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 第629章 韩国公李善长归都

第629章 韩国公李善长归都(2/2)

目录

他还是会在远处默默守着。

李善长的安危可万不能出半点差错,若是这位国公爷在凤阳站有个闪失,他这个站长怕是也做到头了。

前往洛阳新都的返程列车上,李善长和长子李琪一路边走边看。

李善长久居凤阳府,这还是头一次离了故土,看着越靠近洛阳新都,实学带来的变化越是显著。

他虽是通过各种消息渠道早已了解,但又如何比得上身临其境、亲身感受?

越看,李善长的心头越是震惊,叹为观止,到最后不由得发出感慨:“实学大道,果是我大明国朝之道。可通晓万事之理,助国运绵延。”

“此前在京都时,或许还有所怀疑,但如今这日新月异之变,已让我大明万邦来朝,无与伦比。”

李琪抿着嘴唇一笑,心头自是几分与有荣焉。

只因这实学之道,同他这个当朝户部侍郎自然也有一份关联,甚至他参与的部分还不少,正是大明万般建设中的其中一环。

只是此刻,李家一众儿郎在兴奋雀跃之余,不免也生出几分遗憾。

“若当日小妹同意了那门婚事,或许还真能促成一段佳话,不过也就是一份缘分,可惜就这么白白错过了。”

“唉。”

不少李家子一声长叹,几分无奈的目光渐渐投向了李家如今最小的女儿。

她岁数最小,却也已到了十六芳龄,待字闺中,正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可越是如此,越让众多李家儿郎心头悔恨不已。

只因李家到了洛阳新都,自不可能再如在凤阳府时那般气势汹涌,可若是能和陆家联姻,便无形之中多了一层光环,多了一个类似“丹书铁券”的免罪金牌。

其效果自是让人万般艳羡。

可这一切,统统都没了。

哪怕这一切本来就只有个苗头,连花头都未曾冒出,众人却依旧一厢情愿地在心里琢磨:万一真成了?

渐渐的,这年轻一辈的心思传到了李琪和李善长父子二人耳中。

但两人并未当作戏言,反而各自心头一动。

李善长看向李琪,知子莫若父,见他抿着嘴唇,不消片刻便已脱口而出:“当下在这京都之内,同陆家联姻之人可不少。”

李琪边开口边侃侃而谈,显然早早便对此有所动念,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

之前的选秀也好,其他国公府的联姻也罢,韩国公府当时远在凤阳府,总不能不远万里前去掺和。

昔日韩国公府连选秀仪式都未参与,为的就是避嫌,所以李琪心里才一直惦记着:凭什么其他国公府都能成,就韩国公府不行?

自然是心有不甘。

而如今,似乎有了这么一份不错的契机。

“如今这新都之内,同陆家联姻的,除了皇室之外,魏国公府三女都已齐齐嫁给先生;还有凉国公府蓝玉,认了个义女也嫁了过去;就连前不久,信国公府家中的女儿,也一同嫁入了陆家。”

李琪掰着手指头一一数来,“先生府宅之内,如今足足有数十个女子,虽大多只是妾室,可对各家世家而言,都带来了不少好处。”

由此可见,他们韩国公府联姻的希望同样很大,尤其是有了前不久信国公府的例子,完全是顺带促成的,却依旧成了。

可见如今跟陆家联姻,难度虽有,却还是可以试上一试。

“父亲……”

李琪意有所动地开口。

李善长听后,面颊上露出一缕淡淡的笑意:“此事等到了新都之后再行打听,若是确凿无误,便可尝试一番。”

“凉国公府、魏国公府都能做成的事,我韩国公府又有何不可?反正左右不过只是一个妾室而已,却能为我韩国公府、为我李家多添几分福德。”

“父亲英明。”

李琪心头微喜,立刻答道。

他也实在是怕了。

遥想曾经春秋鼎盛的韩国公府,短短数月便失了势,伴君如伴虎,实在惊险。

而在当下的大明朝,试问还有谁比陆家更靠近朱家皇室,且能稳步前行?

所以李琪才会如此欣喜,不然以他当朝户部侍郎的身份,也不至于这般迫不及待。

“这蒸汽火车,老头子我也没坐过几次。凤阳府,也只有几处小站,可比不得这洛阳新都。”

李善长又是一番感慨。

李琪微微点头。

对于李家子弟们的诸多探讨,也适时告诫了几句,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只是即便如此,还是被众多李家儿郎琢磨出了几分味道。

“小妹,你或许真能嫁到陆家去。”

“看方才兄长那意思,我李家或许真有意同先生联姻。”

“要知道,如今我李家之内,可就小妹你最为合适了。而且先生胸襟宽大,想来也不会责怪你之前的小性子。”

李家小女儿听着,双手捧着下巴,内心泛起一丝涟漪,小女儿家的心事似乎也微微颤动。

她低头看着手中那本《红楼梦》的抄本,眼底的光芒流转,心思仿佛也随着书页悄然生长开来。

过了半月时光,秋收已过。

如今已是秋分时节,处处可见丝丝凉意。

天上的灼热渐渐消退,冬日的严寒尚未到来,正是秋高气爽之时。

在洛阳新都附近一带,下了火车四处行走的百姓,都觉空气清新通畅,心旷神怡。

李家众人有李琪这个在洛阳新都久居之人作为向导,还有洛阳新都韩国公府的人前来接应,很快便踏上了回府的路途。

李家众多子嗣看着这耳目一新、格局宏大的新都光景,个个都像初入繁华之地的乡下人一般,面庞上尽是掩饰不住的喜意。

同那些从其他省府、县衙之地赶来的百姓并无太大区别。

“这里便是洛阳新都,当今实学最盛之处,果然繁荣万千,比之凤阳府,怕是要昌盛数百倍不止。”

有人忍不住感叹道。

“我韩国公府此前在洛阳新都也算是权势之辈,哪怕到了如今退了下来,可有着兄长在京都之内,怕也还有一席之地。”

“兄长如今乃是朝堂天官,我众多李家人与有荣焉,切记在心。行事绝不可肆意,让国公府、还有我们李家丢人现眼。”

洛阳新都可比凤阳府严苛得多。

李家众人刚经历过一次府上的大起大落,如今好不容易抓住机遇重返洛阳新都,自是如履薄冰、小心谨慎为上,生怕再落得个丧家之犬的局面。

而这一次若是再出纰漏,怕是要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哪怕到了如今。

他们李家二伯的下场依旧让人历历在目。

……

出了火车站,李善长看了一眼周围。

只见诚意伯刘伯温还有他那儿媳妇临安公主前来相迎,其他淮西勋贵一派的众多老兄弟却是一个都没来。

李善长虽能理解他们避嫌,心头却依旧不免察觉到几分悲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