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2)
方缭心里清楚,无论他说什么,魏王都不会照办。他装作满不在乎地笑一笑,“怎么处置信陵君,是魏王的事。我只问魏王一个问题:杀掉信陵君,如果秦军卷土重来,再次打到大梁城外,魏国有谁能挡得住?别看我,我只会出谋划策,像信陵君那样,背着箭袋出生入死,我做不到。”
魏王陷入沉默。他和信陵君,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曾兄友弟恭,赌棋斗酒,把臂同游。信陵君窃符救赵,在赵国客居多年,兄弟再相见时,他是假哭,信陵君却是真哭,像一个终于回家、和亲人团聚的孩子。
这时,一直旁听的龙阳君突然开口:“王上,不如收回信陵君上将军的印信,派可靠之人,接管他的兵权。如果信陵君听话,就饶他不死。”活着,事情就会有转机。为信陵君求情的文武官员,足足有上百人,魏王是真的起了杀心。有哪位君王能够容忍一个如此得人心的公子,手握重兵呢?
龙阳君是魏王特意扶持起来,和信陵君争权的棋子。若是连他都参与求情,信陵君只会死得更快。
魏王毫不犹豫地应允,他忌惮信陵君,就是因为兵权。如果能顺利地收回兵权,没必要对这个弟弟喊打喊杀。
方缭求见魏王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魏王会把他也软禁起来。他抢在魏王下令之前,提出最后一个要求:“我要见魏无知。”他是当师父的人,却怀着一颗私心,为了秦王政的大一统事业,不曾尽全力使魏国的军事实力变强,他必须保护好魏无知,才能对得起信陵君的提携。
不过,信陵君自身,对上将军的职位,已经非常满意。所以方缭辅佐信陵君,其实发挥不出更多的实力,也没有余地可以施展。
日暮影沉,宫人开始有秩序的点灯。
魏无知独自缩在床角,额头滚烫,身上却冰凉一片。
一个修眉细眼小鼻子的宫女在一边侍奉茶水,平平无奇的相貌,一转头就能遗忘的那种。
徒弟发烧。方缭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又诊脉片刻。收回手,假装在怀中摸索,从空间家园里取药。
魏无知缓缓睁开眼,神色有片刻的迷茫,看清是方缭,一下扑进他怀里,紧紧地抱着他,嗓子微哑:“师父。”
方缭被他勒得难受,轻轻拍一拍徒弟的背。对小宫女说:“有劳小娘子帮忙倒一杯水,不要茶,要温热的开水。”
小宫女递来一杯水,方缭先抿上一小口,确认这水没有问题,才给魏无知喂了几口,哄着他吃药。
整整五天,方缭都在这间屋子里,照顾魏无知。闲暇时间,他就雕琢玉佩,刻着平安符的阴阳双鱼玉佩渐渐成形,经过细细打磨,变得温润可爱。
魏无知的病情总是反复,每次稍微好一些,去给信陵君请安,回来就又开始低烧咳嗽。
方缭感觉是悲伤等负面情感引起的病症,“悲伤肺”,他柔声安慰:“别怕,最多就是远离权利中心,回到封地信陵,治理一方。”
他可能不会哄人,这么一说,魏无知的脸色更差,“祖父被王上这样怀疑,心灰意冷,他一直在喝酒。醉了又醒,醒后复醉。都不认识我。”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让魏无知惴惴不安。
魏王没有杀信陵君,却击垮了他的意志。
方缭有些难过,忠臣良将,不应该是这种结局,难怪魏国要亡。
第七天下午,魏王收回兵权。赐信陵君衣裳、车马、珍宝若干,让他回信陵。
出城那天,队伍走到十里长亭,龙阳君飞马而来,为方缭送别。
方缭难得守礼,寒暄客套,饮送别酒,举止无可挑剔,只是再没有那种藏不住的亲近。梦醒之后,唯余惆怅。他不能像个渣男一样,想念哥哥就找替身。
“阿缭,借一步说话。”
龙阳君一扬马鞭,离开人群。
方缭没动,他的骐骥和龙阳君的白马认识,主动追上去,嗅一嗅白马,欢快地蹦跶。
方缭翻身下马,走到龙阳君身边,抱臂站着,别扭地不吭声,也不看龙阳君。
两匹马对主人之间的隔阂一无所知,仍然耳鬓厮磨,十分友好的样子。
“阿缭,我有东西送你。”
龙阳君解开行囊,里面是一幅画,徐徐展开,一个凝眸微笑的美男子映入眼帘。方缭一直遗憾没有跟兄长告别,突然分离。现在,就让他十里长亭相送,好好告别吧。
这是龙阳君按照方缭描述的,他兄长的模样勾勒出来的画像。当然,古人其实并不了解后世的服饰,所以这幅画上的人,虽然没有佩玉佩剑,但衣裳发饰都是古装,大约相当于哥哥在玩spy的小相。
可恶,还是扛不住别人顶着哥哥的脸,望着他笑。
方缭什么气都消解,珍而重之地收起画像,摸出玉佩,“我要走了,这个送你。”
龙阳君不接,指一指玉带钩。
方缭替他系上玉佩,就感觉到龙阳轻轻地揽着他的肩,“阿缭的兄长,也一定希望阿缭平安喜乐,顺遂无忧。此去珍重,后会有期。”
话说,秦王政收到二十个美人,先将男子都撵出宫,就剩十五个女子,站成三排,等他挑选。
都是漂亮的天鹅,只有一只丑小鸭混在其中。
秦王政走到郑姬面前,“你会什么?”这么丑,应该是有特长,是擅长歌舞、琴棋、书画,还是有特殊的服侍男人的绝技?
郑姬一点也不怯场,声音清脆犹如黄鹂,“启禀王上,奴会唱歌,还会写字。”
于是,“山有扶苏”的歌声,响彻宜春宫。
也就一般好听,天生一副好嗓子,但是没有专门学过声乐,缺乏技巧,胜在天然婉转。
秦王政不打算再召见郑姬,他这个年纪,太后派宫女教过他行房,但是他心里只有江山,不热衷那种事,何况眼前一根豆芽菜,也提不起兴致。
然而,郑姬写字的时候,“扶苏”两个字,有点像方谧的字迹。这种字体,特点鲜明,除了方谧,秦王政还没见过其他人会写。
“郑姬,你的字,跟谁学的?”
“大人,还有魏缭先生。”
“方缭?”
“是他。”
秦王政气笑了:真行,闲极无聊,教一棵豆芽菜写字,都想不起按照约定入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