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汉语之美,智慧之钥(1/2)
在星港城国际会议中心那宏伟的穹顶之下,一场意义非凡的研讨会正热烈进行着。
来自全球各地的语言学家们齐聚一堂,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大屏幕上那几个熠熠生辉的大字——“汉语的科学性与普适性”。
这场研讨会是由大夏教育部精心主办的。
其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要有力地回应近期在国际上不断涌现的对汉语难学的质疑声浪。
向世界展示汉语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各位,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大夏语言科学院院长周明站在演讲台前,轻轻点击了一下全息屏幕。
瞬间,一组复杂的信息熵对比图便清晰地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周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经过我们精密的测算,汉字的信息熵高达9.65比特,这一数值是英语的1.5倍,法语的1.8倍。”
会场内顿时响起了一片惊叹之声,众多语言学家们纷纷交头接耳,对这一数据表示震惊。
周明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在同样篇幅的文本中,汉语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大夏的科技论文往往比外语版本简洁30%以上。我们可以用更简洁的文字来表达同样的内容,这在信息传递的效率上有着巨大的优势。”
他顿了顿,看向台下的听众,眼中满是对汉语的自豪与信心。
然而,就在周明的话音刚落,欧罗巴语言学会的代表皱着眉头举起了手。
他语气略带质疑地问道:“但汉字的复杂性不正是学习的障碍吗?那些繁复的笔画和众多的字形,对于学习者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吗?”
这个问题一出,会场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等待着周明的回答。
“问得好。”周明微微一笑,他不慌不忙地调出了一段视频。
画面中,一群外国孩子正围坐在一起,玩着汉字拼图游戏。
这些孩子年龄不大,但他们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
只见他们通过偏旁部首的组合,很快就认出了数十个新字。
视频中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他们互相交流着,分享着自己的发现。
周明指着视频说道:“汉字是系统性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规律。一旦掌握了200个基础部件,就能轻松识读上千汉字。相比之下,英语需要记忆的字母组合规则反而更无规律可循。我们不能只看到汉字表面的复杂性,而忽略了它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汉字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紧接着,神经语言学家李教授登上了演讲台。
他一上来就展示了一组脑部扫描图,这些图像清晰地显示了人们在使用汉语和英语时大脑的激活区域。
李教授指着图像说道:“从这些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汉语时大脑的激活区域更加集中。这是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直接对应逻辑思维,减少了不必要的语法变形带来的认知负担。比如时态表达,汉语只需加个‘了’或‘过’,而英语则要记忆大量不规则动词变形。这种简洁明了的语法结构,使得汉语在思维表达上更加高效。”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汉语思维的清晰性,李教授进行了一场精彩的现场演示。
大屏幕上出现了两组表达:
英语原版:
Moday,Tuesday,Wed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day
中式英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