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历史溯源,真相浮现(1/2)
杭城国际联合考古中心,这座汇聚着全球智慧与科技结晶的建筑。
此刻内部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来自大夏、沙骆驼、波斯等37个国家的顶尖学者齐聚一堂。
他们代表着各自国家在考古学、历史学、科技史等领域的最高水平,齐聚在这环形会议厅内。
环形会议厅的设计极具现代感,光滑的墙壁、弧形的天花板,以及中央那巨大的全息投影设备,都彰显着这里科技与学术融合的氛围。
全息投影上,“人类文明溯源计划”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仿佛是照亮人类文明真相的明灯,吸引着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李昊站在环形会议厅中央,身后的屏幕正播放着量子计算机对古籍的破译过程。
他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作为这次联合考古计划的核心人物,他肩负着引领众人探寻历史真相的重任。
量子计算机飞速运转,屏幕上一行行代码和数据不断闪烁。
这是人类智慧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成果,也是揭开历史神秘面纱的关键钥匙。
“各位,经过三个月的联合攻关,我们有了重大发现。”
李昊的声音在安静的大厅里格外清晰,宛如洪钟大吕,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的语气沉稳而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仿佛接下来要揭晓的,将是震撼世界的秘密。
“首先请看这份对比分析。”随着李昊的话语落下,屏幕上突然分成两栏。
左边是所谓的“亚里士多德”著作片段,右边是《墨子》选段。
那熟悉的文字在屏幕上并列呈现,仿佛是两个时空的对话,等待着众人去探寻它们之间的联系与秘密。
相似度分析曲线迅速攀升,如同一条不断攀升的山脉,最终定格在89%。
这个数字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会场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形而上学》第三章与《墨经》下篇的相似度……”大夏考古学家林教授推了推眼镜,眼神中闪烁着激动与震惊的光芒,“不仅思想脉络一致,就连论证结构都如出一辙。而《墨经》的成书时间,比所谓‘亚里士多德’早了至少一百年。”
林教授的话语仿佛是为这惊人的相似度找到了最有力的注脚。
让在场的学者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古籍之间的关系。
会场顿时一片哗然。
欧罗巴代表团的几位老教授脸色煞白,他们原本自信满满地坐在那里,此刻却像是被当头一棒,难以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发现。
其中一人手中的咖啡杯“啪”地掉在地上,褐色的液体溅在锃亮的地板上,发出刺耳的声响,仿佛是他们内心震惊与慌乱的外在体现。
“这还不是最惊人的。”波斯学者阿里调出另一组数据,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与自豪,仿佛是发现了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宝藏。
“我们通过量子文本分析发现,所谓的‘柏拉图’对话录中,有73%的内容可以在《庄子》中找到对应思想。特别是‘理想国’与‘至德之世’的相似度……”
他的话语戛然而止,因为全息投影立刻展示出两段文字的对比。
《理想国》中关于“哲人王”的描述与《庄子·天地》篇几乎逐句对应,只是将“圣人”替换成了“哲学家”。
这种惊人的相似,让在场的学者们不禁陷入了沉思。
难道那些被奉为西方哲学经典的著作,真的与东方的智慧有着如此深刻的渊源?
“更关键的是人口数据。”沙骆驼的塔里克王子站起身,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
他调出一张古希腊地形图。
那张地图在全息投影中清晰地呈现出来,仿佛将众人带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根据我们的地质勘探和农业考古,公元前5世纪的阿提卡半岛,最多只能养活30万人。而史料记载中雅典人口超过100万,这根本不可能!”
塔里克王子的话语如同一记重拳,狠狠地砸在了西方传统历史观的基石上。
大屏幕上随即播放出考古无人机拍摄的画面。
所谓的“古希腊城邦遗址”下方,竟然发现了明显属于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残片。
这些残片在画面中静静地躺着,却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光谱分析显示,这些金属的冶炼工艺与同期大夏完全一致。
这一发现,无疑是对西方传统历史叙事的又一记重击。
让那些原本坚信不疑的学者们不得不开始怀疑,他们所熟知的历史,是否真的如他们所想的那样?
李昊轻点控制台,场景切换到工业革命时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