筱雪,在咸阳修建的府邸。由方缭和嬴筱雪共同设计,五个月才完工,最近一直在添置家用。

烹饪器具还不是很齐全,只有秦王政赏赐的“温鼎”。温鼎就是先秦时期的小火锅,一套七个。皆是三足双耳的圆形螭龙纹小铜鼎,下方配有三足的托盘,可以放置炭火加热鼎中的食物。托盘底部刻有镂空花纹,用于通风去灰。

还没入住,府上自然没有厨子。方缭去邻居家里借来菜刀、案板等物品,亲手制作小火锅的锅底。让子婴替他去厅堂招待客人。

姚贾也不客气,先去沐浴更衣。然后坐在花厅,惊奇地看着子婴转动雕着仙鹤的铜灯台,两个偃甲人从墙壁里弹出来,端茶倒水。姚贾出使各国,算得上见多识广,却仍然被这些会动的、穿曲裾的木头人吓了一跳。

“这就是传说中的方术,驱使鬼神?”

子婴敛目:“这是墨家弟子偃师羊制作的偃甲侍女。”

方缭冒雨入山寻找魏无知的时候,曾在齐国牛山的古墓之中,得到一卷偃甲秘术,后来送给嬴筱雪,嬴筱雪参透秘术,技艺更上一层楼,制作出许多新奇有趣的偃甲。端茶送水只是小意思,还有会跳舞会奏乐的偃甲人。

姚贾围着木头人左看右看,还不忘提醒妻女:少吃点心,品尝尉缭的厨艺,这辈子可能也就一次机会。过了这村没这店儿。

子婴笑了笑,没说什么。自从当上国尉,方缭确实没多少时间可以捣鼓美食。所以,他正在培养厨子。

这时,冯劫采购归来,拎着一麻袋瓜果蔬菜,他身后的几个亲卫兵,扛着宰好的羊羔,提着狂翻乱跳的活鱼,两坛关中白簿酒,一篮子上好的银碳。

冯劫要将剩下的钱还给方缭,方缭不接,洒然一笑:“拿去请弟兄们喝酒。”方缭的一千名亲卫,单人武力值不强,但是多多少少都和鬼谷有点渊源,异常团结,彼此称兄道弟,一致对外的时候,综合战斗力不容小觑。

姚贾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他料想食材刚刚送到,饭菜没那么快出锅,忍不住吃了一块点心,一牙瓜。紧接着,姚贾看见冯劫指挥“隶臣妾”(官奴婢)铺设筵席,竹席上再铺一层柔软的羊毛毯,四角压上四只鎏金铜狻猊。这东西称作“席镇”,用于压住坐席,防止席子移位,或者边边角角翻卷起来。

最后,隶臣(男奴)摆上食案和温鼎。

话说吕不韦奴仆上万,方缭身边,却只有几名鬼谷弟子轮流随侍。秦王政都看不下去了,特意赏赐五百名隶臣妾,供他驱使。方缭不喜欢奴役他人,贴身伺候的都是偃甲人。只挑了七十二个或机灵、或淳朴、或年幼、或沉稳的留在府上,准备培训一番,将来服侍嬴筱雪,其余的隶臣妾都打发到试验田、绣坊、工坊去做工。

没错,方缭百忙之中,又折腾出专招女工的绣坊,巧匠汇聚的工坊,作为偃师羊的产业。偃师羊按照涂山青雪提供的图纸,制作出脚踏式缝纫机,熟练使用缝纫机的绣坊女工,一天就能制出许多衣裳,工钱按月发放,一人打工,足以养活五口之家。最近,咸阳的女子,都以成为绣坊的女工为荣。

工坊更了不得,由政哥亲自监管,集齐秦墨、赵墨、齐墨等墨家流派的高手,批量产出连弩、可以拆卸组装的箭、龙骨水车、织机、缝纫机、标准度量衡,以及优秀的“机械工程师”等等。现在,秦军出征,必须带上几名工坊的学徒,负责打造攻城器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